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余明辉
近年来,全国多地出现社区食堂开办热。据统计,2023年新注册的各类社区食堂超过1700家,而与此同时,部分社区食堂正陷入运营困境。记者走访了解到,有的目标群体失准,“福利泛化”,运营和服务效果并不理想。(据3月26日光明网)
作为一项原本很好的民心与民生工程,一些地方在执行中却出现这样的问题,不免让人痛心和遗憾。这不禁让人深思:社区食堂究竟应该如何定位,如何运营,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些社区食堂的初衷是主要服务那些行动不便、需要照料的老年人,但实际上,来吃饭的老人没有预想的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
在记者走访调查的城市,当地建成的9家食堂中,有6家因亏损而停业,老年食堂的亏损面更是高达61.77%。这样的数据令人惊讶,也让人反思。为何这些社区食堂会陷入如此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出现了“福利泛化”问题。建了没人吃、定价不合理,会导致财政资金浪费。社区食堂如果过于密集,还容易对社区周边餐饮店形成挤压。
社区食堂的建设和运营,不能简单地追求数量和规模,更不能将其作为政绩工程来炫耀。在推进社区食堂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把社区食堂建设成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需要加强规划和布局。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分布情况,合理规划社区食堂的数量和位置,确保食堂的覆盖面和服务能力。同时,还应注重食堂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定位,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就餐需求。
此外,还需要加强监管和评估。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对社区食堂的运营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运营不善的食堂进行整改、撤并或转型。在推进社区食堂建设的过程中,还应注重与居民的沟通和互动。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优化服务内容和方式,若集中供餐需求不足,还可以发展相对成本低、灵活性强的送餐服务等,确保食堂的服务更加贴近居民的实际需求。
社区食堂要贯彻民生保障“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原则,使政府补贴牵住“牛鼻子”,不再“铺摊子”。要杜绝政策攀比导致的“福利泛化”问题,克服形式主义,以更加务实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精细的管理,推动社区食堂健康发展,让社区食堂在满足居民需求、提升社区品质方面切实发挥作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7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