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山河铭记 地名诉说抗战故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9-03 09:17:00 来源: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马道军实习生曾丹

仲铭桥、家齐路、耀华社区……为铭记抗战英雄事迹,南京一些桥梁、道路、社区以英雄的名字命名,以地名的形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以抗战英烈命名的一个个地名,诉说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成为南京大地上一个个闪亮的精神地标。

仲铭桥

滔滔秦淮河水,永远铭记抗日忠魂

“秦淮河水急又深,面上无桥不留情。三十八年如一日,波涛翻滚永奔腾。秦淮河畔景色新,桥面通车喜人心。冬去春暖明灯亮,四化建设日月兴。”

这首诗歌,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位女县委书记李坚真为怀念丈夫所作,而她的丈夫,就是雨花英烈邓振询。

邓振询又名邓仲铭、邓重民,江西兴国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长征。1943年夏,时任中共苏皖区委副书记、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的邓仲铭随部队转移途中,在江宁禄口冯谭庄遭遇敌情,渡河时不幸牺牲,时年39岁。

南京人民没有忘记邓仲铭,建立了多处纪念地标。1981年,当地政府在冯谭庄原高桥渡口修建拱桥,取名“重民桥”,桥头立有一块“邓仲铭烈士殉难处”纪念碑。后来,当地又在竹山文化休闲公园建造了一座“仲铭亭”,亭前的拱桥取名“仲铭桥”。

山河铭记 地名诉说抗战故事

仲铭桥。通讯员 练红宁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为感谢烈士的付出,自从纪念碑立起来后,冯谭庄的村民们一直自发地给烈士守墓,确保每天都有人去清扫墓碑,除去杂草。在大家的接力守护下,“邓仲铭烈士殉难处”纪念碑虽已建立数十年,仍整洁如新,周边草木葱茏、一派肃穆。

2008年,村里的第四代“守墓人”、曾任村里生产队队长的俞家福因身患癌症住院,无法继续守墓,心里十分着急,时年58岁的徐九根去他家探病时知道了老队长的心事,主动承诺道:“我会守好邓仲铭烈士墓,你放心吧!”从此,这一守便是5000多个日夜。

家齐路

丹桂村前创伟业,赤山脚下存英名

在江宁区湖熟街道赤山脚下,建起了赤山之战纪念广场。广场一侧,有个思陶亭,“丹桂村前创伟业,赤山脚下存英名”,立柱上刻的两排字,饱含江宁当地干部群众对烈士陶家齐的褒扬和悼念。在江宁,还有家齐墓、家齐路……

山河铭记 地名诉说抗战故事

思陶亭。江宁湖熟街道供图

陶家齐,1890年生于江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任新四军第一支队湖熟地区情报站站长,后担任抗日民主政府江宁县赤山区区长。1940年5月,他送出关键情报,协助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在赤山脚下伏击日军,毙伤日寇百余人,首次缴获日军大炮,这就是著名的“赤山战斗”。这场胜利极大鼓舞了江南军民的抗日斗志。

山河铭记 地名诉说抗战故事

陶家齐。湖熟街道供图

1943年9月4日,陶家齐收留几名游击队员在家中过夜,并将赤山之战中缴获的大炮埋藏在自家院中,后被汉奸出卖,遭遇日军围捕。当年11月12日傍晚,日军用长刀残忍地将陶家齐夫妇杀害。陶家齐牺牲时,儿子陶和寿还不满周岁。陶和寿说:“打从我记事起,就知道自己有个烈士父亲,他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影响了我一生。”

2017年,湖熟街道因发展需搬迁陶家祖坟,其中包括陶家齐烈士墓。陶家后人经过家庭会议,最终一致同意:“烈士当年就是为了给百姓争取幸福生活而牺牲的,倘若泉下有知,肯定也会原谅我们的!”2018年10月,陶家齐烈士墓迁入龙都烈士陵园。此后,街道将烈士墓原址附近的一条新路命名为“家齐路”,以此永志纪念。

山河铭记 地名诉说抗战故事

湖熟街道耀华社区。湖熟街道供图

耀华社区

藏着一段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

“湖熟是一方红色热土,这里曾是新四军抗击日寇、开展游击斗争的重要阵地。除了陶家齐,还有张耀华以及一批无名烈士的鲜血浸染在这片土地。”江宁区湖熟街道民政办主任陈玉平说。

耀华社区,这个名字背后,是抗日英雄张耀华用生命铸就的丰碑,更是一段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

张耀华,1915年出生于江苏宝应一个贫寒家庭。父亲因参加革命被反动政府杀害,他13岁便带着弟妹乞讨为生,后加入新四军。因作战勇敢、工作积极,他很快升任排长,后被组织派至江宁县赤山区负责地方武装工作。

张耀华不仅在同日军斗争中表现英勇,还是一位深受群众爱戴的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他“耀华大叔”,编唱民谣“耀华大叔爱人民,同心去打鬼子兵”。

1944年4月,因叛徒告密,张耀华居住的村庄被敌人包围。主动要求断后掩护的张耀华不幸牺牲,年仅29岁。

为纪念这位英勇爱民的烈士,1949年,当地政府将张耀华战斗和牺牲的地方命名为“耀华乡”。此后数十年,行政区划几经变迁,从耀华大队、耀华行政村到如今的耀华社区,“耀华”二字始终未变。

