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丨破译河南文明密码 感受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2-26 15:39:0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赵檬 王怡潇)相信行走的力量,行走的背后是执着、是奋斗,一代代中华儿女的步伐从未停下,创造出五千多年的辉煌灿烂,一直走到今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步起时,心已远方。8月15日晚上,“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拉开序幕,接下来,受邀媒体记者、网络达人、在豫留学生等90余人,通过现场推介、蹲点式和行进式采访以及专家访谈等形式,前往郑州、开封、洛阳、许昌、三门峡、安阳、商丘、漯河、南阳等市,在中原大地上探寻中华文明起源,于悠久历史、博大文明中探寻自信之基、力量之源,这是一场走向历史文化长河深处的追溯之旅,是与最早的中国、盛世的中国、文化的中国一次深情相遇。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丨破译河南文明密码 感受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

2345个窟龛、近11万尊佛像、2800多块碑刻题记、近80座佛塔,蜂房燕窝般镶嵌在东西两侧的香山和龙门山上,巍峨壮观——这,就是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的开凿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和北宋,大规模断续营造400余年。从造像风格上看,北魏佛像不再似前朝一般清秀,而是呈现出圆润雍容的艺术气质,这是在孝文帝推崇汉文化、进行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佛教趋于本土化,成为人们的精神力量、审美理想和艺术体现的现实写照。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丨破译河南文明密码 感受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

你能想象吗,5000多年前的先民就身披丝绸、手戴玉环、脚踩“混凝土”地坪、养家禽、狩渔猎,还能喝上粮食酿造的美酒……随着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重要成果发布,5000多年前仰韶村先民的生活图景正依托丰富的考古实证材料被不断还原。

仰韶文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小口尖底瓶,是仰韶村遗址最具代表性的器物。馆内展出了仰韶文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最具代表性的彩陶花纹和造型,花瓣纹、鱼纹、太阳纹、几何纹,彩陶盆、彩陶双连壶、花瓣纹彩陶盆……一件件展品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丨破译河南文明密码 感受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为良相,定为良医。”在医圣张仲景塑像前,看着他的励志箴言,久久不能平静,为他的博大胸襟,为他的不朽之作,为他的家国情怀……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华夏大地瘟疫横行。南阳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等传世之作,受后世敬仰而封医圣。

作为医圣张仲景故里,河南省南阳市不仅历史人文积淀深厚,更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医圣祠,作为中医文化的象征,正是这片土地上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位于南阳市区内的医圣祠是张仲景唯一的墓冢,受历代祭奠留下很多古迹,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丨破译河南文明密码 感受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

提起贾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贾湖骨笛。

或许是为了模仿鹤鸣、吸引猎物,又或许是为了向上天祈愿、诉说心声,贾湖先民取仙鹤尺骨锯截钻孔、修整成器,完成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和一项惊人的创造。

贾湖遗址迄今共出土骨笛近50支,大多为七孔。其中部分骨笛可吹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而在此前,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先秦时期才有五声音阶。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丨破译河南文明密码 感受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

北宋时期,制瓷匠人尝试着驯服空气与火焰,记录变幻万千的“胭脂云霞”,带给人们举世无双的钧瓷宝藏。

1000多年后,“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在钧窑炉火生起的地方抚今追昔,找寻一份五光十色的记忆。

钧瓷发源于禹州,是中国五大名瓷之一,是一种以铜为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制而成的瓷器,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现象著称于世。

