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王震 实习生 沈语侬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威海,这座屹立于黄海之滨的“山海雄关”,以其最早遭受侵略的痛楚、最早奋起反抗的决绝和贯穿始终的顽强斗争,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胶东抗战篇章。回望那段烽火岁月,有一支力量虽鲜为人知,却默默支撑着华东战场的武器命脉——他们就是胶东兵工。
1938年至1949年间,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胶东地区逐步建立起一套集技术研发、武器制造与人才培育于一体的兵工生产体系,涵盖九个兵工厂的军工体系。没有精良设备,缺乏稳定原料,但胶东兵工却屡创奇迹。1944年,兵工厂仅凭一张画报上的图片和十几发旧炮弹,成功仿制出“牙山炮”,并投入攻坚战斗,沉重打击日伪军,令敌人闻风丧胆。这里生产的火药产量远超鲁南地区,成为华东军工的中流砥柱。
1943年,胶东兵工三厂的产品被送往延安展览,周恩来在参观后高度赞扬:“胶东兵工了不起!”中央随后派出专人前往胶东考察学习,充分体现出对这片土地上兵工事业的高度认可。而这背后,是一段几乎被岁月掩埋的传奇。
早在“一一四”暴动时期,当地就已有修理枪械和装配弹药的基础。1938年3月,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在黄县东南圈杨家村建立第一所兵工厂;四月下旬,多个修械单位合并整编,生产规模逐步扩大。随着抗战形势变化,兵工厂常常一夜之间转移重组,工人们彻夜赶制,在动荡中坚持生产,是那段岁月中常有的画面。
兵工与人民血脉相连。老百姓组织自卫队保卫工厂、传递敌情,兵工厂则帮助群众劳动生产;民众还主动捐献钢材、铜料等物资,真正实现了“军民一家、同心抗战”。直至1945年9月,胶东军区后勤部兵工总厂成立。到解放战争末期时,胶东兵工已发展为9个专业工厂和1个研究室,职工总数超过1.1万人,不仅是山东军区,更是整个华东地区重要的军火供应基地。
如今,位于乳山市的胶东兵工三厂修枪组旧址作为红色历史印记,免费向公众开放。它静静地诉说着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提醒后人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03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