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隋朝倾全国之力攻打高句丽,主要是因为隋炀帝的冲动,或者说是因为他太想做个完美的皇帝了,他太想做千古一帝了,本来没必要跟高句丽死磕,却不惜豪赌高句丽战争,最终赔上了全部。
历史上隋炀帝的恶棍名声
隋炀帝在历史上留下的标签是超级恶棍,但他也是历史上被黑的最惨的皇帝,史书给他安的恶名非常多,如弑父、杀兄、淫母、幽弟、残暴、奢靡、荒淫,可以说是给他办了个亡国之君大全套,所有当亡国之君的品质他都沾上了。
按道理来说,对于一个十恶不赦的恶棍大家直接把他拖出去毙了就行了,但我们也知道这个世上既不会有绝对的好人,也不会有绝对的恶人。之所以会如此贬低他,主要是缘于唐朝与隋朝都出自于一个集团,关陇集团,而唐高祖李渊还是隋炀帝的表兄弟。新的王朝在取代了旧王朝之后总要给自己坐天下找个理由,这个理由通常都是贬低前朝,但隋朝与唐朝又都是一个集团出来的,唐朝也不好贬低关陇集团,那就只能贬低隋炀帝了,因为隋炀帝是个十足的恶棍,所以唐朝替天行道代替隋朝成为了天下之主就说的通了。
被人误解的隋炀帝
那历史上真实的隋炀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真实的隋炀帝其实没有很多史书记载的那么不堪,比如好色,按照很多史书的记载隋炀帝就是一个整天把生殖器挂在头顶的这么一个人,只要是见到女人就会如饿狼一般地扑上去。比如《隋书》,也就是李世民的马仔魏征写的那本,就有记载说隋炀帝杨广在20岁的时候带领五十万大军平灭了陈朝,把当时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纳入了后宫。
按照我们一般人的推测,张丽华作为宠妃肯定是长得很美了,杨广见了必然色心大发,恨不得提起裤子马上就上了。可如果我们仔细一想这事根本就不可能,首先当时的杨广只是个普通的皇子还不是太子,还在夺嫡,平灭南朝是他重要的政治形象工程,他不可能拿这种大事开玩笑。而且当时张丽华的名声很坏,是举国皆知的淫荡、奸诈的妇人,而平灭陈朝重要的合法性就是要干掉这样的奸诈之人。如果只是把张丽华当成一个简单的美丽的肉体来看待,这就太没有政治常识了。更重要的是,当年张丽华的儿子都15岁了,以此推测张丽华至少也30岁了,20岁的小鲜肉对一个30岁的御姐如此感兴趣,这口味未免也太重了,这是怎么说也说不通的,所以这个事情我们可以推断是污蔑。
另一个事情就是弑父,这在封建王朝时代是最大的罪名。说的是在隋文帝也就是他老爹临死的时候,隋炀帝突然脱下了多年的伪装,公然调戏起了隋文帝的妃子,事情败露后就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老爹直接登基。这个事情其实在《隋书》中都没有记载,后来的史书却对这个桥段大写特写了起来,才有了今天我们一般所知的版本。其实这个事情太不符合逻辑了,要知道隋炀帝在成为太子之前已经隐忍了多少年了,直到他老爹隋文帝当了20年皇帝的时候才把原先的太子杨勇废了,换上了杨广当太子,在此之前杨广一直都是一个礼贤下士、勤俭节约的这么一个很正面的形象,他是靠着自己出色的表现才把杨勇给比了下去,成为了隋文帝的接班人,并不是靠的阴谋诡计。
即便杨广真的是个伪君子,他隐忍了20多年,到了最后几个小时,在老爹快要死的时候,他就突然忍不住了,色心大发现出原形了,这可能么?这个时候对于杨广来说最好的做法就是恭恭敬敬地服侍老爹这最后的几个小时,然后顺利地接班,挺过最后几个小时,天下就是自己的了。而且当时的政治局势也非常凶险,他的几个弟弟在外头,有内线报告说要造反了,这个时候还去色心大发,还搞出这种幺蛾子,可能么?
