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铜陵日报
□周强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重症患者的救治存活率大大提高,但与此同时,由于重症患者大多会遗留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也是一直困扰重症医务工作者的难题。近年来,国内外重症医学专家提出并推广重症康复治疗理念,即急危重症患者进入ICU抢救过程中应尽早启动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从而让患者获得更多恢复身体重要机能的机会。重症康复与临床救治同步,才有可能真正确保危重症患者的功能恢复,让重症康复重症患者不但“活下来”,而且“活得好”。
时至今日还有人持有陈旧观念,认为重症患者宜静养为主,不能动、也不敢动。许多患者家属探视时也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病人病情这么重,为什么要在抢救关头做康复治疗?”其实大量证据显示,对于重症患者的早期康复是安全、可行的,但是需要把握适应症并做好康复前评估,需要组成多学科(MDT)团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
如何理解重症患者早期康复的意义?比如一位大面积颅内出血患者,神经外科及时手术,手术做得很成功,在ICU病房待了一个月,等转到普通病房,总能听到家属抱怨命救过来了,人却失能了。重症康复是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尽早选用适宜的康复技术进行治疗,达到减轻患者并发症、预防功能退化和功能障碍、提升长期生活质量的目的。
在重症康复上,可以采取哪些方法?
1.促醒技术: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冰刺激、深感觉刺激、针灸等。
2.气道廓清技术:可应用于气道廓清能力下降的患者,包括传统气道廓清技术,如拍背、叩击、振动、体位引流以及新型气道廓清技术,如自主呼吸循环技术、充气振动背心、Flutter等。
3.胸部神经生理易化技术:应用于昏迷或自主呼吸能力减弱的患者,包括上唇压迫技术、肋间肌松动技术等。
4.呼吸训练:根据情况选择胸式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要点为吸气时需要打开胸廓,增加吸气时的胸廓活动度,增加潮气量;呼气可采用腹式呼吸的呼气方法进行。腹式呼吸,要点是在吸气时腹部隆起,让膈肌尽量下降;呼气时腹部收缩,把肺内的气体尽量排出。呼气与吸气之间要均匀连贯,呼吸频率可较缓慢,但是不可憋气。
5.床上活动:康复训练一般从床上的肢体活动开始,配合呼吸训练。肢体活动一般从远端肢体小关节的不抗重力活动开始,强调活动时呼吸自然、平稳,没有任何憋气现象,待运动训练的安全性确立后,逐步开始轻微抗阻训练,如捏气球、皮球或拉皮筋等,一般不需要专用器械。如果情况允许,洗脸、梳头、刷牙、穿衣等功能性活动可以早期进行。
6.坐位训练:坐位是重症患者康复的重要起始点,应尽早开始。开始坐时可以有依托,如把枕头或被子放在背后,或将床头抬高,有依托坐位的能量消耗与卧位相同,但是由于上身直立体位使回心血量减少,同时射血阻力降低,因此心脏负荷低于卧位,在有依托坐位适应之后,患者可以逐步过渡到无依托独立坐位以及床边坐位,或床边椅坐位。
7.站立/步行训练:步行训练由床边站立位过渡进行。首先应克服体位性低血压,并且保证患者下肢功能及体能水平;站立位无不适后可开始床边踏步练习,再逐步进展到床边步行训练。此阶段患者的活动范围明显增大,因此需要加强监护。要特别注意避免上肢高于心脏水平的活动,此类活动的心脏负荷会有很大增加,常成为诱发意外的原因。
8.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尽早坐、站训练是刺激胃肠功能恢复的良好方法,但是多数患者难以完成,在早期可采用腹部干扰电刺激治疗、盆底肌功能训练及手法治疗改善胃肠道功能。
综上可知,重症康复是重症医学和康复医学的有机融合,重症患者从ICU开始进行重症康复,病情平稳后再转康复科康复治疗,最后到家庭锻炼,从长期卧床到慢慢坐起,从逐步落地到生活自理,身体功能状況一步步改善,最后达到最佳的康复状态回归生活、回归社会,也从“活下来”到“活得有尊严”。
(作者单位:枞阳县人民医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0 12:45:3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