唐朝时期,瓷器生产技术逐渐成熟,为钧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河南禹州地区的优质陶土,为钧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原料;而宋朝经济的繁荣,则为钧瓷的推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编辑:陈梦伊审核 :范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26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韩国旅行商代表“踩线”河南 共谋旅游合作新篇章
...国界的中华文化奇遇便由此展开。6月28日,应邀参加2025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的8名韩国旅行商迎来了此次河南之行的精彩收官站——许昌。他们热情依旧,全身心沉浸在这片承载深厚
2025-06-29 11:43:00
新意绽放古城间 日本旅企携手河南“玩转”文旅新机遇
...从二里头遗址的文明曙光,到“宋韵今辉”的开封古城,河南这片厚重的土地上,千年故事铺陈开来。这里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更是以“让历史活起来”的创新实践成为国内外游客心驰神
2025-06-28 13:12:00
...的汉代仕女风姿,感受“文化+科技”带来的全新体验。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今年刚刚落成,该馆运用数字化文物元宇宙展现方式,结合高精度数据处理单元与三维视觉展示系统与方法,打造
2024-05-19 08:51:00
何以中国丨走进殷墟,近览中华文明起源密码
2022年10月2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遗址他感慨地说:“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2023-07-15 09:36:00
...的国际影响力与文化软实力。活动自正式启动以来,共有河南、山西、江西、江苏等近30家国传中心或海外社媒账号参与活动,各大海外社媒平台累计发布主题视频、帖文200余条,海外传播覆
2025-05-27 07:43:00
山海相连 258名华裔青少年走进河南博物院探寻文化根脉
...。7月23日上午,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河南集结营在郑州顺利启幕。当日下午,258名来自美国、加拿大、荷兰等 16 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裔青少年走进河南博物
2025-07-23 21:43:00
这就是老家的味道!“河南美食之旅”即刻出发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舌尖翻涌黄河浪,跟着美食游河南。7月18日晚,“夏爽中原 老家河南”2025河南美食之旅宣传推广活动启动仪式在河南漯河举行。伴着沙澧河畔的盛夏晚风,贾湖骨
2025-07-19 15:19:00
【地评线】听·见|为什么说中文是“穿越时空的礼物”
...龟甲上找寻答案。时光倒回约公元前14世纪,甲骨文作为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登上历史舞台。圆中一点是日,一道弯钩是月。“形声相益”的造字法成为汉字绵延几千年的基因密码。从甲
2025-04-21 12:34:00
以“字”为桥,跨越千年!甲骨文“穿越时空”与河南学子相遇
...日,在世界读书日来临前夕,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在河南省实验小学精彩上演——来自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讲解员走进校园,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甲骨文文化之旅,让千年古老文字在
2025-04-22 21:4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周雪莉)近日,记者从白口城考古队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的文章中获悉,白口城遗址考古发掘获重要成果。白口城考古队发现了白口城外城南门三次大规模营建的情况
2025-11-26 07:08:00
“任小林绘画四十年”将在苏博西馆展览
江南时报讯 “任小林绘画四十年”展览将于2025年11月25日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开展。本次展览旨在通过25件代表性创作以及相关手稿
2025-11-24 15:02: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70余件经典画作,67年丹青岁月。日前,由河北博物院、河北省图书馆、浙江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大漠丹青——常书鸿艺术展”在河北博物院北区9号
2025-11-24 08:21:00
83年前,美国飞行员杜立特带队成功突袭日本多个城市,这次战斗被称为“杜立特行动”。任务结束后,因为种种原因,75名飞行员在浙江沿海及以衢州为中心的浙皖闽赣边界地区弃机跳伞
2025-11-23 22:14:00
夜幕降临,正定荣国府景区“一梦入红楼”沉浸式夜游项目接连上演,通过光影造景、演艺交互等多种形式,将《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在亭台楼阁间生动再现,打造赏、游、学、玩的多维体验。摄制丨
2025-11-23 07:57:00
就在明天!“国宝”级画展亮相福州!
就在明天!下午2点!到福州画院,赏丹青国宝!福州人千万别错过!由福州市委宣传部、浙江大学、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福州特展”将于11月23日在福州画院举行
2025-11-22 14:09:00
两只羊隔着围栏打架,一只羊假装进攻诱骗对面的羊撞栅栏。
2025-11-21 13:36:00
非遗吉林 | 满族旗袍制作技艺
吉林满族旗袍东辽满族旗袍制作技艺是中式服装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其分布地域相对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北京、天津、河北等北方主要满族居住地区
2025-11-21 14:25:00
三棱风帽俑
冬日的太原,寒潮骤至,北风凛冽,气温直逼零下。若穿越回1500年前的北齐晋阳,这刺骨寒风却是当地人们日常必须面对的考验
2025-11-21 18:33:00
五瘟神降服疫鬼图
今年年初,山西运城市盐湖区马家沟一处荒僻的冲沟断崖上,一孔不起眼的窑洞因文物保护员的偶然发现重见天日。这座被命名为马家沟瘟神庙的明清时期窑洞
2025-11-21 18:34:00
千年厨房重见天日
近日,在晋阳古城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处特殊的古代建筑遗迹。这座被称为“龟头屋”的建筑,据推测始建于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时期
2025-11-21 18:34:00
元代太原民间的火葬
东山元墓出土的瓷钵(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据10月24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的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五座元代墓葬发掘资料显示
2025-11-21 18:34:00
双塔寺明清佛像
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双塔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初名永明寺,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五台山高僧妙峰(福登)和尚奉敕续建
2025-11-21 18:34:00
潍坊:文化学者把脉状元文化
鲁网11月21日讯(记者 王玉龙)冬日的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桠,在青石板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状元胡同深处,一块块斑驳的砖石仿佛还在诉说着数百年前的科举佳话
2025-11-21 21:44:00
吴门文脉延绵,阳澄雅韵流转——“沈周茶画荟”第三辑举办
继阳澄湖畔两度雅集之后,近日,“沈周茶画荟”第三辑如期而至,由苏州市阳澄湖文化研究会组织邀请的昆山市以及相城区的10余位书画家齐聚湘城小学
2025-11-21 23: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