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什么开始有人洗白隋炀帝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07 10:18:00 来源:戏说三国

为什么开始有人洗白隋炀帝了?

为什么现在有很多人开始洗白隋炀帝?是为了吸引眼球赚取流量,还是隋炀帝这个人真的被误会了千年之久?隋炀帝到底应该如何公正的评价呢?

说起古代的那些历史人物形象呢,其实几乎都来源于史书——正史。隋炀帝自然也不例外,隋炀帝的形象也就是在这最近十来年才开始变成什么“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之类的,其实在之前的所有史书记载中,隋炀帝那都是一个完美暴君的形象。

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甚至直接在自己的书中称杨广为“逆广”,唐朝的名臣魏征等人编纂的《隋书》中也为隋炀帝杨广标上了暴君、荒淫无道等标签。而后世编纂的各类史书也大多采用了《隋书》之中的观点。比如在大名鼎鼎的《资治通鉴》中对隋炀帝的描述就跟这个《隋书》如出一辙。

直到最近十来年,这隋炀帝的评价才慢慢开始变得有些正面,比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万老先生呢,就曾经在他发表的《论隋炀帝》一文中对隋炀帝重新有了新的评价,他认为隋炀帝是一个功过都有的一位帝王。对隋炀帝巩固边防,开凿大运河,营造新都洛阳等方面都给予了极高的肯定。

随后很多专业人士就不断的给隋炀帝开始“翻案”。事实上,这隋炀帝在史料中的记载并没有改变,他干过的事儿呢,也是板上钉钉的。

那为什么古今对隋炀帝会有如此大的改观呢?我认为,只能说我们今天的评判标准变了因为我们今天的人相较于古人,视野变得更加宽泛了。所有给隋炀帝洗白的人也是基于这么一个标准在重新评定隋炀帝的。

可是对于隋末唐初那时候的百姓来说,大多数人都是很仇视隋炀帝的,隋炀帝在位的那些年之中几乎每年都要征发很重的徭役,尤其是在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期间呢,给百姓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担与死伤,导致百姓几乎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为什么开始有人洗白隋炀帝了?

我们可以看看史书中给我们提供的一些数据。仁寿四年(公元604年),隋炀帝调拨山西、河南等地的百姓开始挖壕沟拱卫洛阳,人数有几十万之众。第二年,隋炀帝为了营造洛阳,又调拨了200万的民力。至于开凿运河跟修建长城所调用的民力那就更多了。三征高句丽期间,隋炀帝总共调用的民力统计下来有400万到500万人次之多。

隋炀帝这样无休止的滥用民力,是导致隋末大乱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隋朝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朝廷当时统计的人口户数是890万户,大概人口为4600万,可是到了唐朝建立之后的武德(唐高祖李渊年号)年间就只剩下不到300万户了,人口大约也就在1800万左右,短短的十来年的时间人口减少了2/3啊。

所谓的罪在当代,功在千秋,其实就是我们后人感受不到当时的那种痛,而隋末的百姓感受锥心之痛如果你觉得杨广的“罪”只是“罪在当代”?那就大错特错了。

唐初户数不到300万户,约1800万的人口,直到大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也就是唐玄宗在位时期,唐朝的人口才突破了5000万,整整100多年的时间才恢复了隋朝时期的人口,你想想,这影响还仅仅是当代吗?

大唐初期的百年间是没有规模比较大的内部战事的,这100多年总体来说是比较平和的,经历了几代君王的励精图治,才恢复并超越了隋朝年间的人口,那你想想这隋末的破坏力是有多大?

如果有人说史书是唐朝为了黑隋朝,才把隋炀帝写成那样昏庸、好色、暴敛的形象,可是这人口数据总不会有假吧?

在古代,人口数据这个东西关系到朝廷的税赋收益和徭役,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可能为了黑前朝而舍弃这么多赋税跟人力吧?

其实魏征这些人写的《隋书》里面还是比较客观的,其中对隋炀帝这个人一些优点也是有很多赞誉的。

比如隋书中就记载着隋炀帝是“上好学,善属文,沉深严重,朝野属望”。现在为什么很多影视资料中的隋炀帝是一个不错的文学家呢?这都是《隋书》等史书中记载下来的。而真正把隋炀帝写的一无是处的是像《隋唐演义》这样的小说,而并非是史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7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隋炀帝杨广能称作雄才大略吗
隋炀帝杨广,于604年~618年在位,共十五年。大一统的朝代,只两代而亡的情况,史上除了秦二世胡亥,就是杨广了。如果不是特别能作,一般是不会发生的。大凡朝代天下统一后,因为连年战
2024-04-15 22:41:00
隋炀帝的功过:科举制度的创始与大运河的开凿
隋炀帝杨广,隋朝第二位皇帝。史书上记载的隋炀帝荒淫无度,残暴至极,奢侈无边;在大多数影视剧中,隋炀帝的形象也是十分差的,弑兄奸母,残害忠良、靡费奢侈、荒淫好色、滥用民力……在观众
2023-10-29 07:29:00
隋炀帝杨广侮辱妹妹是真的吗
...朝建立之后,隋文帝励精图治,将隋朝发展得更好,直到隋炀帝在位,这时候的隋朝就走向了衰亡。隋文帝在位期间,发明了科举制,当时科举制的出现就是为了抑制关陇集团,只不过在关陇集团的
2023-07-31 21:09:00
他是公认的暴君,登基14年留下3大遗产至今受益
隋炀帝是历史上公认的暴君也是一名亡国之君,每次谈起他历史上也都是负面的评价。在他在位的十四年间,他大肆的派遣民力修建土木,运河,使得老百姓叫苦连天,也使得他的恶名不胫而走成为了历
2023-01-18 22:56:00
隋朝倾全国之力攻打高句丽,主要是因为隋炀帝的冲动,或者说是因为他太想做个完美的皇帝了,他太想做千古一帝了,本来没必要跟高句丽死磕,却不惜豪赌高句丽战争,最终赔上了全部。历史上隋炀
2024-05-30 06:28:00
...朝的是秦二世昏庸无能,赵高祸乱朝政,导致国家崩溃。隋炀帝却是太能干了,太能折腾了,最后把国家折腾没了。隋文帝在中国历史上评价很高,虽然他是篡夺了外孙周静帝的天下,但是他结束了
2024-05-22 06:01:00
隋炀帝有哪些功绩,一起来了解一下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第二代君王,关于杨广弑父杀兄,其实在我看来,有点不切合实际。杨广在他的父亲隋文帝统一全国时所建立的功劳也是不少的。这也是为什么隋文帝在废太子之后让他做太子。说明这
2022-12-26 17:09:00
隋炀帝杨广才华横溢高颜值,开掘南北大运河打通丝绸之路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古代“皇帝堆儿”大帅哥,有人说他是暴君但不是昏君?请读历史。“弊在当代,利在后世”,历史上出现过许多高颜值的名人,而位列皇帝系列的美男子,隋炀帝杨广堪称翘楚,此
2023-10-04 07:58:00
隋炀帝兵败高句丽真的有隐情吗
隋炀帝亡国,与三征高句丽关系密切,不仅损耗了隋朝国力,而且造成百姓民不聊生,激发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其实,最关键的问题在于:隋炀帝没有成功。比如当年秦始皇,不
2023-05-19 21:2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