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川东十三家"为什么能坚持抗清58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9 14:4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自杀,两百多年的明朝江山灭亡,在正常人的眼中,李自成取代了明朝,也算顺理成章,不过与此同时清军也入关了,由于吴三桂投降皇太极,让中原大地的战火再次烧起来,在当时的百姓看来,清军入关属于异族入侵。

川东十三家为什么能坚持抗清58年

李自成很快被清军剿灭,但明朝的余孽却仍旧存在,南明政权一直是清朝的心腹大患,而且还有许多百姓支持他们,因为清朝为了彻底降服汉人,强制老百姓剃发易服,激起不少人的反抗,其中"川东十三家"便是强烈的反清组织。

川东十三家又叫夔东十三家,这些人大多数是李自成当年的部下,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灭亡之后,群龙无首之下,这些人边打边退,有的战死有的投降,慢慢进入夔东一带,主要包括川、鄂、陕、豫等地区,虽然处于中原的腹地,但川东十三家仍旧拼死抗清。

川东十三家为什么能坚持抗清58年

川东十三家算是明朝最后一支抗清队伍,虽然他们人数不多,但凭借着根据地的险要,也苦苦坚守,张献忠的大西军后来也进入这片区域,慢慢跟当地人融合,这里丛林大山环绕,适合隐蔽坚守,而且地利位置优越,甚至可以向江西、湖广等地进兵,进可攻,退可守。

川东十三家是明朝最顽强的抗清军队,但他们生存的环境十分恶劣,军队的生存来源主要是征收当地百姓税赋,他们也会委派一些官员到地方上任,因为川东一带本就人烟稀少,想要养兵的确困难重重,有时他们也会虏劫清朝的官员和商人当做补充。

川东十三家为什么能坚持抗清58年

军队的消耗是惊人的,所以单靠这些,是无法维持川东十三家的抗清活动,所以士兵们只能平时务农种田,农闲时训练作战,这虽然非常无奈,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为了反清复明,大家都挺拼的,川东十三家就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孤军抗战一直坚守58年。

除了川东十三家之外,清朝当时还面临着好几股不同的反清力量,因为明朝仍有宗室,清朝把这些人当做重点打击对象,所以川东十三家压力较小,能坚持得比较长久,但这些军队情形十分糟糕,他们孤军奋战,没有救援和同伴,也不知前路在何方,每个人都十分迷茫。

川东十三家为什么能坚持抗清58年

川东十三家的士兵都知道,凭借自己这点人马,是不可能推翻清朝,重新恢复大明江山的,然而他们仍旧不放弃心中的信念,只要还活着就一定要把反清复明的事业奋斗到底,后来康熙把永历皇帝抓回来杀死,川东十三家彻底沦为孤军,可他们仍旧不愿投降。

1664年,清军大量围剿川东十三家,在敌人的夹击之下,士兵们一个个战死,但没有一个人投降,他们都选择突围、自杀等方式,直到战斗到最后一人,据说这次康熙都没有彻底剿灭川东十三家,还有部分残余到雍正年间仍在反清复明,这份精神实在令人佩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9 18: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夔东十三家”是如何灭亡的?
...岌岌可危,李来亨继续浴血奋战,却无力回天。刘体纯,李自成麾下名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善于用兵。1644年,李自成在燕京称帝,册封刘体纯为“光山伯”。山海关之战、潼关之战,“
2023-08-22 06:26:00
李自成余部夔东十三家,靠什么抗清到康熙年间?
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两位明末的农民起义领袖,他们的人生在达到巅峰时突然陨落,他们死后,他们各自的余部——大顺军余部和大西军余部却依然活跃,一直致力于抗清大业。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的抗清
2023-02-25 15:28:00
明朝末年唯一有实力对抗满清八旗的军队,最后却失败了
...军吗?实际上是有的,只是这支军队不是明朝军队,而是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农民军实力究竟如何呢?他们最终又是因何败亡?今天我们就说说明亡清兴之际,那支几乎令人遗忘的军队。首
2023-06-15 12:30:00
李自成推翻明朝,其子孙后裔却坚持抗清
...后的确就是清朝。但实际上,推翻明朝的并非清军,而是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只不过后来吴三桂联合清军,又将李自成赶出京城,这才有了清朝顺利入关,随即入主中原。李自成带兵推翻了明朝,
2023-04-20 09:11:00
被称小闯王的李来亨,为何和全家自焚而死
...亨,李过义子,陕西清涧人,少年时因灾荒父母双亡,被李自成侄李过收为义子,参加李自成农民军。李自成遇害后,李来亨追随义父李过同高一功率部经汉中、川北、鄂西到达荆门并与大顺军余部
2023-04-23 16:15:00
明末将领孙守法骁勇善战,为何被俘
...各地起义风起云涌,明朝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纵横中原;关外清军虎视眈眈,攻占辽东几十座城池。内忧外患之际,明朝也是名将辈出,袁崇焕、孙承宗、卢象升、孙传
2024-07-13 19:08:00
任亮为何被称为葫芦王
...云贵及两广地区的李定国,活跃在湖广和四川交界地区的李自成残部夔东十三家,以及纵横东南沿海的郑成功。遗憾的是,虽然这三股抗清力量的战斗力都还不错,其中还有清军暂时无法战胜的水军
2023-05-29 15:41:00
张献忠入川后屠戮四川百姓?清朝有没有污蔑他?
...略环境日益恶劣,川东、川南有南明抵抗势力,川北先有李自成、后有清朝的军事压力,这也促使张献忠日益感到烦躁。军事上的不断失利,人民的不断反抗,使本来就性格暴躁、嗜杀成性的张献忠
2023-05-13 14:38:00
...里有田,平日设馆授徒,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牛金星为李自成制定战略、策略,历任大顺政权左辅和天佑阁大学士。李自成兵败后,牛金星降清,一说是归隐。宋企郊,明乾州人。襁褓丧父,母王
2024-06-20 22: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