完美的皇帝
其实杨广刚继位为帝的时候,天下是一片太平的,风调雨顺,民生殷实,按道理来说杨广当一个守成之君就可以了,但是在当时来说并非如此。因为隋文帝杨坚最后的几年,也就是开皇20年到仁寿4年的这段时间里整个朝政是稀烂的,老皇帝晚年犯了很多糊涂,搞了各种屠杀功臣,对老百姓各种盘剥,现在终于迎来了一个新的天子了,而且这个天子名声很好,又是风流少年,在满朝文武和天下人看来,大隋是要更上一层楼了。
天下人是这样看的,隋炀帝本人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也知道隋文帝晚年做的那些事情是不对的,所以自己一上台就宣布了三件事情,一是把隋文帝晚年颁布的严刑峻法全部废除,法律变得宽松了起来,即便是谋反的连坐大罪也废除了,也就是说谋反只杀谋反的人,不牵连其他人,这在中国古代史上,也只有杨广做过;二是普免天下钱粮,切实减轻百姓负担,而且这点在杨广执政期间还做过很多次,一次一次地降低天下的税率,所以他其实也是一个懂得用宽仁治理天下的皇帝;三是实行科举制,科举制也正是从杨广时代开始的。
在杨广做完这三件事后,世间普遍认为杨广是一代明君,称颂贺表如雪片一般地飞向了朝廷,但这对于杨广来说不算什么,对于杨广来说他要做千古一帝。
巩固统一大帝国
在他登基第一年的11月,他征召了十万民夫在洛阳北边修了一条一千里长的堑壕,说是为了防止北方突厥骑兵南下。又过了些日子,隋炀帝宣布在洛水之滨修建帝国新的都城洛阳。到了来年,隋朝就征发了百万民夫在洛水之滨修建新都洛阳。又过了些日子,隋炀帝又发布诏旨,又征发百万民夫修建大运河的第一期工程通济渠。又过了几天,隋炀帝又派出几位大臣赶到南方,要为五个月后皇帝的南巡打造万艘大船。
看到这里,我们熟悉的隋炀帝就出现了,这种做法跟秦始皇就非常类似了,滥用民力去修建众多庞大的工程。为什么他要这样做呢?按照很多正史的记载,比如《资治通鉴》,其中就有术士跟隋炀帝说他五行属木,就不能待在长安而是要去洛阳,于是隋炀帝就修建了东都洛阳。又有术士跟隋炀帝说,东边的睢阳有王气,有人会取你而代之,隋炀帝便问该怎么办呢?术士就说要修运河,破坏他的王气,于是就修了大运河。其他的史书还有很多五花八门的解释,但其实这些解释都站不住脚,隋炀帝不可能会因为如此可笑的理由去征发数百万民夫干这么大的事的。
其实在隋朝统一之前,中国已经经历了四五百年的分裂,当时分裂的势力仍然是非常大的,而隋炀帝做的这两个工程其实是为了巩固统一。首先把都城从关中迁到洛阳,就便于控制关东地区的局势,如果首都只在关中的长安,一旦山东、江南发生了事情,就会鞭长莫及。比如在他登基那年,他的弟弟就起兵造反,消息两个月才传到了长安,虽然这次反叛最后还是镇压下去了,但也释放了一个危险的信号,帝国必须加强对关东地区的控制,迁都洛阳就是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
而隋炀帝当过近10年的江南总管,对南方的事情是非常了解的,虽然国家统一了,但人们在精神文化上还没有统一。修建大运河可以方便南北的商贸、文化交往,也更方便军事的调动,一旦南方有事从军事上就能马上做出反应。
所以修建东都洛阳、大运河都是重组帝国地缘格局的重要步骤。而且他老爹隋文帝积攒了20多年,到了他继位的时候国家有的是钱,作为一个富二代来说这么多钱那就花了,而且这些钱也都用在了刀刃上。
或许你会说,也不能把老百姓逼的太狠,逼得太狠了老百姓是会造反的。但是在隋炀帝的时代,泥腿子造反就没成功过,虽然秦末时期有陈胜吴广起义,但最终推翻秦朝的还是贵族的西楚霸王项羽,在隋炀帝时代,按照历史经验来说只要控制住了贵族,天下就不会造反,也不会造反成功的。
走下神坛
隋炀帝的年号叫大业,千秋大业的大业,在隋炀帝看来,他是要做千秋大业的。
