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仲崇山 通讯员 罗鑫
手腕疼痛、麻木,手掌肌肉萎缩、无力……说起这些症状,大多数人第一反应通常是——这难道不是颈椎病?日前,来自外省的患者张女士,出现这些症状后也自以为是颈椎病,辗转多地就诊,但疗效始终欠佳。
前不久,她慕名到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谢林的门诊就诊。经过仔细甄别检查,谢林发现该患者的“病根子”并不是在颈椎上,而是在手腕上,患的是“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易被误诊的骨关节疾病,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压,导致神经功能下降,进而引起的以手指麻木、刺痛、乏力为主的神经卡压性疾病。”谢林说,腕管综合征和颈椎病常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症状,如手部及前臂麻木、疼痛、无力等,因此容易被混淆。有时,颈椎病和腕管综合征二者还会叠加,给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了更大困难。
谢林为张女士实施了“经皮全内窥镜下腕管综合征减压术”。当天上午手术,手术时间15分钟,下午张女士就出院回家了。前不久,张女士再次来到医院,谢林为她进行了复查。“现在手臂不麻,也不疼,终于夜里能睡个好觉了。”张女士感激地说道。
另一名患者刘(化姓)先生,从事计算机行业,长期使用电脑及鼠标,前年开始出现右手手指麻木不适,当时未予以重视,后逐渐进展到右手多个手指刺痛,伴关节活动无力等。当地医院做了相关血检及X片检查,初步诊断“腱鞘炎”“指间关节小关节炎”,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其手指刺痛麻木的症状并未见太多缓解,并且出现手部肌肉萎缩,严重影响了刘先生的日常工作及心理状态。
后来他找到谢林,肌电图及腕关节核磁共振检查都提示其为“腕管综合征”。随后,谢林同样为刘先生实施了“经皮全内窥镜下腕管综合征减压术”。术后不久,刘先生手部症状全部消失,又可以活动自如了。
“腕管综合征其实并不是个‘小病’,它是一种常见的、好发于成年人手腕部的病变,尤其以中老年妇女为主。有流调数据显示,50岁以上的中年妇女人群发病率高达1.49%,全人群发病率也高达0.52%,因此其危害很大。”谢林解释,腕管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局部疼痛、麻木,活动受限,手掌“大鱼际”肌肉萎缩,牵涉到手前臂疼痛等,手部力量下降。
谢林说,由于人们日常生活中高频率使用鼠标、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或反复地手部固定姿势劳动,如打电脑、做家务、手工作业等,就特别容易患此病。该病发作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连洗脸、理毛巾、拿筷子这样简单的动作都难以完成,不少病人都有过夜间手酸痛、麻木,夜不能寐的痛苦经历。”
谢林说,传统治疗该病,一般需要做皮肤和腕横韧带切开减压,至少要在病人手掌上切开5厘米左右口子,手术创伤比较大,还需要石膏固定一周左右;病人康复时间久,费用也相对较高;术后会留下一道长长的疤痕,影响美观。部分患者术后还会发生组织粘连,从而影响患者手部活动功能。
“颈椎病通常以引起颈部及单侧上肢疼痛、麻木、肌力下降为特征。腕管综合征以手腕以下疼痛麻木症状为主,部分病人也会感觉前臂运动异常。病人通常二者分不清,甚至部分临床医生也难以鉴别。而腱鞘炎的症状与腕管综合征也有些相似,主要是由于肌腱长期过度摩擦、肌腱和腱鞘受损后引起损伤性炎症,从而出现手指关节的疼痛、活动不力,严重时关节绞锁在屈曲或伸直位,关节不能伸直或屈曲。像上述张女士及刘先生这样的患者,即使做颈椎手术等治疗,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谢林说,三者都是骨科的常见病变,在病因及症状上有些相似之处。
使用微创技术治疗腕管综合征也算个“巧合”。谢林说,他2007年从德国学习脊柱微创技术归国后,将国外先进技术结合自己的多年临床经验,开展了大量的脊柱外科微创手术治疗与研究,经皮内镜下颈椎、胸椎、腰椎等病人的微创手术治疗效果都不错。近年来,在谢林的带领下,医院骨伤科先后在国内领先开展了腰椎后路、侧后路内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江苏省首例经皮5毫米工作通道内镜下颈椎前路及后路微创手术,近年来又开展了最复杂的第四代经皮内镜微创技术——经皮内镜下腰椎滑脱椎间融合手术,真正达到了创伤小、恢复快、费用少的好效果。
能否将微创、经济、美观、快速康复技术用到腕管综合征的治疗上?谢林和他的队友们进行了影像学、解剖学上的可行性研究,在以往开放手术及关节镜技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基础上,最终于2013年成功开展了首例“经皮全内窥镜下单切口(5mm)腕管综合征减压术”。此项技术为全国首例,亦是全球首例。他和队友将学术研究成果发表于2017年的《中华手外科杂志》上后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近年来,不少同行慕名前来取经。
伤口从5厘米到5毫米的“蝶变”,不光是长度的改变,更是技术上的飞跃。谢林说,“经皮全内窥镜下微创治疗腕管综合征”技术只要局麻下在手腕部切约5毫米长的口子,内镜经切口进入进行手术,腕横韧带、正中神经、肌腱等结构一目了然,手术过程中患者全程清醒,通过术中与病人充分沟通,更保证了手术安全和治疗效果;手术全过程只要15分钟,手腕局部无需固定,对活动无影响,因此更安全、有效、美观。
“看起来简单,其实要非常熟悉手腕部解剖结构,同时具备丰富的内镜手术操作经验和技巧,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损伤神经,导致手部功能丧失。如同在刀尖上跳舞。”他补充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9 09: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