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智能化设备为患者康复管理提供新思路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4-25 07:2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医药报

智能化设备为患者康复管理提供新思路

——脑卒中康复技术研究现状及前沿进展(上)

□ 程翔 李翀 潘钰 李增勇 霍聪聪

脑卒中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成年人残疾首位病因。中国卒中中心报告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卒中患者人数约为1780万,每年新发患者人数约为340万,卒中康复人群需求基数庞大,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脑卒中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脑卒中重症是脑卒中患者在重度神经功能损害基础上,合并出现严重的呼吸、循环等多系统功能障碍,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神经重症疾病。近年来,随着卒中单元概念的普及及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发展,脑卒中重症患者存活率不断提高,但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机械通气、长期卧床和深度镇静状态等因素易导致患者出现躯体、认知、精神等方面的问题。诸多研究及指南已经建议脑卒中重症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的状态下,应尽早在住院期间开展早期及个体化康复治疗。

早期系统性康复干预对提高患者整体功能状态、降低机械通气使用时间、减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天数、缩减医疗成本等具有重大意义。在重症监护病房,对于患者的生命体征实时测量、康复治疗强度及介入时机有着较高的要求,这给医师及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因此,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康复设备应运而生。目前,对于重症环境的康复系统根据其应用目的不同分为智能康复评定、智能康复治疗、智能信息化系统等几大类。

脑卒中智能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一环,实现对患者康复情况的准确量化评估,建立完善的定量评价体系,对患者的康复训练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脑卒中康复评定内容主要包括生命体征、意识、认知、言语、运动、平衡协调、关节活动、感觉、日常生活及社会参与等。

脑卒中患者康复评定技术

一般的脑卒中患者由于疾病状况基本稳定,康复评定主要集中在认知、言语、运动、平衡协调、关节活动、感觉、日常生活及社会参与等方面,各项功能变化是评估的重点。评定方法主要由主观评定和客观评定构成。以上肢和手功能评定为例,主观评定以量表的形式进行,主要包括以肌肉情况变化为主的评定(徒手肌力检查等)、以运动模式为主的评定(Brunnstrom分期量表、Fugl-Meyer量表等)、以上肢功能变化为主的评定(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等)和以手功能为主的评定(DASH量表等)四大类。

客观评定则是利用神经电生理、脑功能成像、可穿戴技术等手段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估,不受主观因素影响。例如,基于经颅磁刺激技术(TMS)所检测的运动诱发电位(MEP)、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脑电图(EEG)和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NIRS)等。

近年来,可穿戴传感器、机器人和力学传感等新技术的发展,使得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也逐步成为客观评定患者康复进展的新指标。其中,运动传感器主要包括陀螺仪、加速度计、三维力矩传感器、压力和磁力等,用于识别分析人体活动数据,提取关节角度、关节角加速度、协调性等运动特征,进而实现运动功能的客观定量分析;将表面肌电传感器与惯性传感单元传感器结合,可采集表面肌电信号、运动轨迹、关节角度、关节角速度等参数,客观评估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脑卒中重症患者康复评定技术

脑卒中重症患者由于生命体征波动较大,疾病进展难以预料,因此对于生命体征、意识,以及神经功能的监测要求高于一般脑卒中患者,受限于重症监护病房空间及脑卒中重症患者配合程度,康复评定技术与设备大部分集中在意识状态、脑电、颅内压、脑组织代谢监测等方面。

意识监测意识状态是多数康复训练开始前首先要观察的生命体征,因此对于患者意识状态的判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于脑卒中重症意识监测方面的尝试主要为A.Davoudi和K.R.Malhotra等人将摄像机采集的面部图像数据应用深度学习技术及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处理来识别重症患者的精神状态及疼痛程度;杭州极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可实现脑功能认知和最小意识监测眼动跟踪交互系统。此外,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开发的智能ICU单元,通过各类型传感器进行人脸识别、动作检测、头部姿态监测等来实现基本生命体征监测、面部表情识别、姿势识别、肢体运动分析等。脑卒中重症患者意识水平的监测医生及护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状态,更精细快速鉴别病情变化,并判断患者康复治疗参与度。

脑电图监测脑电图监测是一项安全、方便、经济且无任何禁忌的脑功能监测技术,可以反映大脑功能性电活动。目前有研究发现,用脑电图监测脑卒中患者残余神经回路中神经功能的完整性,是一种更好的预测功能恢复的方法。此外,在脑卒中急性期(6~24小时)通过量化快波频带和慢波频带可以更有效地评估脑损伤严重程度。合理利用脑电图和神经成像技术,将有利于实现更具针对性的神经康复模式。Finnigan等人通过研究delta-alpha之间功率比的方法,利用脑电图准确区分了正常人与脑梗死患者,这一发现为脑卒中重症患者监测脑梗复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脑电功率谱还可以检测到存在空间忽略患者双侧大脑区域活动之间的差异。Nicolo等人将加权节度点(WND)这一参数引入脑电分析,发现更高的WND与患者预后相关,研究认为运动区及Broca言语区之间的脑电图自发震荡同步性增加,是运动及言语恢复的生物学标志。不仅如此,脑电图在康复疗效评估方面同样有着诸多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诸多学者已经将人工神经网络(ANN)、支持向量机(SVM)等技术引入脑电图分析中,使智能脑电评估与康复治疗结合成为现实,如Ang等人将智能化脑电分析方法与脑机接口技术结合,实现了为康复训练提供实时反馈,极大提高了康复治疗效果。