到了大业五年的时候,隋炀帝还亲自带队出征吐谷浑,打通了丝绸之路,把青海纳入了帝国版图。当时天下的经济也是好得不得了,他上任五年来天下风调雨顺,财富滚滚而来,帝国的民户达到了890万户,人口达到4000多万人,这个数字可能你没什么感觉。后来即便是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时期,民户也只有300万户,仅为大业五年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说到国力强盛,杨广的大业5年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巅峰。这个时候的杨广几乎已经是千古一帝了,但是在杨广看来还有件事情他还没有做,也就是这个事情把他从千古一帝的神坛拉下了地狱,这个事情就是东征高句丽。
▲如果时间定格在大业五年,隋炀帝确实是一位明君
大业五年年末,隋炀帝宣布要兵发辽东攻灭高句丽,这在很多历史学家看来完全是没必要的事,高句丽就是今天的朝鲜,距离中原山高水远,又是一个蕞尔小国,打这样的国家完全没必要。
但是在当时的隋炀帝看来却是必要的,首先朝鲜脱离中国本部是晋朝才发生的事情,高句丽原先就是中原文明的一分子,其开国始祖就是商朝的箕子,这对于当时的隋朝来说,要统一天下的话,还缺了个高句丽;第二在于当时的高句丽并不是一个人畜无害的国家,当时的高句丽其实非常地蛮横,经常欺负周边的小国,并且与北方的突厥眉来眼去,对中原王朝构成了心腹大患。其实攻灭高句丽这个事情,也不是隋炀帝的想法,在隋文帝时期朝野就达成了共识要征伐高句丽。后来即便是英明神武的唐太宗出兵高句丽也失败了,所以在哪个时期,至少在中原王朝来说,攻灭高句丽是一个战略决策。
只不过隋炀帝打高句丽在时间上出了问题,当时隋朝刚搞了洛阳和大运河两大工程,钱也用的差不多了,所以满朝文武都反对攻打高句丽。不过隋炀帝是个在智力上非常有优越感的人,此前攻灭陈朝、当上太子、攻打吐谷浑、修东都洛阳、大运河这些事他都干成了,他对自己非常有自信,在他看来,下面的人只要执行就行了。
于是从大业5年开始到大业7年,隋炀帝就一直在准备攻打高句丽,这一打就不得了了,根据后来历史学家的推算,这个时期隋炀帝征发民夫的总量,达到了之前所有工程征发民夫的总和还要多,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数量呢?他第一次征伐朝鲜就动用了100多万士兵,其背后动员的后勤人员、民夫我们可以想象那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为了这次出征,他还把大运河从河南修到了河北的涿州,因为这次出征,全国的男人都不够用了,最后连妇女也征用了,才刨出了这么条运河。
可以说当时隋朝是举国之力去跟高句丽打,那隋炀帝为什么要动用这么大的力量去打一个小国呢?其实跟隋炀帝本人也有关,虽然他之前也带兵打过仗,比如攻灭陈朝、吐谷浑,但都没打过硬仗,这点隋炀帝本人心里是非常清楚的。而且之前每次打仗他都是出动庞大的军队,陈朝是腐朽不堪,很快就被灭了,吐谷浑是个小国,一看这么多大军打过来了,也很快就投降了。所以这次打高句丽隋炀帝也是同样的思路,就是把自己吃成一个胖子,就算打不死你,压也能压死你。
而且对于隋炀帝来说,这是他千古一帝的最后一步,他打算做完这个事情以后,从此就天下太平,再也不征用民力了,天下就休养生息,过太平日子了。
可隋炀帝倒霉就倒霉在这里,高句丽偏偏就跟隋炀帝干了起来,辽东城就是死守,隋炀帝百万大军围攻辽东城就硬是打不下来。隋炀帝便继续围着辽东城,又选了三十万军队直扑朝鲜本部,但当时的高句丽人也很是凶悍,他们诱敌深入,在平壤周边的一次战役中打败隋军,三十万人入朝最后只回来了2700人,之后就是全军崩溃,一直退到了涿州才止住了脚步。
一错再错
对于从未失败的隋炀帝来说,这次失败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此后他一头钻进了皇帝的御帐半个月没出门。此前杨广的牛也吹大了,在洛阳预备了凯旋仪式,把各国的使臣都接到了洛阳,打算在各国面前做个大秀,这下脸真的丢大了。
