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从打出租车经历中获得灵感
连云港试点先诊疗后付费,破解看病烦难题
□ 本报记者 仲崇山
针对看病烦、看病累顽疾,从去年5月起,连云港市在主城区6家医院陆续推出“先诊疗后付费”就诊模式,即患者到医院先看病,就诊结束后再择机缴纳相关费用,节省患者反复排队时间。一年多来,“先诊疗后付费”给医患双方带来哪些好处?如果患者恶意欠费怎么办?谁来为医院“兜底”?带着这些疑问,近日记者到该市进行了一番探访。
排长队问题突出,
妇保院首个“吃螃蟹”
缴费、挂号、检查、取药……反复排队,看病“烦”,不少人有着切肤之痛:如果碰到高峰就诊时段,即使看个小感冒也需要小半天乃至更长时间。尤其是孕妇、婴幼儿到医院就诊,通常要“扶老携幼”,看病“烦、累”现象更加突出。因此,连云港市首先将“先诊疗后付费”改革试点放在该市妇幼保健院。
那么,该院作为“先诊疗后付费”首个试点单位,一年多来变化如何?
最近天气变化快、气温骤降,不少人生病。家住连云港市海州区、急着要宝宝的李女士也感觉不太舒服,于是她通过手机就挂上了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的专家号。挂号成功后,手机迅速弹出一个对话窗口,问她是否同意“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她毫不犹豫地点了“同意”,并在手机上电子签名。随后手机便收到短信提示:您已成功挂取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孕前保健科普通门诊号,预约就诊时间是当天上午10点—10点半。
李女士按约定时间到医院,医生仔细检查后认为李女士身体除了有点上呼吸道感染外,并无大碍,吩咐她注意保暖和休息即可。走完整个诊疗流程后,李女士又收到手机提醒短信:本次诊疗费用共160.85元,请您三日内完成缴费……
由于李女士是踩着时间点来就诊的,全程几乎没用排队,待在医院总共也就1个小时左右。在诊疗结束回家的路上,李女士才定定心心地用手机支付了160.85元费用。“真方便!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反复地排队、缴费啦!”李女士感慨。
如今在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像李女士这样“先诊疗后付费”的就诊者越来越多,排长队现象大大缓解。当天上午10点左右,记者在该院门诊大厅看到,挂号、缴费、取药窗口只有三三两两患者,几乎无长队。
“妇保院服务对象比较特殊,一人来就诊往往要2—3个人陪同,过去,各个窗口排长队现象比较突出。”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邵亚玲告诉记者,尤其是带娃的年轻妈妈和挺着大肚子的孕妇,楼上楼下一趟趟跑,十分疲劳。因此,去年5月20日,妇幼保健院理所当然成为全市“先诊疗后付费”首个试点医院。她说,试行一年多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到该院门急诊选择“先诊疗后付费”的比例近60%,效果非常显著。
“先诊疗后付费”灵感,
源自打出租车经历
“三长一短(挂号排长队、就诊排长队、缴费排长队,看病时间短)”现象一直被百姓诟病。先诊疗后付费,这种既精准满足患者就医需求,又能节约医患双方时间、并有效控制患者滞留医院时间的就诊新模式已经在连云港市6家医疗机构开始运行。
说起“先诊疗后付费”,还有一段小故事。连云港市卫健委主任、党委书记陈志说:“有一次我用手机软件打出租车去开个急会,下车时我正要支付费用,司机好心提醒我说‘先开会,等有了空再付费不迟’,这句暖心话给了我很大启发:患者到医院就诊也能否‘先看病,方便时再付费’,这样不就能更大程度减少病人在医院等待、滞留的时间吗?”
