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触摸鲜卑浩荡之气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15 06:0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大同日报

触摸鲜卑浩荡之气

孙 权

鲜卑,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少数民族,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公元398年开始,拓跋鲜卑族带着一股强大的浩荡之气越过外长城,所建立北魏王朝在平城定都近百年之久。云冈石窟,便能让人触摸到北魏鲜卑的这股浩荡之气。

“走向大唐,需要一股浩荡之气。浩荡之气来自于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已经无法从宫廷和文苑产生,只能来自旷野。这种旷野之力,来自大兴安岭北部的东麓。一个仍然处于原始游牧状态的民族,鲜卑族,其中拓跋氏一支,渐有起色。”这是余秋雨在《从何处走向大唐》中的描述。

如果说关于拓跋鲜卑的记录文字是干瘪的,那么保留下的云冈石窟却是生动的。经过太武帝灭佛之后的北魏,重扬佛法,佛教在北魏王朝再次兴盛起来,并成为王朝的精神支柱。于是,为迎合皇权,把佛像雕凿成北魏皇帝模样的轰轰烈烈的凿窟雕佛运动开启了。云冈石窟开凿最早、气吐虹霓、有帝王威严的昙曜五窟出现了,由此,也揭开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大幕,从而也为后人留下了鲜卑族奔放、爽朗、融合的民族性格和投入的文化思考,让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近在眼前。

依武周山麓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4个、各类佛教人物造像59000余尊……规模宏大、造像丰富、雕刻精湛的云冈石窟,体现了公元5世纪世界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成为极为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正是这一华夏多民族文化、佛教与石刻相融合的文化艺术宝库,展现出了拓跋鲜卑族的旷野之美、雄健之力、浩荡之气,让通向大唐之路有了最具象征意义的标志,让通向大唐的那股浩荡之气触手可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5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篇,然后再由平城传到黄河以南的洛阳,让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这三大艺术明灯千年绽放!
2023-11-21 06:06:00
数字绘就乡村新画卷|文化遗产走上“云端”,数字化让千年石窟“青春永驻”
...火”让不少观众开始向往一场跟着悟空游山西的旅行。而云冈石窟,是必到之站。10月12日,记者随行2024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采风活动来到这座千年石窟,探究文化遗产保护缘何出现
2024-10-13 16:25:00
太子拓跋晃为何冒险抗旨灭佛行动
...武州塞石窟。今天,这处石窟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云冈石窟。当年昙曜开凿的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并列中国三大石窟。云冈石窟里的第十七窟是典型的三世佛格局,主佛
2023-02-01 14:09:00
聚焦大同|石诉古城文明 感受云冈石窟的千年魅力
云冈石窟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洞窟,游客纷纷拿起手中相机手机,记录下这一绚烂古迹。中国网记者 马旷/摄中国网12月11日讯(记者 马旷)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用
2023-12-11 10:15:00
...信且错用恶太监宗爱,留下后患,最终被宗爱害死。开凿云冈石窟看文成帝拓跋濬拓跋濬是北魏第五任皇帝,享年26岁,在位14年。云冈石窟、《皇帝南巡之颂》等北魏文化遗迹,都与拓跋濬有
2024-02-06 01:03:00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旭日厅”文化艺术长廊首展:云冈石窟艺术展示中华民族融合文明
...,缀目所眺。”这正是北魏官员、地理学家郦道元笔下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融汇了鲜卑、汉等民族以及中亚文化的精髓,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晶、北魏文明的绚丽瑰宝,也是五世纪中国佛教
2023-12-13 10:23:00
汉代是跪坐,现在是垂足高坐,这都是南北朝游牧民族的影响
...,正是多数来自当时佛教的雕塑或绘画,特别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寺内的雕塑和壁画。云冈石窟第12窟佛像的坐姿在江南地区,东晋政权建立后,因战
2023-01-08 16:51:00
美到震撼!中国石窟佛像文化的美学震慑力究竟有多大?!
...平城风雅的多元融合期这一阶段光看特点总结,便知道是云冈石窟的主擂台(古时大同又称平城)。不过确切来说,这一阶段是云冈一、二期的开凿期。彼时恰是北魏灭北凉之后,凉州佛教大转移,
2023-06-13 11:09:00
送文物“回家”!美国华人说一切都是缘分!
来源: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中国侨网3月26日电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是中国最大的石窟之一,其倚山开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5.9万余尊造像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是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的生动见证
2024-03-26 15:3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