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从中医到瓷器 看中华文明存续久远的“法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4:10: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古代典籍《大学》中有一句箴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包含的就是一种弃旧图新的精神。创新性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之一。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进程当中,创新性始终贯穿其中,成为其存续久远的动力。从中医到瓷器,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不断的演变,今天的我们依然需要在传承中进行创新。

2012年,考古人员在对成都天回镇老官山的汉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了大量竹简。出土时,这些竹简已经在水里浸泡了两千多年,残缺散乱十分严重。经过整理,考古团队发现竹简中包含了许多医学术语。

这些竹简被命名为“天回医简”。根据考古和学术的推断,医简的主体部分抄录于西汉吕后至文帝时期。随着工作的深入,考古团队还在医简中发现了一个叫“敝昔”的人名。深入查阅西汉早期文献后,他们惊喜地发现“敝昔”就是扁鹊。而这些医简,则可能是“扁鹊医书”。

从中医到瓷器 看中华文明存续久远的“法宝”

“天回医简”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最具理论和临床价值的西汉早期出土医学文献。由于年代久远,“天回医简”文保工作的开展异常困难,经过对医简的整理拼接,最终得到930支医简,2万余汉字。医简被整理成8部医书,涉及医学理论、治法、成方制剂文献等内容。

“天回医简”的这些发现,反映出汉代的医疗水平已经十分发达,更有详细的色脉诊体系,证明两千多年前的医学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与临床体系。

“天回医简”出土之前,已经有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湖北荆州周家台秦墓等医学类简牍出土。

马王堆出土的医简,显示当时的药方以单方为主,而且与巫医的关系比较密切。再之后,就是中医学理论体系成熟的《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至于中间这段时期中医药有着怎样的创新从而导致成熟理论的出现,一直困扰着学界。“天回医简”则给出了答案。

从中医到瓷器 看中华文明存续久远的“法宝”

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和中浚:老关山就见于马王堆和《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之间的这个节点位置上,这个过渡的情况一下就清楚了,它不是凭空而来的。“天回医简”绝大部分治疗方法都是中药的方法,并且它的方是复方,用两味药以上的方占了主流地位,跟后世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关系,跟后世的药物是一脉相承的。

一直以来,中华文化都是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中医药也不例外。随着编联和释文的工作完成,对“天回医简”的学术研究工作也随之启动。今年2月,《天回医简》图书印发。对于两千多年前的著作,也有人产生疑问:“天回医简”中的内容在现代还适用吗?

从中医到瓷器 看中华文明存续久远的“法宝”

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院长 柳长华:那时候的一些医学思想、理论、方法,今天还得应用,医学是一种医道,我们还说“天不变,道亦不变”,所以它可以长久。今天还得应用,那是不是没有创新?不是这样,它不断在求新,不断在变动。

中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之所以在今天仍然焕发生机,是因为它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在汲取新的时代元素,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天回医简”对今天乃至今后的中医药创新应用仍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历久弥新、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创新性”是它存续久远的不竭动力。

从中医到瓷器 看中华文明存续久远的“法宝”

瓷器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国的瓷器不仅深受国人的喜爱,在全世界也很受追捧。千百年来,瓷器不仅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也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

历经千年,如今的钧瓷仍在大放异彩。在它的发祥地神垕镇,人头攒动,钧瓷的交易火爆异常。神垕镇位于河南许昌的禹州市,自从北宋时期钧窑的炉火在这里生起,禹州就有了“钧都”的美誉。

从中医到瓷器 看中华文明存续久远的“法宝”

北宋时期的钧瓷,兼具观赏和实用性。它不仅开启了中国陶瓷装饰美学的新境界,也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

北宋后期,由于战乱,宋室南迁,钧官窑一度停烧。钧窑工匠四处流散,钧瓷烧制技艺也随之传播到各地,在金元时期,形成了庞大的钧窑系。到了明清,制瓷中心南移,虽然钧窑的生产规模式微,但它在民间的影响力并没有降低,南方诸窑仍在纷纷模仿钧瓷的烧制方式。在民间发展的这些年,钧瓷更多以生活用具的形态出现,它的器型也在随着时代的需求和审美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发展。

从中医到瓷器 看中华文明存续久远的“法宝”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河南钧瓷博物馆原馆长 张金伟:它在民众当中能得到广泛认同和接纳,首先它有实用性;第二就是审美属性在,更重要的背后它又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要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新中国成立后,钧瓷的发展受到重视,国家抽调大量专家到神垕镇做研究。当时,无法控制窑变稳定生成,想要的色彩很难烧出,这个难题已经困扰了钧瓷工匠们上千年。20世纪90年代初,工匠们经过研究,创新自制窑炉,千年难题终于被攻破,色彩绚丽的钧瓷产量也随之大增。随着它们在市场上的大规模流通,了解钧瓷喜欢钧瓷的人也越来越多,这让工匠们有了更大的创新动力。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孔相卿:历史上我们钧窑创烧出了铜红釉,2010年又创烧出了铜蓝釉。我们没有停下脚步,继续研究,研究出了铜系金红釉,今年5月份专利下来之后就发布了这个工艺,一下子震动了业界。

从中医到瓷器 看中华文明存续久远的“法宝”

