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数字绘就乡村新画卷|文化遗产走上“云端”,数字化让千年石窟“青春永驻”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10-13 16:25:0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大同讯 十月的山西大同已是满目金黄的时节,秋风送来凉爽,但这座古都的文旅热度却丝毫不减。

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大多场景取自山西,它的“爆火”让不少观众开始向往一场跟着悟空游山西的旅行。而云冈石窟,是必到之站。

10月12日,记者随行2024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采风活动来到这座千年石窟,探究文化遗产保护缘何出现在数字化命题中。

【文旅热】年轻人借位拍照与大佛“击掌”

数字绘就乡村新画卷|文化遗产走上“云端”,数字化让千年石窟“青春永驻”

数字绘就乡村新画卷|文化遗产走上“云端”,数字化让千年石窟“青春永驻”

游客打卡走红的“击掌”大佛

和大佛隔空“击掌”,是当下年轻人打卡云冈石窟最热门的方式。

“微笑在云冈无处不在,这也是年轻人喜欢和佛像互动的原因之一。”云冈研究院讲解员高亦欣说道,面部的塑造最能体现人的精神状态和情感依附,也最能反映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气质特征。“云冈早期洞窟大佛的微笑偏神性,微笑中充满了拓跋鲜卑民族英雄式的自信和骄傲,相比大佛的微笑,菩萨造像的笑又更加浓烈。”

数字绘就乡村新画卷|文化遗产走上“云端”,数字化让千年石窟“青春永驻”

第20窟露天大佛

丰腴的脸庞、挺立的额鼻、微笑的嘴角……第20窟露天大佛身姿挺拔,目光悠远坚定,嘴角微微上扬,既威严霸气又以微笑为桥梁拉近了与观者的距离。走在景区,看到不少游客驻足与大佛互动合影。

“云冈洞窟造像丰富多彩,无论是洞窟形制还是造像内容,都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微笑形式也自由和浪漫起来,充满生活气息,极具感染力。”高亦欣介绍道,云冈石窟是一部镌刻在石头上的北魏史书,一条通往盛唐的路。1500多年前,北魏皇室主持营造的这座大型佛教石窟寺,不仅代表了公元5世纪世界美术雕刻的最高水平,还展现了吞吐万汇、兼纳远近的气魄。

数字绘就乡村新画卷|文化遗产走上“云端”,数字化让千年石窟“青春永驻”

游客举起手机记录石窟之美

“可以看到,有些佛像的头发丝根根分明,衣服上的褶皱也是细致入微。”高亦欣称,对云冈石窟的喜爱,也是追求一种自信、永恒的美。

在这自东迄西约1公里的山崖上,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各类佛教人物造像59000余尊……佛学浪漫的内容、至善的境界以静穆唯美的雕塑形式呈现出来,是云冈石窟历经千年不会产生审美疲劳的原因所在。

【数字化】科技助力石窟“青春永驻”

从创意打卡照到深度研学游,历经多年修缮保护的云冈石窟,展示着开放、包容、融合、自信、创新。然而,现在的游客也许很难想象,这座瑰丽无比的艺术殿堂,在过去是另一副模样。

作为石窟艺术的瑰宝,云冈石窟该如何保存得更为长久?答案是数字化。

采集信息数据、制作洞窟的可移动3D打印复制版本……在保护好石窟本体文物的同时,为实现文物信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必经之路。

“云冈石窟以洞窟数字化为基础,对典型洞窟数字化建模与三维信息系统构建项目、数字化采集项目等先后实施完成。”据介绍,云冈石窟的分体3D打印、积木式安装开创了超大体量文物等大比例复制的世界先例,目前,云冈研究院与高校合作,利用3D打印技术,已成功完成对第三、第十二、第十八窟的等比例复制;第十二窟实现了可拆装和运输,可以实现在外地展出。

科技赋能文物保护的成果还不止于此。在云冈石窟最著名的第20窟露天大佛西侧,有一座在北魏时期就已经坍塌的立佛。为了重现佛像原貌,云冈研究院的科研团队依据在石窟周围考古发掘出的130块残石,利用AI技术进行拼接重组。并通过虚拟复原,让第20窟西立佛在数字世界里得以重新矗立,原本残缺的石窟也重现了昔日的恢宏。

当下,“文物医生”们正通过他们的专业技术和不懈努力,让原本不可移动的石窟艺术“活起来”“动起来”。

【新高光】让大众近距离感受艺术的永恒

“石窟千年犹自在,人事几度到来归。”在数字科技的加持下,1500余岁的龙门石窟,也迎来了又一轮“高光时刻”。

作为云冈石窟的姊妹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龙门石窟也将数字化保护作为“重头戏”。

数字绘就乡村新画卷|文化遗产走上“云端”,数字化让千年石窟“青春永驻”

洛阳龙门石窟

2021年起,龙门石窟研究院将三维数字技术运用于流散文物的寻探确定原位、虚拟复位研究展示中,根据流散文物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复位复原研究展示,由此开启龙门石窟流散文物“数字化回归”的新路径。

截至目前,研究人员已相继完成火顶洞菩萨头像等三件流失海外回归文物、奉先寺北壁佛首等四件数字化回归文物与石窟残存造像的“身首合一”,并通过3D打印进行复位展示。

事实上,不止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中国四大石窟”之中的莫高窟(甘肃敦煌)、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亦是如此,通过数字复原技术让文物“穿越”千年,也让原本矗立千年的文物再现开凿伊始的美,让大众有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和感受的机会。(董蕾)

