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了让后宫女人保持贞节,朱元璋采取了什么措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02 17:0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朱元璋,幼名朱重八,原本是元朝统治下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最终却在元末天下大乱中脱颖而出,成功推翻了蒙元的统治,建立了华夏正统王朝。朱元璋在位期间,废除元朝的各种压迫制度,让中原百姓再次享有做人的尊严,华夏文明也再次勃发生机,可以说朱元璋是中华文明的拯救者,他的一生是功德无量的。

然而,在他随后31年的统治中,却有2个突出的槽点,一直被争议批判了上千年,这两个槽点一个整惨了男人,一个害苦了女人。

第一点:残忍嗜杀,朱元璋一生虽然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勤政为民,厉行节约,痛恨贪官污吏。但疯狂的杀戮也贯穿他的后半生,特别是唯一能劝谏他的马皇后病逝后,朱元璋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将昔日的功臣名将尽数屠戮,将敢于碰触他底线的贪官污吏统统斩杀,其手段之狠烈,决心之强,打击范围之大创造了历史之最,据不完全统计,洪武年间被他诛杀的人有15万之多。

第二点,恢复殉葬制度。论语中有言:“上天有好生之德。”殉葬这项制度由于太过残忍和野蛮,从秦汉之后就被废除。到了元朝时,殉葬又在蒙古贵族中死灰复燃,朱元璋赶走蒙元后,叫停了所有元朝的压迫不公正政策,却唯独留下了殉葬这一残忍制度。

据历史记载:“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朱元璋不但自己实行活人殉葬,还将殉葬推行到宗室诸王中,比如他的二子朱樉死之后,朱元璋就命令其王妃来殉葬。历史记载:“樉薨,王妃殉。”如此种种不胜枚举,所以殉葬这一制度可害苦了选秀上来的宫女和王室嫔妃们,有的可能连皇帝都没见上一面,就要被拉去殉葬了。

