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聚焦大同|石诉古城文明 感受云冈石窟的千年魅力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12-11 10:15:00 来源:中国网

聚焦大同|石诉古城文明 感受云冈石窟的千年魅力

云冈石窟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洞窟,游客纷纷拿起手中相机手机,记录下这一绚烂古迹。中国网记者 马旷/摄

中国网12月11日讯(记者 马旷)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用镜头感知雕刻在石头上的北魏王朝。镜头前,云冈石窟丰富的造像,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都令人震撼。

云冈石窟依山开凿,其建筑群规模恢弘,东西绵延约1公里。云冈石窟融合了多民族文化样式,其中既有印度、中西亚艺术元素,也有希腊、罗马建筑造型、装饰纹样、像貌特征,反映出与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渊源。

聚焦大同|石诉古城文明 感受云冈石窟的千年魅力

云冈石窟灵岩寺景区巍峨雄壮,别具气派。中国网记者 马旷/摄

聚焦大同|石诉古城文明 感受云冈石窟的千年魅力

云冈石窟灵岩寺,北魏建筑风格明显。中国网记者 马旷/摄

聚焦大同|石诉古城文明 感受云冈石窟的千年魅力

云冈石窟灵岩寺蕴含独特的历史韵味。中国网记者 马旷/摄

聚焦大同|石诉古城文明 感受云冈石窟的千年魅力

云冈石窟第五窟,窟内北壁坐佛高17米,是云冈石窟中最高大的佛像,后世包泥彩绘,呈唐代风格。中国网记者 马旷/摄

聚焦大同|石诉古城文明 感受云冈石窟的千年魅力

云冈石窟内雕刻石像做工精细,栩栩如生。中国网记者 马旷/摄

聚焦大同|石诉古城文明 感受云冈石窟的千年魅力

云冈石窟第二十窟,大佛挺拔健硕的身躯,气势雄浑的神情,表现了鲜卑游牧民族的强大,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与象征,也是中国早期佛教雕刻艺术的杰作。中国网记者 马旷/摄

能够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完好,对公众完美呈现,云冈石窟对文物保护、修复下足了功夫。云冈研究院主要负责云冈石窟的保护、研究、监测和展示工作。走进院内的文物修复室,修复员正对着一件件文物仔细打磨、修复当中。修复工作需要清洗、配胶、粘接、打磨等多项环节,耗时较长也非常需要耐心。

近年来,山西不断加强云冈石窟保护与研究,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底蕴,让人们在文物中体会文化力量,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聚焦大同|石诉古城文明 感受云冈石窟的千年魅力

云冈研究院修复室内,修复员正在对文物“精心打磨”。中国网记者 马旷/摄

聚焦大同|石诉古城文明 感受云冈石窟的千年魅力

云冈研究院修复室内,各式修复工具一应俱全。中国网记者 马旷/摄

聚焦大同|石诉古城文明 感受云冈石窟的千年魅力

云冈研究院修复员正在码放待修复的文物。中国网记者 马旷/摄

在传承与保护云冈文物、挖掘与弘扬其文化内涵、丰富与完善云冈大景区的过程中,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焯逐渐构筑了—个“大云冈”框架。“云冈不是历史萎缩的狭小空间,也不是现有2.3平方公里的场地,更应包含这片土地上的遗存。”张焯说。

