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鲜卑族是如何征服了大漠高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5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秦汉之际,匈奴崛起于大漠高原,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草原帝国。不过,匈奴帝国最终在东汉前期瓦解了,取代匈奴征服漠北的是鲜卑。此后的几百年,鲜卑一直都是漠北的霸主。对于这段历史,传统史料记载很少,真相总是那么模糊。那么鲜卑到底是如何崛起于大漠,称霸草原的呢?

一,从东胡到乌桓、鲜卑

鲜卑族,原本是东胡的一支。在战国时代,人们将匈奴称为“胡”,生活在匈奴以东的便是的“东胡”。东胡生活的区域大概在西辽河流域,以及呼伦贝尔草原一带,古代算是水草丰美之地。根据考古发现,东胡在战国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

战国末期,东胡和燕赵有交战。前273年,赵国和东胡在代地一带交战;前244年后,李牧曾攻破东胡。不久,燕国名将秦开攻破东胡,迫使东胡北退千里。燕国修建的燕长城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防御东胡。

秦汉之交,东胡的力量比匈奴强盛,东胡先后向匈奴单于冒顿索要宝马、女人,冒顿也一忍再忍。最终,东胡越过了两族之间的缓冲地带,向匈奴索要土地,冒顿忍无可忍,对东胡发动反击。此战,东胡惨败,部族离散。东胡的残余势力东迁,一支逃亡到鲜卑山,于是号称“鲜卑”,另外一支逃亡到了乌桓山,称为“乌桓”。

大兴安岭:东胡民族的摇篮

东胡被击溃后,其部族就被匈奴奴役。汉代为了削弱匈奴,就拉拢乌桓,并两次将之迁徙到辽西、辽东一带。乌桓在汉代反复无常,但是总体上还是为汉保塞做出了贡献。魏晋时期,乌桓依然是西辽一带的重要力量。经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最终融入了汉族。

而鲜卑则位于乌桓之北,因为有乌桓的隔绝,历史上和西汉几乎没有联系。东汉初期,匈奴发生了旱灾,赤地千里,乌桓、鲜卑趁机进攻匈奴,匈奴遭到打击后分裂为南北两部,而鲜卑则强大起来。48年,鲜卑侵扰辽东,结果遭到辽东太守的当头一击,损失惨重。第二年,鲜卑就派遣使者访问了东汉。

大兴安岭北部的嘎仙洞:鲜卑的发源地

刘秀为了打击北匈奴,于是采取了联合南匈奴、乌桓和鲜卑的政策。鲜卑来汉后,东汉就册封鲜卑大人为王侯,每年要赐给鲜卑2.7亿方钱,耗费巨大。此后,鲜卑、乌桓和东汉基本保持和平状态,“明章二世,保塞无事”。

二,匈奴崩溃,东汉却无法管理漠北

鲜卑的崛起是有历史机遇的。当时匈奴为何会遭遇前所未有的旱灾?根据《中国历史地理》的资料,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寒冷期,寒冷期的气温会下降、降雨会减少。这样的情况下,漠北的草原会退化,牲畜大量死亡,匈奴帝国在这样的情况下也难以维系了。

而匈奴遭遇了旱灾,就会进一步对中原发动侵扰战争,以掠夺生存资料。72年,北匈奴侵扰河西,汉明帝于是联合南匈奴、鲜卑、乌桓进攻漠北,此战匈奴遭到沉重的打击,东汉趁机占据了西域车师故地。此后的几年,东汉连年出兵西域,恢复了西域的交通。

东汉与北匈奴的战争

见匈奴即将崩溃,鲜卑则把握机会,主动出击,对匈奴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87年,鲜卑大破匈奴,杀死了匈奴的优留单于。单于一死,群龙无首,漠北大乱。东汉见状,立即在89年北伐,两军在漠北汇合,又在稽落山击败北匈奴,北匈奴单于逃走,班固、窦宪等人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91年,东汉将领耿夔又在阿尔泰山击败北匈奴,北匈奴单于被迫西迁乌孙、康居。当时,中原农耕王朝还没有直接管辖草原地带的经验,于是想在漠北扶持一个单于,实行羁縻统治。当时,有北匈奴单于之弟右谷蠡王於除鞬自立为北匈奴单于,他在西域蒲类海“款塞乞降”。窦宪就想扶持於除鞬,“遂复更立北虏,反其故庭,并恩两护”,并派遣耿夔护卫於除鞬返回漠北,如南单于故事。

然而这时候东汉发生了内乱。窦宪北伐匈奴,于是权威大涨,鹰爪遍布天下,几乎控制了朝政。汉和帝为了对付窦宪,于是依赖于宦官,逼杀了窦宪,从此东汉进入了宦官、外戚轮流专权的时代,开始走向衰落。而北归的於除鞬单于听说东汉发生政变,立即叛变。汉和帝马上派遣军队北伐,终于将於除鞬追杀掉。

但东汉军队一撤走,漠北立即就叛乱。94年,北匈奴十五部二十几万人叛变,被胁迫南匈奴单于之子逢侯自立,导致南匈奴也分裂了。东汉联合乌桓、鲜卑出征,但逢侯直接逃到了漠北,汉军追击不及。109年,南匈奴万氏尸逐鞮单于也骑兵攻汉,虽然最终还是投降,但也反映了汉朝对匈奴的管理非常失败。