编辑:陈梦伊审核 :莫韶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3 17: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如何应对国际性保护难题?大足石刻为世界石窟寺保护提供中国方案
...内乃至全世界的文保工作者们,近年来都在积极探索通过数字化还原、云端保存等方式,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应对气候环境对石窟寺的影响。今年5月,大足石刻正式启动“云游·大足石刻”元宇宙
2023-08-21 16:17:00
开启文物保护新天地 大足唱响“精美的石刻会说话”
...部供图 华龙网发游客云端赏大足石刻,得益于大足石刻数字化建设的最新成果——“云游·大足石刻”一期工程。该工程通过大规模数字采集与实景建模,融合云计算、实时渲染、数字人、AIG
2024-01-23 13:05:00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以多年来亲身经历回顾了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历程。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以立体球形大屏幕展示部分洞窟壁画据介绍,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以常书鸿为代表的第一代莫高窟人,通过清理积沙、修筑
2023-08-01 20:11:00
邮储银行助力“精密关节”锻造 支持“千年石窟”文旅融合
...术的应用,实现了产品从设计、选材、生产到交货的全程数字化。正是在洛轴集团加快“智改数转”步伐的过程中,邮储银行洛阳市分行为企业传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自主孵化、开发拥有自主知识
2025-05-22 16:51:00
...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埃及站)”,9月23日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开幕,“中埃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交流合作”论坛同步举办。中埃同为世界
2023-09-24 17:29:00
国博新展“华彩万象”——文物遗产“活化”利用的创新与探索
...华文化艺术的经典代表。而当石窟艺术遇上当下最前沿的数字技术,又碰撞出了精妙绝伦的灿烂神韵和华彩,在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中呈现出新的发展与传承。石窟艺术的发展是中国人对外来文化艺术
2024-01-19 07:53:00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院联合高校对洞窟含水率、风化程度全面“体检”,建立数字化档案,为石刻定制“健康手册”。大修还有新收获。“我们首次在卢舍那大佛的面部检测到金、银元素,还在佛像身体表面发现彩绘颜
2025-05-22 16:51:00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数字赋能以三维激光扫描、融合建模、虚拟展示、三维仿真与“时空AI”等数字技术全面记录石窟现状信息●实施路径标准先行引领;打造重点石窟数字化建设示范项目;探索中
2023-01-30 08:03:00
...“中华文化走出去”重点项目“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3次走出国门,赴法国、埃及、希腊巡展,通过科技赋能文物,向世界展示天龙山石窟艺术的辉煌瑰丽,不断扩大太原、
2024-06-21 07:5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多彩新论】“称重执法”之外,电动车治理需更多温度
最近,多地加大对电动车的整治力度,却引发广泛争议。从深圳交警街头称重扣车,到无人机追踪违规电动车,执法方式、技术不断升级
2025-08-31 05:27:00
工信部近日发布《符合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2025年版)》。我市的中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名列其中。环保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5-08-31 06:59:00
秋已至,暑消退,但杏花岭区消费市场依然火热。当下,该区的消费经济正以立体多元、丰富鲜活的形态加速升温,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2025-08-31 07:00:00
央媒看太原暑假即将结束,日前,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山西太原:开学在即 图书馆内忙“收心”》为题,报道为了迎接新学期
2025-08-31 07:00:00
8月30日,太原饮食服务集团晋菜博物馆暨林香斋解放路老店开业。该项目的落成标志着百年老字号林香斋正式焕新回归,并以“博物馆+餐饮”融合模式
2025-08-31 07:00:00
大众网记者 武文惠 通讯员 尹小航 潍坊报道为确保2025年秋季新学期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潍坊市潍城区芙蓉小学提前规划
2025-08-31 07:12:00
潍坊临朐:大山里的“致富瓜” 串起乡村振兴新图景
大众网记者 刘晓雨 通讯员 范超 孙靖 潍坊报道时下,潍坊市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发展服务中心8000亩佛手瓜进入采收季,从海拔300米的河谷到800米的山腰
2025-08-31 07:15:00
潍坊市圣卓实验学校打好育人“组合拳”跑出育人“加速度”
大众网记者 武文惠 通讯员 胡凯 孙全涛 武心舜 潍坊报道2025年新学期启幕在即,潍坊市圣卓实验学校以“文化传承、科技赋能
2025-08-31 07:15:00
大众网记者 武文惠 通讯员 张娜 潍坊报道新学期的号角嘹亮吹响,为明确学校下一步发展方向,凝聚奋进力量,确保新学期各项工作有序
2025-08-31 07:17:00
大众网记者 王菲菲 通讯员 丁勇 潍坊报道为确保潍坊市农村清洁取暖长效运行,切实降低农户冬季取暖负担,日前,潍坊市财政局积极争取2025年省级清洁取暖补助资金3781万元
2025-08-31 07:17:00
华商网讯 据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消息,教育部发布2025年第3号留学预警。详情如下:教育部发布2025年第3号留学预警近段时间以来
2025-08-31 07:18:00
大众网记者 王菲菲 通讯员 丁勇 潍坊报道近日,潍坊获批省级天然气储气能力建设补助资金302.4万元,补助资金额度居全省第一
2025-08-31 07:18:00
第八届潍坊市职工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成功举办
原标题:多维赋能激发创新活力,全链生态成就创业梦想——第八届潍坊市职工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暨全市职工创业赋能成果展示交流会成功举办大众网记者 魏静 通讯员 陈姮 杨建岗 潍坊报道8月28日
2025-08-31 07:22:00
大众网记者 刘臻臻 通讯员 韩家琪 潍坊报道日前,潍坊护理职业学院计划财务处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与医疗团队走进东营市河口区六合街道上小街村
2025-08-31 07:22:00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精心做好新生开学前准备工作
大众网记者 武文惠 通讯员 王修友 李杰 李春蕾 武心舜 潍坊报道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为了确保2025年新学期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025-08-31 07: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