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为了旅客“接好一杯水”
春运路上有一群给列车“喂水”的人
上水工人在狭小的空间里操作。本报记者 安旭东摄
实习记者 胡子傲
春运路上,旅客的一次洗漱、一碗泡面都需要水。奔驰的列车如何保证水的供给?这离不开寒风中坚持工作的“上水工”。
昨天上午10时55分,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站发往北京市丰台站的K1072次列车如期在5号站台停靠。为了不耽误接下来的行程,工作7年的上水工贺艳昭和其他两位工友算好时间,小跑着赶来给列车“喂水解渴”。他们身穿橘蓝相间工作服,头戴白色安全帽,手上还戴着专业的橡胶绝缘防水手套,防护装备十分齐全。
“指挥中心,3组5道,12点5分出发的K1071次列车请求作业。”贺艳昭对着对讲机喊道。站台是一个天然的风道,呼呼的风声、列车的轰鸣声混作一团,说话得靠喊。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每次“下道作业”前,上水工们都要跟指挥中心联系,确认车次信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
铁轨与站台间有一条不到1米宽的狭窄水泥路,这便是上水工需要作业的通道,一次只能容一个人通过。
只见贺艳昭弯下腰,拿钥匙打开水箱开关,从管架上拎起沉甸甸的水管,先熟练地对着注水口冲洗一番,再将水管接到注水口。紧接着,他又走到另一个车厢的注水口前重复同样的动作。每天,贺艳昭要上水10多趟列车,同样的动作要重复60多次。
普速列车一般有18节车厢,每个车厢都有一个注水口,3位上水工每人需要负责6节车厢。“冬天容易出现跑水、结冰的情况,所以我们每人每轮只能同时给3个注水口注水,这样才能及时反应、关水。”第一轮插管后,贺艳昭来回踱步巡视,注水口的水溢出时,贺艳昭就赶紧跑过去拔管。“这一轮弄好后再开始下一轮,一次作业平均需要20分钟左右。”贺艳昭说。
全部上水完毕后,上水工们还要拿复检仪记录,复检仪有手电照明、录像的功能,影像记录可以提醒他们所有的水管全都拔了下来,防止出现安全隐患。
“春运期间有夜里到站的列车,所以我们得24小时值守,班组共有58名上水工,分3班倒。”丰台站上水主管李飞告诉记者。春运期间,让旅客们接好一杯水,已成为上水工和旅客的一种“不见面的约定”。“虽然挺累的,但一想到旅客们等着喝水,我们就觉得值得。”李飞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9 07: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