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黄冈日报
黄梅县第四小学大河校区 王凌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好的阅读习惯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思考。
课内+课外,延伸阅读的广度
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材里面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所以说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续和扩展,其意义不仅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能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首先在讲授课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内阅读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结合单元的人文主题或者作者简介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其次利用好语文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这个板块。“快乐读书吧”是“课外阅读进课程”的一个代表性新栏目,是对课外阅读的引领,是一种召唤和导向,旨在提示老师和家长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注重打开孩子的阅读视野,教授一些基本的整本书的阅读方法,也在告诉孩子阅读多么快乐,更广阔的阅读世界在教材之外。教师要用好这一板块,给孩子们推荐好阅读书目。
笔记+思考,挖掘阅读的深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也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
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有 “概括主要内容”,有“写读后感”,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老师应引导学生读到好文章,把书中的好词好句,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篇摘抄下来,然后归纳分类,综合利用,并让学生有感而发,写读后的感想,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不仅使学生积累了词汇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阅读的核心是思维,在阅读中,让学生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中,去驰骋想象,拓宽思维空间。如果阅读时走马观花,不动脑子,你就是读完所有的书,你也不会有所得。因此要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与文中人物的对话,达到心灵的沟通,精神的共鸣。
环境+活动,提升阅读的温度
良好的读书环境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激情。我们可以营造有利于阅读的氛围和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开展有效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勤于要求,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多阅读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才会因为会阅读而爱上语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4 09: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