他这个想法经过长时间酝酿、调研、论证,并得到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最终在2022年2月迈出了实施的关键步伐——连云港市出台《改善群众医疗服务体验十项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其中第二项就是聚焦诚信就医,实施“先诊疗后付费”。
随后,连云港市卫健委印发《连云港市医疗机构门急诊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工作方案(试行)》。连云港市卫健委推出诚信就医告知书,市民在预约挂号时即可进行“先诊疗后付费”签约。一次挂号,即可完成问诊、检查、化验、取药等全流程操作,无需现场缴费。产生诊疗费用后,信息系统立即通过短信推送费用信息,提醒就诊者3天内通过手机、自助机或收费窗口支付费用。
“这看似是个简单的事情,事实上落实起来难度很大。排队、挂号、缴费……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现在要在一夜间完全颠倒过来,难度可想而知。”邵亚玲说,首先是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固有的就诊观念很难,这不仅仅是患者,医院职工的观念也要彻底改变。“但既然是有利于医患双方的改革举措,再难也要坚持、推进,慢慢改变旧有就诊观念。”邵亚玲说。
七个窗口变两个,
“长龙”不见了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当地最大的三甲医院,也是“先诊疗后付费”的6家大医院之一。近日,记者来到该院采访时,发现门诊大厅的收费窗口排队的患者并不多。
该院党委书记李爱民告诉记者,过去光收费窗口多达7个,还经常排“长龙”,而随着“先诊疗后付费”的使用率逐渐提高,现场缴费的病人越来越少,于是将7个窗口压缩成如今的2个。空出的5个窗口改造成为便民综合服务中心,为有需要的老年人及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咨询服务等。
“现在这个巨大变化背后,医院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努力。”李爱民说,除了改变医患双方的固定思维外,要对整个医院的信息系统、就诊流程等进行颠覆性改造,还要在自助机、微信公众号等“入口”增设自助信用承诺、诚信就医签约功能,同时必须将付费操作改为记账操作等,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工程十分浩大。
过程虽然艰难,但结果是值得的。李爱民说,“先诊疗后付费”患者只要挂一次号,就可以完成就诊全过程,节省了缴费等待时间和就医等待时间。统计数据显示,每位患者平均至少减少了18分钟的排队时间。
该院副院长李明星告诉记者,“先诊疗后付费”实现了“三降两升”:患者滞留医院的时间减少,降低了交叉感染概率,减少了收费窗口和收费人员,降低了水、电等资源消耗,节能增效;与此同时,患者满意度提高了,预约诊疗率提升了,医患关系改善了。
据介绍,“先诊疗后付费”自去年5月试点以来,截至今年10月底,连云港市6家大医院门急诊患者,累计使用“先诊疗后付费”125.45万人次,百姓看病就医体验感大大提升,患者满意度由95%提升到99.85%。
财政托底,
“先诊疗后付费”更有底气
“先诊疗后付费”变成“医后赖”怎么办?有无恶意欠费?这是大家最担心的问题。
“通过一年多的运行,事实证明这个担心是多余的。”陈志说,首先将诚信就医信用承诺书植入预约诊疗平台,引导患者自主选择服务模式,患者自愿签约并承诺“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此外,将“先诊疗后付费”信息管理平台与连云港市信用体系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形成“承诺、就医、付费、履约、监管”全流程闭环,建立“先诊疗后付费”失信人员联合惩戒机制,患者一次失信,下次将不再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就诊。
“‘信用承诺+诚信’就医模式已经被医患双方逐渐接受。”陈志表示,签约“先诊疗后付费”项目的患者在就诊结束后,如未及时缴费,医院会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进行联系,而且在电话跟踪服务过程中,针对了解到的群众就诊体验反馈,进一步优化门急诊服务,实现闭环管理。
邵亚玲说,如果“先诊疗后付费”患者未及时缴费,医院会通过短信、电话等进行联系。“事实上恶意欠费的几乎没有,极个别患者因为特殊拖延一段时间后也主动缴费了。况且,市里还出台了相关政策为医院‘托底’。”
据介绍,为推动“先诊疗后付费”长期可持续,连云港市卫健委与市发改委信用办强化沟通协作,在6家医院建立了内部联合惩戒机制(即“先诊疗后付费”失信人员不能在其他医院继续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并印发了《“先诊疗后付费”服务信用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营造了主动缴费、诚信就医的社会氛围。针对少数费用无法追缴的情况,连云港市卫健委与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市直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欠费财政补助办法(试行)》,对欠费无法追缴的,由市级财政给予医院不高于80%的欠费补助,彻底解除了各家医院的“后顾之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2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