半个月后,他出了帐篷,立马决定继续赌,所有人准备第二次出征,这就使他彻底跌入了深渊。要知道之前隋文帝杨坚征伐高句丽,一看不行就收手了。后来唐太宗也是如此,一看不行也及时收手了。这个时候的隋炀帝就像一个赌场上输红了眼的赌徒,在运势不好的时候还加大了赌注,这就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第二次征伐高句丽,比第一次的规模还要大,是第一次的两倍。在第一次征伐高句丽之前,隋朝的国力已经用的差不多了,而且第一次征伐高句丽还付出了几十万人的死伤,大量的粮草、辎重丧失,等他第二次又动员了两倍的力量再次扑向高句丽的时候,这个时候国家成了什么样子了?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老百姓就真的活不下去了,已经到了全国服兵役的时候了。当时就流传了首著名的歌谣“无向辽东浪死歌”,老百姓就认为,反正跟着皇帝到辽东是个死,不去也是个死,还不如跟你拼了算了。于是这个时候各地就出现了盗贼,不过杨广并不在乎这些,他一直认为泥腿子造反不会成功。
第二次征伐高句丽的时候,杨广围着辽东城在打,洛阳的杨玄感竟然叛变了,而杨玄感是隋朝重臣杨素的儿子,是个货真价实的贵族,隋炀帝一看杨玄感叛变就知道情况不妙,立即回军,第二次征伐朝鲜就这样失败了。等隋炀帝回到涿州的时候,杨玄感的叛乱就被平定了。可隋炀帝是一个经不起失败的性格,他决定再次豪赌高句丽,于是就有了第三次征辽东。
其实到了第三次征辽东的时候,高句丽人也被打的民穷财尽了,于是便向隋炀帝认错了,到了这个时候隋炀帝其实已经不行了,一看高句丽人认错了,便班师回朝,就算胜利了。
走向灭亡
而这个时候的隋朝其实已经乱了。就在他从高句丽回来的路上,盗贼竟然能冲散他的御林军,抢走他四十几匹御马。对于这个时候的隋炀帝来说,已经能不能成千古一帝的问题了,而是能不能保住杨家江山的问题了。
此后几年隋炀帝基本就是个灭火队长,全国到处灭火,到了大业10年的时候他就过得非常凄惨了,因为各地朝贺新年的使节都没法进京了,各地的道路都被起义军阻断了。这个时候的杨广其实已经疯了,据史书记载,他经常夜里做噩梦,经常惊叫而醒,要找一堆妇人不断地安慰才能睡觉。这个时候的隋炀帝已经变成了一个婴儿,一个需要关怀的婴儿了。
▲到了最后,隋炀帝知道自己的人生已经不可挽回,便索性麻痹自己了
所以后来他的很多事情我们都能理解了,他知道自己失败了,就干脆变成一只把头埋在地里的鸵鸟,什么事都不管了,就自暴自弃了。他就干脆离开了东都洛阳,来到了扬州,来到他熟悉的当了10年江南总管的地方,远离了让他非常操心的地方,至于北方,爱咋地咋地吧。
后来他在扬州淫乱、奢靡的时候,其实已经不是原先的隋炀帝了,而是一个被现实打败,一个等死的婴儿了。于是这个时期也留下了一个著名的故事,有天他在扬州的行宫里就摸着自己的头颈说道,如此好的头颈,将来谁会砍掉呢?陪着他来到扬州的御林军都是北方人,一看皇帝待在南方不想回去,便索性发动政变杀了杨广,这就是隋炀帝杨广最后的结局了。
总结:
其实征伐高句丽,是隋唐时期的战略性决策,无论是隋文帝也好、隋炀帝也好还是后来的唐太宗、唐高宗,他们都是要征伐高句丽的。只不过隋炀帝的目标是千古一帝,他认为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要做成,隋文帝和唐太宗在征伐高句丽不利的时候都知道及时收手,可隋炀帝没有收手,反而越打越大,最后赔上了自己的全部。
千古一帝的伟业,最终压垮在了送他上路的一尺白绫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30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