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人才,其中不乏一些让人铭记的状元。而有一位状元的故事,尤其让人感慨万千,他的贫困和才华深深打动了皇帝。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他的传奇经历。
这个人是清朝几百年间唯一一位来自四川的状元。当年,他用四个字深深打动了光绪,感动得皇帝都落泪,最终钦点他为状元。这个传奇人物正是——骆成骧。
更值得提的是,他出身贫寒,家境困难,算得上是个寒门子弟,这也更加凸显了他的才华。当时的大清摇摇欲坠,让人担忧不已,而骆成骧正是其中的一员,他一生都致力于为国家和百姓而拼搏。
一、钦点的状元
骆成骧出生在四川一个小县城里,家里条件挺差的,不过这并没阻挡他对学习的渴望。家境不富裕,让骆成骧的童年过得格外不易。
真是祸不单行,七岁那年,骆成骧就失去了母亲,从此只剩下他和父亲相依为命。父子俩的日子过得相当艰难,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骆成骧的父亲结识了一个当地的商人,于是把儿子过继给了这位商人。
从那时候起,骆成骧才改成姓“骆”。虽然养父母和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对这个养子却像亲生儿子一样疼爱。不仅让骆成骧吃穿不愁,还把他送去上学,让他识字读书呢。
毕竟在这动荡的时代,要是没点文化知识,那生活可真是艰难,无论什么时候,社会都离不开读书人嘛。知识能改变命运,这话可一点也没错。养父母对他的深情厚谊让骆成骧倍感温暖,他也把这份情感化作动力。再加上他本就聪明,还有勤奋的态度,想想他的未来,真是让人期待啊!
为了让骆成骧接受更好的教育,养父母干脆把他送到了锦江书院读书。在书院里,骆成骧结识了不少名师大家,受到了更为优质的教育。就在他十四岁那年,他参加了当年的州试,写的文章得到了杨锐等人的高度赞赏,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几个人对他十分看好,直接把他放在榜首,这说明骆成骧年纪轻轻就展现出了聪慧和学识。此后,老师们都对他寄予厚望,而骆成骧可没让大家失望哦!光绪十九年,他以全省第三的优异成绩成功中举,真是厉害了!
真是可惜啊,次年会试他不幸落榜了。不过,虽然如此,骆成骧的报国心依旧没变。他决心继续留在京城,耐心等待下一次机会,准备再战一场。
第三年,骆成骧再次参加会试,这次终于成功中举,接下来就要面对殿试了。说到光绪二十一年的中国,那可是风云变幻,乱得很,发生了不少事情,大家心里都明白,没啥好多说的。
甲午中日战争一败涂地,清政府不得不签了个丧失尊严的《马关条约》。这时候的中国可以说是麻烦不断,内忧外患,光绪帝那是处处受制,拼命寻找变法自强的办法。可那些列强国家可没打算就这样放过中国,都是在那儿蠢蠢欲动呢。
国内外的局势让骆成骧心里很不安,殿试的时候可是光绪帝亲自来考问的。说实话,骆成骧的才华那是毋庸置疑,他的学识把光绪都点头称赞。不过不管什么时候,单靠学识也不够。接下来,光绪出了一道难题,让骆成骧有点闹心。
“咋才能让大清富强起来?”光绪问这个问题时,骆成骧并没有像某些人那样光说不练,而是提出了一些实在的解决办法。他从军事、政治等多个角度进行了阐述,并且进一步强调了变法图强的重要性。
想必你也还记得,光绪一直在琢磨怎么变法图强,骆成骧的文章可真是戳到了他的痛点。尤其是里面没有那些虚头巴脑、空洞的道理,反而让光绪倍感欣赏。
当然,光绪最受触动的还是结尾那几句“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这八个字真是道出了骆成骧对国家和皇帝的忠心,直击光绪的心窝。可此时的光绪无论想干啥,都得面对慈禧太后的制约,实在是让他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就在此时,骆成骧的出现无疑给了光绪一线希望,光绪心里也迫切期待朝廷里能有他的人。于是,光绪立马把骆成骧钦定为状元。虽说朝堂上对于这第一名到底归谁都议论纷纷,但光绪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把这个头名位置给了骆成骧。
二、心系天下
可见光绪这次真是有眼光,骆成骧的本事随后也是显示得淋漓尽致。如今朝廷上不少人都是慈禧太后的心腹,他们对光绪这个皇帝,心里可没把他当回事。可骆成骧就是义无反顾,一心站在光绪背后。
在这儿不禁感慨,要是光绪真能亲自掌权,俩人没准儿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不过嘛,历史可没有如果。骆成骧一直希望光绪能掌控朝政大权,他也明确表示,只有光绪把权力握在自己手里,才能改变当下的局面。
这之后,骆成骧也没闲着,入朝后就跑到翰林院当上了修撰。就在维新变法那年,他还当上了春闱考官。他跟杨锐一块儿自发组织了个蜀学会,这个会儿就是用来宣传新思想的。
维新变法一开始,光绪帝陆续下达指令,骆成骧也被安排到京师大学堂负责筹建工作。其实在变法之前,骆成骧就跟一些变法派的人员打过交道,常常和梁启超等人一起探讨一些问题。
早年,骆成骧深知朝中顽固派的势力庞大,所以一直嘱咐梁启超他们不要急于行动。可随着列强再次侵占中国的领土,变法成了当务之急。可惜,这次变法仅仅维持了百日就结束了。慈禧手段狠辣,直接把光绪帝幽禁,戊戌六君子也遭到了她的残忍杀害。
这件事对骆成骧影响极大,让他甚至对仕途失去了兴趣。在20世纪初,他选择离开,开始了外出求学的旅程。
三、传道授业
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大家都特重视“知遇之恩”这回事,想当年,诸葛亮为蜀汉拼命干活,就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辛亥革命一来,许多人急忙去找骆成骧,希望能说服他投入到革命中去。
不过骆成骧始终铭记光绪当年的知遇之恩,就算光绪已经不在了,他还是不想参与革命。辛亥革命结束后,骆成骧刚回到老家,坐下没多久,就收到了袁世凯的信。信里居然说袁世凯想让他出来干事,结果骆成骧立刻就把来人骂得一文不值。
当然,袁世凯也没能逃过这一劫,骆成骧立马写了封声讨袁世凯的信。结果袁世凯在一阵口水声中无奈退位,彻底结束了他那段短暂的称帝生活。
晚年的骆成骧落脚在成都,开启了他育人的新篇章。1912年,他担任了四川高等学校的校长。可在四年后,国家开始分区设置大学,偏偏四川没在这个范围内,骆成骧心里很着急,四处奔走,为着筹办大学而不懈努力。
骆成骧对教育那叫一个热心,即便担任国学学院的校长后也没闲着,一直在全力支持成都大学的创办。1926年,这位教育先驱走了,乡亲们纷纷自发前来送他最后一程,场面感人至深。
骆成骧的教育情怀深深感染了每一个人,他的努力和奉献不仅为成都大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也为后来的教育事业树立了榜样。他的离去虽让人惋惜,但他的精神将永驻人心。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骆成骧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这可真不容易。清朝灭亡后,他把余生都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努力奉献。他的一生,既让光绪皇帝感到欣慰,也让人民钦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9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