作为艺术观赏品,钧瓷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的说法。在新时代,如何让钧瓷走出展柜收藏匣、进入寻常百姓家,是钧瓷工匠们的另一个创新思路。此前,瓷器一直没能进入茶饮市场,而茶文化正风靡全国,工匠们觉得这时让钧瓷以茶壶的形态进入百姓生活是绝佳的机会。想法虽好,但真做起来,工匠们发现以瓷器的烧制特性,烧出的壶盖很难盖得严。但要让更多的人了解钧瓷及其背后的文化,这样的创新之路还是要走。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制瓷的队伍中,传统的钧瓷工艺品正变得更加个性化、时尚化,网络直播更是将延续千年的钧瓷文化传播到了更多的地方。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存续久远,在于它面对新的挑战、新的环境而不断有新应对、新创造、新发展。它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拒绝停滞和僵化,以创新为支撑,我们才能更好地去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8 1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Global Talk丨赏窑变之美!美国青少年走进中国钧瓷文化园
...国古代五大名瓷之首,以其独特的窑变魅力而区别于其它瓷器。宋徽宗时期,敕封钧瓷为神钧宝瓷,每年钦定36件钧瓷珍宝入宫,被誉为“帝王之瓷”。新中国成立后钧瓷更是用于国礼出现在各个
2024-05-31 20:47:00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丨破译河南文明密码 感受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
...瓷之一,是一种以铜为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制而成的瓷器,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现象著称于世。唐朝时期,瓷器生产技术逐渐成熟,为钧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河南禹州地区的优质
2024-12-26 15:39:00
说起宋代的瓷器,大家都会提起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说它们代表了中国瓷器审美的最高峰,说它们有一种“高级的美”。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审美主要分为皇室审美、文人审美和民间审美三
2024-08-08 11:43:00
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赏秋天风景 品钧瓷文化
...瓷的魅力。在钧瓷博物馆,大家端详着一件件流光溢彩的瓷器,惊叹不已;在体验区域,大家纷纷参与其中,感受钧瓷制作的过程。神窑庙、老街、美食街、老电影院,更是让大家流连忘返。本次重
2023-10-23 11:09:00
你好,南水丨钧瓷古镇焕新“彩”
...瓷的烧制有“奇效”,打出的泥浆、釉浆更细腻。烧好的瓷器釉面光滑细润、晶莹剔透,品质极佳,损毁率减少,价格也能提高两到三成。截至目前,神垕镇266家钧陶企业年产钧瓷达到150万
2024-12-14 20:10:00
河南有什么特产值得带回家?本地人推荐这8样,物美价廉,不踩坑
...适中,有香气,极耐储藏。 7:神垕钧瓷,是中国著名的瓷器品种之一,产于河南省禹州市的神垕镇。神垕钧瓷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绚丽多彩的釉色而闻名于世。其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选料、成
2024-02-14 21:03:00
瓷处有礼④丨china上的“国色天香”
...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河南历史悠久、名窑星罗,一件件陶瓷器物承载着时光的温度与匠人的心意。从泥与火的对话中走来,它们不仅映照出东方美学的澄澈意境,也在文明交流的长河中化身诉说中国
2025-04-25 12:18:00
瓷韵华裳⑤丨瓷韵“越”千年 衣袂织新章
...的东方美学。大河网讯 在浩渺如烟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瓷器曾踏着海上丝路的浪花远渡重洋。那时,大洋彼岸的人们称其为“china”。而孕育这瑰宝的神秘东方大国,亦得名为“China
2025-06-20 14:48:00
VICUTU威可多2024秋冬新品预览,揭晓新季正装王者四大
...VICUTU2024秋冬新品预览会正装王者亮点纷呈亮点一:中原瓷器,颂扬华夏服饰之美持续从中华文化宝库中汲取灵感,VICUTU的时尚语言在传承与创新中反复锤炼
2024-03-27 17: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10月20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美术馆、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承办的“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在河北美术馆开展
2025-10-21 08:23:00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0月20日发布“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复原研究”成果,考古人员对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龟头屋建筑遗址进行复原
2025-10-21 19:12:0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陈久菊编辑金妮二审伍少安三审马刚
2025-10-21 21:46:00
近日,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在太原举办“2024三晋女书”系列丛书研讨会。这是该协会组织出版的第六套会员丛书,包括太原市任爱玲的《时间向远方延伸》
2025-10-20 18:27:00
一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我就想起了它的作者、已逝的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那张面孔。粗糙多皱纹的脸、黝黑的皮肤、凌乱的头发,仿佛四季轮换的风雨
2025-10-20 18:27:00
在某县一宣传栏中,张贴了这样一张宣传标语,上写:“趁势而上,全面谱写……新篇章。”其中,“趁势而上”是“乘势而上”之误
2025-10-20 18:27: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重温“打不垮”的烽火岁月
(视频拍摄:王宏飞 视频制作:周颖)(海报设计:梁玉)在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曲折狭长的山谷中有个红色旅游村庄——鱼子山村
2025-10-20 20:39:00
“彩墨生辉·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10.20-10.31相约河北美术馆
2025-10-20 10:37:00
“快看这个,是乾隆的‘古稀天子之宝’,以前只在书画复制品上见过乾隆的印章,今天总算见到实物了。这温润的玉质、精湛的雕工
2025-10-20 07:37:00
文物出道计划 | 水里“冒出来”的战国小钺钺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10-19 19:54:00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