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什么宋代的瓷器有一种“高级的美”?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08 11:43: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说起宋代的瓷器,大家都会提起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说它们代表了中国瓷器审美的最高峰,说它们有一种“高级的美”。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审美主要分为皇室审美、文人审美和民间审美三大类,皇室审美强调顶级,因为他垄断一切资源;文人审美强调救赎与哀伤,要么写自己心怀天下,要么表现自己郁郁不得志,就是乐与忧、进与退、得与失这些事情;民间审美则强调活泼自然,怎么亲切好懂就怎么来,如果看不懂,你再有意义也是白搭。

宋代的美学之所以有意思,就在于宋代是文人皇帝治国、商业也非常发达,所以,原本割裂的皇室审美、文人审美和民间审美在宋代融为了一体,在皇家的资源、文人的思想、民间的趣味三大要素共同加持下,美学就成为生活美学,而且是各个阶层都能共享的高级生活美学。

回到刚才的问题,当我们说这个美学“很高级”的时候,这个“高级”到底是指什么呢?

我认为,所谓的“高级”就是能把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日用的东西做出文化的质感,让人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体会到超越物质本身的、精神的愉悦。

举个例子,北京故宫里有一个乾隆年间景德镇御窑烧制的瓷器之母,名字叫“各种釉彩大瓶”,器身从上到下装饰的各种釉和彩多达17种,基本上囊括了中国自古以来所有的瓷器工艺。那我们把这个叫“高级”吗?还是叫“高端”?我觉得都不妥,还是叫“高调”更合适——在我看来,它是典型的、浩大无边的皇家权力的象征。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藏于故宫博物院。清代乾隆时期历时60年,由于乾隆皇帝嗜古成癖,对瓷器情有所钟,再加之督陶官唐英对景德镇御窑厂的苦心经营,一大批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会集于景德镇,致使御窑厂的瓷器生产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特别是各种新奇淫巧的制品层出不穷,其工艺技术之高可谓鬼斧神工。这件各种釉彩大瓶,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称,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传世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反过来我们看看排在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窑瓷器。青瓷,单色釉,日用器具而已,低调得不着痕迹,但就是这“雨后天青”的、灰灰的蓝色,却是宋徽宗一生的挚爱,也让汝瓷成为全世界收藏界的团宠,所谓“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是也。

说到这里必须讲一个段子,我们知道,汝瓷的釉面上经常会有一些像螃蟹的爪子一样细小的裂纹,也就是“开片”,据说,全世界存世的汝瓷不过100件左右,其中唯一一件没有开片的,是一个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水仙盆,但就是这个风华绝代的水仙盆,在清朝的时候,被乾隆当成了喂猫的饭盆。

所以你看,表面上这是一个水仙盆的命运的差距,其实背后是两个王朝的审美差距。

相比“似玉非玉更胜玉”的汝窑,“哥瓷”更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典型。

我们知道,哥窑最大的特色是器物本身布满了开片,比汝瓷更要显著。这开片大小相似的叫“百圾碎”,弧形的叫“蟹爪纹”。这个“开片”的出现,原本是一种工艺上的缺陷,但大家觉得有这些纹路没有问题啊,很好看,于是,在掌握了开片的规律后,特意人工烧制出开片釉,这个开片就从缺陷变成了一种特殊装饰。

自然的开片则是瓷器在出炉后慢慢的“炸裂”,后来,随着空气的氧化,原来被黑炭水浸过的纹路变成了金色,所以就有了“金丝铁线”的美名。

这种崇尚自然、把缺陷视为时间的礼物的风格,和今天日本流行的侘寂风,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我们再说一说钧瓷,钧瓷最让人着迷的地方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也就是说,虽然人工可以努力,但钧瓷最终算是自然的造化。

另外,炉里的高温驱动釉料流动,一个地方开裂,就会被釉水再次填补上,于是,釉料弯弯曲曲,好像蚯蚓在泥里蜿蜒行走,这就形成了钧瓷除色彩以外最显著的一个特点——“蚯蚓走泥纹”,是不是感觉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总结一下,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宋瓷,器型朴素,釉色单一,功能简单,甚至还存在明显的工艺缺陷,但是,无论是“雨过天青”的釉色,还是“蚯蚓走泥”的自然纹路,或者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造化,宋瓷,真正把工艺、美术、自然、造化融冶在了一炉,生产出了日用之器,这就是所谓的“高级”。

最后补充一点,由于宋代审美突破阶层进入了生活美学的高度,因此,这种“美”最大的特征就是中和,不偏不倚、不高不低,正因为如此,它才能跨越时代,在中国人重新审视中国文化的今天再次成为顶流。

