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元朝第一词人竟不是汉人,是什么人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没想到,元朝第一词人竟然是一位色目人,这让当时的汉人难堪了。当然,也有人认为元朝第一词人应该是元好问,但我认为元好问生活于金元之际,他的去世的时候忽必烈尚未称汗,因此很难算是元朝的词人。因此,萨都剌作为第一词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萨都剌出生于山西北部的雁门代县,早年家庭十分贫困。他但聪慧灵敏,文学天赋异于常人。1315年,元朝首次开科取士,于是科举制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给有才之人提供了上进的机会。1327年,萨都剌就中举,第二年被任命为镇江路录事司达鲁花赤。此后,他先后在吴楚、荆楚、幽燕、上都等地方任职,不仅读书破万卷,还行万里路,结交了众多的学者。晚年,他选择在杭州居住。

萨都剌的词作明显继承了金词的特点,也就是豪放、大气。游历了全国各地,每到一个地方就会登山临水,缅怀历史,写下悲凉雄壮的怀古诗词。

1332年,萨都剌被任命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御史,于是暂时居住在金陵。他在金陵各地游玩,见到了许多古迹,写下了许多怀古诗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念奴娇·登石头城》和《满江红·金陵怀古》。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这首《念奴娇》是步韵北宋苏轼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品。虽然是步韵,但却不露痕迹,浑然天成。词的上篇写自己登上石头上,追忆六朝历史,当年的繁华何在?如今只有青山如故,让人感慨。词的下片,写建康城的离官别馆都成为了废墟,而秦淮河上的明月则阅尽千古盛衰。词的格调苍凉悲壮,堪称千古名篇。

他写的《满江红·金陵怀古》和石头城表达了一样的思想。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萨都剌在前往金陵的途中,经过了徐州,写下了一首《木兰花慢·彭城怀古》也是经典之作。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追忆项羽一生的事迹,并对项羽的失败发出了感慨。下片写汉朝江山的衰败,最终也是“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而当时的彭城更是“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这些都证明了历史的盛衰无常。毛主席评价道“萨都剌写了这些有关徐州的典故,吊古伤今,感慨人生,大有英雄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乱山川的情调。初一略看,好似低沉颓唐,实际上他的感情很激烈深沉。”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

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1336年,萨都剌由京迁福建闽海道廉访司知事时途经淮阴,拜谒了韩信庙,写下了一首《酹江月·过淮阴》。淮阴,是韩信的故乡,韩信后期被封为淮阴侯。韩信虽然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最终功高盖主,被吕后所杀。萨都剌在此追忆韩信,为韩信“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结局感到不满。同时又想到自己怀才不遇、任由驱遣的经历,对官场产生了厌倦之情,追求归隐。他在《过准安畅曾伯都事幽居》一诗中写道“万事归来好,淮阴二亩园”。可见,萨都剌已经厌倦了官场斗争。

短衣瘦马,望楚天空阔,碧云林杪。野水孤城斜日里,犹忆那回曾到。古木鸦啼,纸灰风起,飞入淮阴庙。椎牛酾酒,英雄千古谁吊?

何处漂母荒坟?清明落日,肠断王孙草。鸟尽弓藏成底事,百事不如归好。半夜钟声,五更鸡唱,南北行人老。道傍杨柳,青青春又来了。

除了豪放的怀古作品之外,萨都剌也写下了一些婉约词篇。当时文坛领袖虞集说他“最长于情,流丽清婉”。可惜,他的词一共只留下了14篇。他的婉约词以《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和《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为代表。

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悄无鸟鹊向南飞,但见孤鸿影。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萨都剌《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

萨都剌除了词作了得之外,其诗的水平也相当高。他的诗也大多是怀古作品,其格调也是苍凉悲壮。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越台怀古》《上京即事》《彭城杂咏》《层楼晚眺》等。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丛竹雨斑斑。——萨都剌《越台怀古》

萨都剌还有一些诗写自己一生的遭遇,以及送别。这一类诗写得比较孤独凄惨,情真意切,读起来让人感同身受。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过广陵驿》《送人之浙东》。由于萨都剌是色目人,因此能够一改自古以来的文人习气,在送别的怅惆中又不失洒脱利落的风致。其中《送人之浙东》称为了千古佳作。

