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万亩茶园在烽火里抽枝发芽,托举战时经济;二十四道拐千回百转,成为国际援华“生命线”;贵州健儿出黔抗战,写就“一寸山河一寸血”……
值此历史节点,贵州日报天眼新闻推出“一见·抗战贵州”系列报道,讲述贵州抗战故事。第八期《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让我们一起看众多艺术家们以笔为武器,以艺术为火炬,在这片贵州喀斯特高原上掀起的一场无声的文化抗战浪潮。
近日,由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丰子恺研究会共同主办的“山河万里——丰子恺抗战漫画作品展”在贵州美术馆展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人们在贵州美术馆参观《山海万里》丰子恺抗战漫画作品展
“《黔道》这幅漫画是丰子恺先生的代表作品,和贵州有着重要的关系,他1939年12月至1942年的11月曾在贵州避难,这幅画反映了当时贵州山路的崎岖艰难。”贵州美术馆典藏展陈部主任傅斌指着丰子恺展品向记者介绍。
在贵州美术馆展出的《山海万里》丰子恺抗战漫画作品。
1940年初,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应浙江大学邀请任教,携全家历经艰辛后抵达遵义。除了教学之外,他还创作了大量以抗战为题材的漫画和宣传画,特别是把来黔途中的经历及耳闻目睹受难同胞的惨状写成文章,绘成漫画、宣传画,动员广大民众积极抗日。此外,他还指导浙大学生们画各种宣传画,分发张贴。
丰子恺在缘缘堂二楼书房作画。
“丰子恺先生在抗战期间历经艰辛,饱尝战乱之苦。这位擅长以诗意的笔墨表现人间情味的艺术家,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一改往日温情的笔调,以笔为枪,用漫画作品揭露日寇的暴行,控诉战争的罪恶,鼓舞军民的士气,表达必胜的信念。”傅斌说。
丰子恺《子午山纪游册》。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贵州护佑了丰子恺及家人,他也以充满激情的创作回报这片热土。1941年正月,丰子恺和朋友来到遵义的子午山,为仰慕已久的“沙滩三贤”郑珍、莫友芝、黎庶昌扫墓。后将此行所创作的诗文、漫画编辑成册,取名《子午山纪游册》,共收录诗词25首,文章6篇,漫画13幅。漫画全部为丰子恺所绘。
为画好黔北一带的山岭,丰子恺还专程到金鼎山庙里住了几天,观察一天中山景变化写生创作,创作出“青山不语,残月当门”“白云无事常来往,莫怪山僧少送迎”等生动有趣的画幅。
人们在贵州美术馆参观《山海万里》丰子恺抗战漫画作品展
“展厅里的五十幅漫画,如同五十个历史的切片。墨色淋漓间,我仿佛看见抗战时期的遵义街头,身着长衫的丰子恺老先生正指挥青年在墙面上挥毫作画,硝烟味混着墨香穿透时空扑面而来。”参观者吴丹丹说。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丰子恺抗战漫画作品仿佛是一段历史的回响,让当代年轻人产生了共鸣。
在贵州美术馆展出的《山海万里》丰子恺抗战漫画作品。
抗战时期,贵州成为中国大后方,为避战乱,不少机构、实业纷纷内迁。不少文化名人也随着这波内迁大潮来到贵州。中国抗战大后方的贵州,成为前线的坚强后盾,更是保存文化火种、守护文化根脉之地,贵阳也成为大后方的抗战文化中心之一。
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长、《贵州文库》副总纂王尧礼介绍,“贵州地处西南几省的中心,是交通枢纽。抗战时期,流寓贵州和取道贵州前往他省的名人很多,丰子恺、叶浅予、徐悲鸿、厐薰琹、关山月、黄尧、董希文皆是,他们在流离播迁中,仍不忘用画笔记下了自己的所历所见”。在他辑录的《抗战贵州图录》一书中,收录有抗战期间来到贵州的外省画家的贵州题材画作约300幅。
1937年,徐悲鸿第一次来贵州是从桂林前往重庆,途经都匀。此间,徐悲鸿尝试用都匀皮纸作画,感觉很好。到贵阳举行了小型个人画展,不少艺术爱好者参观了画展。1942年底,为筹集抗日捐款徐悲鸿再次来到贵阳举办画展,包括《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名作。
贵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马明接受采访。
“抗战时期,徐悲鸿老先生来贵州多次,在贵阳举办过画展,也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画作。”贵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马明表示:“作为今天的艺术创作者,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艺术都可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滋养人心的力量。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继承那份文化担当,用今天的创作继续书写艺术的使命与温度。”
著名画家徐悲鸿。
据史料记载,抗战期间先后来黔的文化人士达数百人之多,除了丰子恺、徐悲鸿、关山月等画家,还有茅盾、巴金、闻一多、陈伯吹、端木蕻良、艾芜等著名作家,田汉、熊佛西等著名剧作家,蔡楚生、郑君里、蝴蝶等著名电影导演和演员,马思聪、吴晓邦、戴爱莲等著名音乐家和舞蹈家。他们以文艺的方式,为抗战讴歌、呐喊,揭露和痛斥日本侵略者,浓墨重彩地描绘和表现中华民族的战斗与不屈。
徐悲鸿抗战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品《田横五百士》。
抗战时期的贵州,不仅是地理上的避难所,更成为文化创作的沃土和精神抗战的高地。众多文艺工作者以画笔为武器,以艺术为火炬,在这片喀斯特高原上掀起了一场无声的文化抗战浪潮。他们所留下的,不仅是一张张画作,一篇篇文字,更是一种在逆境中坚守文化责任、以艺术服务大众的精神传统,艺术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
往期回顾
烽火硝烟中,贵州为他们提供一张平静的书桌|一见·抗战贵州①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种起一片茶园|一见·抗战贵州②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建起一条“抗战生命线”|一见·抗战贵州③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安放一张手术台|一见·抗战贵州④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办起唤醒民魂的筑光音乐会|一见·抗战贵州⑤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寄存一个文脉图书馆|一见·抗战贵州⑥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起飞迎敌|一见·抗战贵州⑦
总策划 陈麟
执行 成嘉廷 黄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佳杰 贾智 姚曼
包装 曹雪薇
海报 罗紫月
编辑 彭玲
二审 朱东科
三审 成嘉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05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