文/杨学涛(文史学者)责任编辑:周朝(EN002)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8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瓷传遍欧洲,为中西交往带来了什么?——专访《捡来的瓷器史》作者、陶瓷文化研究者涂睿明作者 杨程晨 李百加中国对外贸易历史中,瓷器是一类重要商品,对世界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明
2025-02-09 14:54:00
原生家庭惨到心理扭曲,但架不住美到金主4000w买单?
...的996工作制鼻祖·田园博主·美术生·美妆达人·化学家·瓷器设计师·极简主义推崇者·丹药上瘾病患·爱新觉罗·大胖橘。亲自掌管宫中瓷器设计做春天里的艺术家网友拿着放大镜看甄嬛传
2023-12-13 10:42:00
从清朝历史发展,看景德镇陶瓷书法具体展现,其发展受何因素影响
...书家的捶打与精炼,不断散发出新的光芒。中国古代的陶瓷器生产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尤其是清代时期的景德镇地区。清代是“陶瓷书法”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而景德镇是清代“陶瓷书法”发
2023-10-25 17:15:00
北宋汝窑瓷器是怎样发现的
...偷偷藏的。▲汝窑天蓝釉盏托老窑工世代为宋代皇帝烧制瓷器,国破家亡的时刻老窑工不愿意让窑工们辛苦烧制的瓷器落入金兵之手。▲汝窑窑址发掘的汝瓷残片 所以老窑工当时潜入金兵控制的
2024-04-30 11:56:00
非遗“AI”潮年丨“用”字当先 探寻千年汝瓷的现代生活美学
...候,茶已经闷成酱油色了。”李可明表示,以前一直觉得瓷器主要是作为摆件进行观赏,忽视了它的实用价值,只有回归到日常的生活场景中,才能促使传统工艺真正走入现代社会,体现出历史和时
2025-02-01 22:10:00
江苏南京:50件名珍云集 诗文书画皆入瓷
“国有文物商店典藏瓷器精品展”亮相南京城墙博物馆50件名珍云集 诗文书画皆入瓷清乾隆粉彩花神诗文瓶。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邢虹 实习生 苗晶晶 摄□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邢
2023-11-15 08:20:00
她压轴,无人反对?
...北故宫真正厉害的,其实是唐元书画、碑帖文稿、珐琅彩瓷器及雕漆刺绣。参见文物定级标准的确,现藏的王羲之传世墨宝《快雪时晴帖》,是乾隆皇帝最珍视的东晋书法作品之一,代表了中国书法
2023-10-13 12:25:00
乾隆皇帝最喜欢的瓷器是哪一件
...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之一,他对瓷器艺术有着深厚的兴趣和偏爱。在众多精美的瓷器中,有一种被称为窑变釉贯耳瓶的作品是乾隆皇帝最喜欢的。窑变釉贯耳瓶是清朝官窑的
2023-07-24 20:08:00
...制中引入现代审美和商业化理念,让曾是皇室“高定”的瓷器走入寻常百姓家?面对技艺创新后行业诟病却纷至沓来的舆论困境,李廷怀又将如何应对?关于创新实践的破局,也是诸多非物质文化遗
2025-03-04 12: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一场诱敌深入的伏击战
东蒲村伏击日寇战斗遗址(资料图片)。 阳光炽白地铺在东蒲村的田野上,微风吹过,卷起细碎的尘烟,与田垄间零星绽放的五颜六色的小花形成鲜明对比
2025-08-20 08:09:00
36幅墙绘讲述婚俗故事,聊城这个小村庄让传统古礼“活”了起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婚俗文化,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其中熠熠生辉。“终身大事”这一称谓,真切传递出国人对待婚姻的庄重与敬畏
2025-08-20 11:39: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
2025-08-20 12:50:00
百年铜柱 千里边陲:吴大澂晚清勘界固防的爱国史诗
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馆一楼《吴大澂固防》展区内,一件特殊的展品静静诉说着100多年前的边疆风云。这座高大的铜柱复制品,虽不及原物历史悠久
2025-08-20 15:01:00
千年一滴青州醉,此酒曾入东坡杯
大众网记者 杨晓玲 潍坊报道这场时间与匠心的千年对酌,是历史与风土的无声契约。青州大地,仰天山下,狮子峪内,一滴酒藏着半部华夏酿酒史
2025-08-20 16:02:00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潍坊籍军旅作家丁一鹤撰写的《尽美中国--王尽美传》一书正式出版发行,并赠送给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作为教材。视频是作者讲述了撰写王
2025-08-20 16:03: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人民军工摇篮”——黄崖洞兵工厂背后的故事
黄崖洞文化旅游区坐落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作为“人民军工摇篮”,拥有不可复制的红色资源禀赋:1939年八路军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兵工厂在这里诞生
2025-08-20 17:38: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踏遍武乡,追寻抗战红色足迹
近日,“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山西省武乡县,记者随团踏上这片浸染着英雄鲜血的热土,通过实地调研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2025-08-20 17:39: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左权将军的最后一封家书
巍巍太行,层峦叠翠,这里是英雄的土地,回荡着不朽的回响。“何日相聚?念、念、念、念!”一封跨越八十余载时空的家书,透着沉重的力量
2025-08-20 18:10:00
《渤海子弟兵抗战史》连环画连载之迫走盐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抗战烽火里,渤海大地曾见证无数子弟兵执戈卫国的壮举;八十年后,一部泛黄的连环画为我们重启那段热血记忆
2025-08-20 20:12: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0 20:12:00
《渤海子弟兵抗战史》连环画连载之长白山起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抗战烽火里,渤海大地曾见证无数子弟兵执戈卫国的壮举;八十年后,一部泛黄的连环画为我们重启那段热血记忆
2025-08-20 20:12:00
《渤海子弟兵抗战史》连环画连载之胜利第一声——小清河打汽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抗战烽火里,渤海大地曾见证无数子弟兵执戈卫国的壮举;八十年后,一部泛黄的连环画为我们重启那段热血记忆
2025-08-20 20:12: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0 20:13: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0 20: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