我还京口去,君入浙东游。风雨孤舟夜,关河两鬓秋。出江吴水尽,接岸楚山稠。明日相思处,惟登北固楼——萨都剌《送人之浙东》

萨都剌晚年见天下大乱,十分矛盾,于是结束了自己的官宦生涯,归隐在了杭州。由于他一生中并没有出版自己的作品,因此保留下来的很少。后人给他既编辑了《雁门集》。元末干文传在《雁门集序》中评价到:“豪放若天风海涛,鱼龙出没;险劲如泰华云门,苍翠孤耸;其刚健清丽,则如淮阴出师,百战不折,而洛神凌波、春花霁月之?娟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9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代名将项羽、韩信、关羽和张飞,谁死得最憋屈?
...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画像 而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却盛赞项羽,她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023-02-11 15:57:00
西汉开国功臣:兵仙韩信,出生淮阴,是现在哪里人,你知道吗?
...领,他在楚汉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韩信出生于淮阴,家境贫困,年少时曾遭遇过“胯下之辱”——被迫从一名屠夫的胯下爬过。这段屈辱经历成为了他奋发图强的重要动力之一。在秦末民
2024-08-22 09:48:00
事已至此,韩信也没有别的选择了,但好歹是个淮阴侯,日子肯定还是过得去的。如果韩信就这样安度后半生,想必以他的才能,还是能够苟安于世,至少不会被杀头的。可为何韩信要在无兵无权的时候
2024-06-17 06:54:00
...■融媒体记者 陈 帅通 讯 员 王尊栋本报讯 2月6日下午,淮阴区“韩信杯”棋王争霸赛暨“全民健身云体淮阴”新春大拜年活动启动。本次活动由淮阴区人民政府主办,淮阴区教育体育局
2024-02-08 01:19:00
刘邦是如何对蒯通的
...,‘挟不赏之功,戴震主之威。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您身为人臣,却功高震主,难道没有感觉到利剑高悬?”数日后,蒯通再次劝谏韩信速下决心:“犹豫不决或者决而不行,这是
2023-05-31 15:24:00
历史上的两位韩信:一位是英雄,一位是叛徒
...公元前202年)即徙封楚王,汉六年(公元前201年)被降为淮阴侯,只当了一年齐王,一年楚王,后又为淮阴侯五年。因其为淮阴侯较久,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淮阴韩信。首先说淮阴侯
2023-10-09 15:13:00
韩信为什么要从淮阴屠夫的胯下钻过去?
在我们的印象中,韩信是最能忍的。当年,淮阴的一个泼皮流氓逼韩信和他打架,说,要么杀了我,要么从我的胯下钻过去。韩信把对方看了几眼,啥话也没说,真的低下头,从对方胯下钻过去了。从别
2023-08-14 06:42:00
韩信母亲墓现5米深盗洞,已被盗掘一空?警方介入调查
...……2100多年前的汉朝,一个年轻人渡过长江,来到苏北淮阴。这时距东陵的韩母下葬约90年,离淮阴侯韩信最后一次回家乡祭奠母亲70多年。年轻人叫司马迁,他到东陵韩母墓前凭吊。后
2023-12-27 11:05:00
浅析韩信的性格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忍的,特别是在他的目的没有实现之前。最有名的事件是淮阴屠中少年羞辱韩信,给韩信二个选择,要么杀了他,要么从胯下过,韩信最后选择胯下过,留下胯下之辱这个成语。韩信吃了漂母几个月
2023-04-21 10: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老兵郭木桑:放下书本去打鬼子
郭木桑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下午,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99岁的郭木桑特意身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西裤
2025-09-03 08:2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百岁党员孙继舜:三块弹片仍存体内
孙继舜孙继舜家中珍藏的纪念章等物品。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在同安区陆丰里,百岁老人孙继舜从床上缓缓起身
2025-09-03 08:54:00
山河铭记| 微笑赴死的“最美抗日女战士”
大皖新闻讯 在刚刚公布的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中,唯一一名皖籍抗日英烈便是成本华。1938年春天,安徽和县,24岁的成本华在被日军残忍杀害前
2025-09-03 09:04:00
山河铭记 地名诉说抗战故事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马道军实习生曾丹仲铭桥、家齐路、耀华社区……为铭记抗战英雄事迹,南京一些桥梁、道路、社区以英雄的名字命名
2025-09-03 09:17:00
行程逾万里 寻找和传承父亲的“抗战足迹”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钱建芬张露李子俊在南京雨花台长眠的十万英烈中,已知姓名者仅有1519位,陶家齐是其中之一:南京江宁人
2025-09-03 09:17: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四岳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数以万计的抗联将士慷慨赴死
2025-09-03 09:22:00
潍坊:抗战精神烛照当代奋斗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王玉龙)每年清明时节,潍坊滨海区大家洼街道南陈村的乡亲们都会聚集到烈士陵园,将亲手扎制的花圈敬献于墓碑前
2025-09-03 11:49: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寄存一个文脉图书馆|一见·抗战贵州⑥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3 12:36:00
80年前的这一天,胜利的欢呼穿透硝烟,苦难的土地迎来黎明。那些在山河破碎时发出的呐喊,在枪林弹雨中前仆后继的身影,在绝境中凝聚起的不屈力量
2025-09-03 09:48:00
江苏南京:跨越80年,看四位抗战老兵的过去与现在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抗战老兵是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是国家的财富、民族的英雄。近日,记者循着时光足迹,走近这些扎根南京的老兵与老党员
2025-09-03 09:49:00
致敬胶东兵工厂|周恩来称赞:“胶东兵工了不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王震 实习生 沈语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威海,这座屹立于黄海之滨的“山海雄关”
2025-09-03 09:54:00
纸上烽烟|贺敬之忆家乡抗战烈士贺明谟:忠魂赴国难,浩气应长存
编者按:八十年后,抗战的炮声犹有余响。回望那段生灵荼毒、国运飘摇的岁月,英雄的先辈们奋起抗暴,以血肉之躯抵御虎狼之师,守住了民族的尊严和生机
2025-09-03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