张焯表示,云冈石窟是一个固定的地理位置,而“大云冈”是个大概念,要以云冈石窟这个知名旅游品牌为中心带动一片景区的发展。.b1{white-space-collapsing:preserve;}.b2{margin: 1.0in 1.25in 1.0in 1.25in;}.p1{text-align:center;hyphenate:auto;font-family:Calibri;font-size:10pt;}.p2{text-align:justify;hyphenate:auto;font-family:Calibri;font-size:10pt;}.s1{color:blue;}.s2{color:black;}【责任编辑:马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1 12:45:3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度深度解读大同,通过磅礴大气的北魏盛景、恢弘雄浑的云冈石窟、27根悬臂梁承托重量的悬空寺、彩练般飘逸的紫塞雄关李二口、抗战革命时期的红色事迹、绚丽多姿的火山遗迹自然景观……8
2023-01-12 06:04:00
颜值与内涵兼备 共赏文物中的“国宝”
...西省国保单位中的国宝级文物保护利用试点。其中晋祠、云冈石窟、应县木塔、佛光寺和平遥城墙是大家早有耳闻的“老朋友”了,今天就让他们作为导游,带领大家欣赏文物中的“国宝”,聆听来
2023-07-14 09:25:00
咋就从大同来了青岛?“阿弥陀佛”自己都得说神奇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一比一高清还原,世界首次3D打印云冈石窟造像背后故事多咋就从大同来了青岛?“阿弥陀佛”自己都得说神奇842块3D打印的材料经机械拼装、泡沫填充、拼缝处理等工艺形
2023-02-21 05:04:00
数字绘就乡村新画卷|文化遗产走上“云端”,数字化让千年石窟“青春永驻”
...火”让不少观众开始向往一场跟着悟空游山西的旅行。而云冈石窟,是必到之站。10月12日,记者随行2024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采风活动来到这座千年石窟,探究文化遗产保护缘何出现
2024-10-13 16:25:00
常年透明省份,今年彻底火出圈了
...风尚,年轻人结伴踏上贯穿三晋的旅程,也许从最北端的云冈石窟启程,结束于郭襄遇到杨过的风陵渡口;或在五台山的暮鼓晨钟中出发,在黄河边的碛口古镇驻足;又或围绕山西腹地的一片片晋商
2023-11-14 21:09:00
山西大同云冈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标准化厂房项目: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产业集聚功能
...窟。始建年代不详。但从寺内现存的石窟及其风格看,与云冈石窟晚期雕刻相似。现存寺院的主要建筑即建于嘉靖时期,其顶部的砖塔亦为此间所置。另据石窟内留存的明永乐五年(公元 1407
2023-07-23 20:21:00
教育高质量发展看山西:山西大学牵头组织的中国石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成立大会隆重举行
...窟。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敦煌研究院、云冈石窟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石窟资源保护利用和文化挖掘相关领域急需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和山西省人民政府的关
2023-09-18 10:32:00
...由云冈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杭侃讲述云冈石窟经典代表作品昙曜五窟;第四期会客厅特邀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同数来宝”代表传承人、著名曲艺名家柴京云、柴京海,
2023-01-18 00:54:00
...木塔—悬空寺—华严寺—善化寺—大同城墙遗址陈列馆—云冈石窟。晋商智慧线路一:晋城—湘峪古堡—皇城相府—郭峪古城—中华字典博物馆—昆山挂壁公路—王莽岭—锡崖沟村—锡崖沟挂壁公路
2025-07-05 06:37: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长城刻字再发生。10月24日,一则“女子长城刻字劝阻无效”的帖文引发众怒。网友在八达岭长城好汉坡目睹粉衣女子公然在城墙上刻字
2025-10-28 05:13:00
在万柏林区,一场“云端守护”正改变着不少老年家庭的生活。睡眠监测带、智能手表、多维传感设备……这些看似小巧的物联网终端
2025-10-28 06:52:00
10月22日,中新社以《山西发现两座金代壁画墓为研究金代葬俗提供新证》为题,报道山西太原发现两座金代仿木构砖雕壁画墓,对研究金代当地居民葬俗
2025-10-28 06:52:00
10月24日,2025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在郑州开幕。其间,《中国国际旅游影响力跃升15城》报告发布,太原等城市名列其中
2025-10-28 06:52:00
近日,山西交控交科集团新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四旋翼工业无人机喷涂砂浆修补混凝土桥墩施工工艺关键技术,在晋济高速南河特大桥顺利完成现场试验一阶段任务
2025-10-28 07:23:00
山西、内蒙古、新疆、陕西、宁夏五省区日前在太原共同启动“晋蒙新陕宁煤化工产业链跨区域质量强链联动项目”,现场签署合作备忘录
2025-10-28 07:23:00
省住建厅日前发布通知,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部分内容进行调整。调整《实施细则》第六条有关规定
2025-10-28 07:23:00
教育是跨越山海的桥梁,协作是共促发展的密钥。近日,“刘志荣名校长工作室”授牌仪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晋和小学举行
2025-10-28 07:23:00
如今,走进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屯兰矿的材料仓库,往日堆积如山的废旧皮带、变形工字钢、弯损轨道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码放整齐
2025-10-28 07:24:00
随着“双11”的临近,寄递时限成为网购者最关心的问题。10月25日,山西邮政出台生产运营组织方案,围绕各环节提前研判,按照“保畅通
2025-10-28 07:24:00
城市更新记(四):这个社区建起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这个社区建起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城市更新记(四)10月24日,在邢台市襄都区龙泉社区便民服务社,居民吕素娟(右)帮助其他居民缝制座椅垫
2025-10-28 07:46: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孟宪峰)10月25日,河北衡水湖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衡水湖生态保护工作迈入精准化
2025-10-28 07:47:00
我省千方百计落实小麦播种面积截至10月26日,冬小麦播种1600多万亩,播种面积占比近50%河北日报讯(记者郝东伟)10月27日
2025-10-28 07:47: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洁 实习生黄佳琪近日,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体育馆内人流如织,气氛热烈,以“职引新动能,联动助起航”为主题的生物医药产业毕业生专场双选会在此火热进行
2025-10-28 07:49:00
建校110年,河海大学走出30多万毕业生,从三峡工程到南水北调——校友奔腾江河湖海 智慧闪耀大国工程南报网讯(记者何洁)10月27日上午
2025-10-28 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