三,鲜卑征服了大漠高原

眼见汉朝始终无法成功管理漠北,鲜卑又出兵了。这一次,鲜卑的军队横扫了整个漠北,《后汉书》记载:“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号鲜卑,鲜卑由此渐盛。”这里的10多万落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一落是一帐,差不多就是一家人,10万落差不多就是10万户,那得几十万人了,而现在的外,蒙古也不过是200万人。

于是乎,这漠北的匈奴基本被融入了鲜卑族,甚至还有许多北匈奴南迁到了西辽河流域。为什么迁徙到西辽河?因为漠北气候寒冷,西辽河气候较为温暖,所以大量的游牧民族会在寒冷时期南迁。

鲜卑族强大之后,多次入侵汉之东北,直到133年,鲜卑辽西大人去世,东部鲜卑群龙无首,于是被汉军、乌桓击败。鲜卑虽然占据了漠北,但是还未建立统一的政权。东汉后期,鲜卑族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首领——檀石槐。

156年,檀石槐统一了鲜卑各部,定都弹汗山(张家口)。他仿照匈奴,将鲜卑划分为了东、中、西三部分。随后“因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就这样,整个漠北高原都被鲜卑统一了。

檀石槐统一漠北后,就不断侵扰东汉边塞。汉桓帝想册封檀石槐为王,与之和亲,遭到了拒绝。鲜卑的侵犯非常频繁,在177年更是侵犯东汉多达30多次。他们发挥了骑兵的优势,“兵利马疾,过于匈奴”,“来如飞鸟,去如绝弦”,搞得东汉军队疲于奔命,东西难以兼顾。

181年,檀石槐去世,鲜卑帝国自此瓦解。即使鲜卑瓦解了,但是对于汉朝的威胁并没有减轻。由于汉朝已经进入了末期,并发生了黄巾之乱、军阀混战,鲜卑则不断入侵漠南,逼迫南匈奴南迁到了陕西、山西一带,而漠南则被鲜卑占据了。魏晋时期的“五胡内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鲜卑南迁和鲜卑南迁带来的民族大迁徙。

历史给了鲜卑族许多的历史舞台。如果说东北是第一个舞台,那么漠北则是鲜卑族的第二个舞台,中原则是第三个。魏晋之后,鲜卑大量内迁中原,并建立了众多的政权。439年,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中原,并在之后接受了汉文化,融入到了汉族之中。而留在漠北的鲜卑族演变为了柔然,留在东北的鲜卑族则发展成为了契丹、室韦、蒙古,继续谱写着东胡民族的辉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9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在北魏为实现中原的统一奋斗之时,柔然已经实现了大漠的统一。柔然和北魏虽然同出一源,但是两者势如水火。柔然多次南下侵犯北魏,北魏也多次北伐柔然,双方的战争持续了100多年。
2024-04-29 21:04:00
...卑族的摇篮。东汉以来,鲜卑强盛起来,他们不仅占据了大漠南北,还实现了入主中原。 大兴安岭入主中原的鲜卑族最终融入了汉族,但是还有许多鲜卑后裔还生活在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他们
2024-04-29 21:19:00
这个默默无闻的古民族,分支两次入主中国
...身于史书之中,其最早的名字叫东胡,意思是长城以北、大漠东部的胡族,具体的位置在现在的辽宁。东胡在历史很长,创造了红山文化,进入春秋战国时代后,东胡接连被燕国和匈奴击败,躲进东
2023-02-15 20:14:00
...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宋朝疆域最北就到达白沟一带,对于大漠的形势自然不太辽国。而辽金来自于东北,因此对东北和大漠的记载就更多、更详细,也更准备。根据王国伟的考证,唐、辽、金史料中
2024-04-29 20:53:00
多次复国的鲜卑族是哪里来的
在中国历史上,鲜卑族曾有非常辉煌的历史。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曾创下许多了不起的政权。例如北魏,立下非常辉煌的文化,仅是北魏石窟便是今人孜孜探寻的艺术宝库。还有多次复国的慕
2023-05-14 15:10:00
从东汉到隋唐,鲜卑族是怎么崛起和没落的?
...雄在这一方广袤的舞台上再度登场,各族交战生死存亡,鲜卑便是继匈奴之后崛起的一支古老游牧民族。东汉之后,鲜卑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五胡十六国以及南北朝时期迎来了发展的巅峰,建立了十
2023-01-05 20:07:00
...不能主动出击到漠北。而汉朝和唐朝则曾出兵漠北,横扫大漠。但是我们要清楚,汉唐能够北伐漠北的基本条件就是占据了河套平原,不然北伐就无从谈起。既然中原王朝能够在河套平原设置据点,
2024-04-29 21:44:00
中国历史上最“顽强”的游牧民族,竟纠缠汉族3000多年
...范围内。至此,东胡部落分为两个,分别迁移到乌桓山和鲜卑山居住,并且以山为名。乌桓后来被曹操击败,整个部落随魏国南迁,后来与鲜卑合并融入汉族。慕容部落在入关之前在辽东地区发展起
2023-05-11 14:09:00
乌桓:东胡系民族的变迁与汉朝的关系
...攻破东胡,东胡自此瓦解。东胡的余部东迁,其中东迁到鲜卑山的自号“鲜卑”,东迁乌桓山的自号“乌桓”。根据考古发现得知,鲜卑山就是现在的大兴安岭,而乌桓山则应该是大兴安岭的南段。
2023-12-04 15:0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