山河铭记 地名诉说抗战故事

耀华社区。通讯员 练红宁供图

每年清明,社区群众都会到张耀华烈士广场扫墓、宣讲烈士事迹。

用红色地名触摸一座城市的抗战印记

在江宁区的云台山下,65名新四军官兵的英魂静静长眠于抗日烈士陵园中。

1939年2月25日,新四军二支队三团一营的官兵进驻云台山后石塘村,遭到日伪军包围,包括营长邱立生和教导员王荣春在内的数十名官兵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战后,当地百姓将烈士遗骸就地掩埋在云台山上。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修建烈士墓,将65具遗骸集中安葬,并建立烈士纪念塔,将抗日烈士名字镌刻于上。

青山处处埋忠骨。

1938年,新四军组建先遣支队挺进横山,建立抗日根据地。

山河铭记 地名诉说抗战故事

横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市民政局供图

1940年8月2日,日伪军趁新四军主力挥师北上、进军苏中之际,对抗日根据地形成包围,部分新四军战士在突围时遇难。2009年,江宁区政府设横山烈士纪念碑,用以缅怀革命先烈。

如今,云台山抗日烈士陵园、横山烈士纪念碑等都已成为南京市红色教育的名片,每到清明节、抗战胜利纪念日,前来参观凭吊的游客络绎不绝。

山河铭记 地名诉说抗战故事

云台山抗日烈士陵园。市民政局供图

行走在南京街头巷尾,不经意间便可触摸一处处抗战印记。这座城市从未忘记长眠于此的抗战英雄们。

2020年以来,南京市分三批公布了50个红色地名,涵盖烈士陵园、战斗遗址、指挥部旧址、抗日政府驻地等多种类型,构建起一座“没有围墙的抗战博物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03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河中救起两名儿童而牺牲的某部排长郑春满,这里更改了地名。时光更迭,烈士的故事仍在流传,伴着一年又一年春回大地。不只是“春满社区”,还有“欧阳海村”“雷锋镇”……谁把人民放在心
2024-03-30 04:21:00
山河铭记|一封家书成绝响,烈士牺牲多年葬何方?
...新闻记者介绍道。据王新培介绍,该家书有一处记载详细地名的语句:“现驻在甘肃省镇原县平泉镇吉泉庄,现正在积极准备对日抗战。”“甘肃省镇原县平泉镇吉泉庄”,这一地名是杜立成随军最
2025-07-09 11:56:00
山河铭记|安徽籍烈士长眠三晋大地80多年 皖晋两地媒体联动 全网征集烈士亲人线索
...九区六乡椿树店人,但现在的六安并无“九区六乡”这一地名。大皖记者根据“椿树”这一地名查找发现,六安金安区有三处地名带有“椿树”二字:“椿树镇”、“椿树村”和“椿树岗村”。其中
2025-07-21 16:46:00
山河铭记丨烈士长眠异乡87载 我们想找到他的亲人
...宝烈士的相关信息在六安市目前的史志书籍中没有记载,地名“香集镇”由于不知道位于哪个县区,也无从查起,“民政局地名科的同志对于地名这一块的资料掌握得比我们多,你可以联系他们试试
2025-07-12 23:37:00
南京学子为家属“云祭扫”邱立生烈士
...旺声说,由于年代久远且当时他父亲年纪尚小,将战斗的地名记错,且福建客家话和普通话表述不一,在李旺声的记忆中,“邱立生”一直写作“丘力生”。所以在过去数年,李旺声家一直苦苦寻亲
2024-04-05 03:26:00
...邱立生”错记成“丘力生”,且父亲当时情急中将战斗的地名记错,过去数年里,李旺声一家苦苦寻亲却始终没有结果。本月初,在看了一则南京新四军文化相关报道后,李旺声就托在南京工作的同
2024-01-12 05:45:00
山河铭记|一封家书寻找安葬地后续:被收编一二九师,随军前往晋冀鲁豫
...退役军人事务局获悉,镇原县平泉镇并无“吉泉庄”这一地名,“倒是有个虎泉村。”但由于不知道杜立成具体的牺牲时间和牺牲地点,想要找到他的安葬地,确实存在难度。7月14日,镇原县退
2025-07-15 15:01:00
带着家乡 赴一场山河之约
...冠军,努力了整整3年。解放桥、清风楼等大运河沿岸的地名,藏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而运河区是大运河沿线唯一一个以运河命名的县级区。边志明 摄 一个地方的名字,就像一切的起点。有了名
2023-01-05 09:34:00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解读南京老地名浦口背后藏着一条不为人所知的长江支流□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峰地名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地理和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价值取向、文化品位
2023-10-25 00:26:00
“访红色热土 述峥嵘往事”江苏红色地名故事展演亮相第十三届江苏书展
...馆中心舞台联合举办“访红色热土述峥嵘往事”江苏红色地名故事展演,为广大书友奉献了一场经典视听盛宴。江苏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庭朴,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左健伟出
2023-07-02 09:2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