比如明宣宗驾崩后,一个叫郭嫔的美女,才入宫二十几天,正好赶上皇帝驾崩,就要被强逼为宣宗殉葬,但她却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的等待着死亡的来临,本以为进宫后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没想到却是意外的死亡来的更突然。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沿用毫无人性的殉葬制度,并让嫔妃们为自己殉葬呢?这可能跟朱元璋生前提倡的一项风俗规定有关。朱元璋登基为帝后,为了驱赶蒙古游牧民族男女混乱关系的胡风,便大力提倡妇女守节。明朝政府曾规定:五品以上官员遗孀不允许改嫁。另外大力为守节寡妇树立贞节牌坊以示表彰,在政府的提倡和宣导下,贵族士大夫都以寡妇再嫁为耻。正如明朝推广的《烈女传》中所说:“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既然官方都是如此提倡和要求,皇室必然要做出表率,所以朱元璋便沿用了殉葬制度,让自己生前的嫔妃都为自己殉葬,这样就不会出现像唐朝时期的宫廷丑闻,既可以让侍奉过自己的嫔妃们保守了节操,也维护了皇家正统的形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2 2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朱元璋为了避免后宫祸乱,恢复了一种残忍制度
...生命。这个制度便是专为帝王将相而设立的“殉葬制”。朱元璋为避免后宫祸乱,恢复了一种禁用千年的残忍制度。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虽然出身贫寒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赶走外族统治者建
2023-01-18 11:43:00
明朝皇后:出身卑微与以身作则
...大用宗族等,更有混乱后宫之人。但唯独大明,自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始,终其一朝,明朝的皇后在史学家以及后世的评价中,赞誉非常之高。“是以终明一代,宫壶肃清。论者谓其家法之严,超
2023-11-23 17:27:00
朱元璋发明了什么刑罚,到底有多残酷
...椒水”之类的惩罚,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家常便饭,但是和朱元璋在明代所创的刑罚相比,这种“痛苦”的惩罚根本就是浮云。朱元璋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一个女人?他的“梳洗法”,曾经让明国女人忌
2024-06-26 10:02:00
朱元璋:明朝后宫干政的终结者
...明朝没有出现过后宫干政。这是为何?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朱元璋所创立的后宫之法。按传统标准来衡量,朱元璋的后宫堪称模范,无后妃干政,无外戚宠幸,而他的发妻马皇后,则被称为一代贤后。
2024-01-05 15:08:00
许村胡氏:被‘贞节牌坊’压垮的悲情女性
...村出了一位大官名叫许伯升,他因为抗击倭寇立下功劳被朱元璋任命为福建知府。他是许家的长子,底下还有两个弟弟。大哥做了大官,弟弟们也很争气,在外经商赚了不少家产。不久后,弟弟娶了
2023-12-14 17:30:00
朱元璋给没生儿子的嫔妃制定了一条残忍的制度,防止了后宫混乱
说到明太祖朱元璋,除了他的大明江山外,妻子也是无数,有许多美女陪伴。但是,影视剧中的每个人都必须知道后宫有多复杂,人们对此感到担忧。因此,为了防止后宫的混乱,朱元璋还建立了一套狠
2022-12-12 15:59:00
朱元璋为什么会让妃子殉葬呢
...此时四十多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坐在宴席上,她们是明太祖朱元璋生前宠爱过的妃子。女人们头上戴满金玉珠宝,面前摆放着各式山珍海味。面对这些世上罕有的美味佳肴,却没有一个人动筷子。相反
2024-06-24 22:11:00
朱元璋死后,48位陪侍过的嫔妃为何都要殉葬
...了,也有零星发生。总体是逐渐消亡了。但是到了明朝,朱元璋又恢复了废止千年的陋习。老朱死后命后宫48位佳丽殉葬,据说除了张美人外,凡是陪侍过他的宫女和嫔妃都要殉葬。老朱为何要这
2023-07-26 21:57:00
明朝殉葬制度的血与泪:张美人如何能逃过一劫?
...一场关乎生死、荣辱与爱情的较量,发生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他的妃嫔之间。朱元璋临终前下令恢复恢复殉葬制度。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朱元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出了如此残忍的决定?张美
2024-02-03 16: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黔北老兵张振鑫的烽火与平凡
115地质队老宿舍区位于清镇市东北,低矮的红砖房整齐排列,院落纵横。岁月浸染下,砖色深沉。狭窄的巷道,如时光的脉络,连接着过往与当下
2025-08-28 05:0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张龙海:我在息烽守护年轻的“七烈士”
清晨,息烽县阳朗村薄雾未散,59岁的张龙海已握着扫帚清扫147级台阶上的落叶。这里是张露萍等七烈士纪念碑。每一级台阶都分为七步
2025-08-28 05:01:00
文物出道计划 | 莽嘟嘟的贵州汉代袖珍孤品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08-27 10:23:00
近日,“鲁迅故里景墙画面是否误导青少年”一事引发热议。孙姓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帖,认为景墙中鲁迅吸烟画面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2025-08-27 11:34:00
胜战·2025丨佛堂变战场!别再说福州没硬仗!162名普通警察以命护城,这段记忆,我们从未忘记。
2025-08-27 11:38:00
父辈的抗战丨微山老兵李延广身藏麦田,躲过日军小队搜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刘冲 从微山湖畔扛着红缨枪的儿童团团长,到战火中穿梭送信的少年通信兵;从解放战争里冲锋的战士
2025-08-27 13:24:00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队伍参观胶东革命纪念馆
近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实践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烟台市的胶东革命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通过深入了解胶东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革命历史
2025-08-27 16:58:00
筝鸣时评丨一位守陵人,一座忠义城
大众网评论员 姚双玉8月27日,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25:00
隐秘战线上的无声丰碑——探访威海贝草夼地下交通站纪念馆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潘佳蓬 李孟霏 实习生 沈语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
2025-08-27 17:26:00
“中国好人”杨智忠:24年,720名烈士,56次“回家”!
大众网记者 梁小童 潍坊报道8月27日下午,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35:00
台湾青年巩义行:触摸千年文脉,沉浸体验中原文化魅力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8月24日,台湾青年“品读郑州”交流活动走进巩义市,二十余位来自台湾的青年先后造访石窟寺、杜甫故里与永昭陵
2025-08-27 18:43:00
用24载光阴换56次团圆——记“中国好人”杨智忠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在山东潍坊有一位老人,用人生最宝贵的24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守望。他不是英雄,却守护着700多位英灵
2025-08-27 19:06:00
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记“中国好人”杨智忠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丰碑屹立,英名永存。山东潍坊昌邑的饮马烈士陵园,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之下更显庄重肃穆。阳光穿过繁密的枝叶
2025-08-27 19:08:00
大汉风华!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迎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特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姜曼一阙海昏侯,千年大汉风。8月27日,“金色海昏——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特展”开幕仪式在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举办
2025-08-27 22: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