颅内压、脑组织代谢监测脑卒中重症患者常因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而出现链式反应导致继发性损害,如脑水肿、癫痫、皮质去极化、代谢衰竭、神经炎症等,导致更大程度脑损伤。因此,预防继发性脑损伤在神经危重症护理中至关重要。颅内压、脑血流、脑电信号、脑组织氧合是可以敏感反映神经功能状态的标志物。传统的有创测量,技术成熟,测量准确,但并不适合所有类型的脑卒中重症患者。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越来越关注神经监测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近红外光谱是一种廉价、便携、非侵入性的方法,通过监测含氧和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提供无创可视化的大脑神经活动,具有操作简单、抗干扰性强、电磁兼容性好等优势,可实现多元场景下被试脑功能的快速实时检测。而f NIRS可以监测包括脑血氧饱和度、颅内压、温度和脑血流等多种脑功能参数,在脑卒中重症患者的并发症预防、病情监测等方面同样有着广泛应用。

回顾当前的脑卒中重症智能康复评定系统,各类型的设备及传感器已经可以实现精准的数据采集;但不同系统数据之间相对分散,难以融合。考虑到患者大脑病理的复杂性,联合多种设备的多模态神经监测比单个参数监测更能提供全面神经功能信息,有利于医生及时、系统为患者制定康复管理方案。

(摘编自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司、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编印的《医疗器械科技前沿》2023第3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5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省级专家在英诚②康复医学科专家:科学专业服务 提高生活质量
...薄晓娜 通讯员 于洁 烟台报道术贵乎精,履践致远,他在康复领域深耕细作;他带领玲珑英诚医院康复医学科从无到有,并带头创建玲珑英诚医院康复医学科病房;他与团队积极开展新技术、新
2024-02-08 16:55:00
孝德镇徐大爷的康复故事
...本文转自:健康报聚焦乡村医疗能力提升孝德镇徐大爷的康复故事□特约记者 喻文苏 通讯员 贾颖“大爷,你慢慢走走看,感觉咋样呢?”“放松,不用紧张”……近日,在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
2023-12-19 07:26:00
...晚报穿上“机械腿” “行走”不是梦大学生团队研发“康复医生” 看过电影《钢铁侠》的人,都会被里面斯塔克的“战衣”所吸引,不仅是因其炫酷的外表,更因为其可穿戴式智能机器人的科技
2023-10-31 07:25:00
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与“数”俱进,健康服务与管理提质增效
...保障,确保智慧服务“用好”“好用”。数字+管理,让康复管理智能化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的智慧医院建设不仅惠及医院看病就诊的普通患者,还造福了全重庆区域的特殊群体——尘肺病患者。对
2023-11-28 16:54:00
医联发布医疗大语言模型 MedGPT,AI要如何具备全流程的诊疗能力?
...景中发挥实际诊疗价值,实现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全流程智能化诊疗能力。据医联MedGPT项目负责人王磊介绍:通用大语言模型在面对医学问题的准确性上存在天然缺陷,在问诊
2023-05-26 10:47:00
插上数字化“翅膀”,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让康复之路越走越轻松
...贾秀军平衡球、开赛车、开飞机……你能想象到吗?患者康复训练居然可以在“游戏”中实现。这并非天方夜谭,在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数字一体化脊柱康复中心,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近日,
2024-01-04 18:01:00
医患合一,盈康生命旗下永慈医院收到患者感谢信
近日,盈康生命旗下生态成员上海永慈康复医院(以下简称“永慈医院”)收到一封来自患者的“感谢信”。信中讲述了术后脊髓损伤的产妇患者来院治疗,经过医护和康复师的引导鼓励和专业康复方案
2023-06-14 20:00:00
助力外资企业,路乐国际肿瘤康复中心惊艳亮相
9月24日,国际肿瘤康复领域迎来了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盛事。外资企业的先进经验在国际肿瘤康复中心精彩亮相,为全球肿瘤患者的康复之路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肿瘤疾病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
2024-09-24 18:58:00
...作,术后实时跟踪患者恢复状态,远程引导患者积极进行康复治疗,来实现大型中心医院对地方医院的深度协助,显著提升手术最终的临床效果。急诊救治类医疗器械传统的急救方式是将患者通过救
2023-05-04 07:16: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