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8月21日,《光明日报》评论版《光明论坛》论坛栏目以《晋祠泉复流彰显生态建设之功》为题,评价“晋祠泉的复流过程,是生态环境系统性修复成效的有力证明”。
文章介绍,今年暑期,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出现:曾经断流数十年的晋祠泉,首次实现了入夏后持续不干涸。监测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晋祠泉域出水量最大的难老泉,已连续自然出流332天,水位高于泉口1.23米,实现稳定复流目标企踵可待。
自20世纪60年代起,晋祠附近大量凿井提取岩溶地下水,致泉水流量逐年减少,1994年晋祠泉彻底断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战略高度,当地开始实施严格管控,划定地下水超采区,开展关停超采水井的“关井压采”工作,并推进泉域水资源置换工程,以替代地下水依赖。近年来,这些综合治理“组合拳”成效逐步显现,晋祠泉域地下水位开始持续回升。到2023年5月14日,难老泉首次实现自然出流。
评论称,晋祠泉的复流,从小处看只是一汪古泉复涌,但把它放进更大的坐标系,就能读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坚、推进之力、成效之显。
以更广阔的视角观之,晋祠泉的复流也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泉水恢复流淌后,晋祠景区吸引力显著提升。据报道,今年7月,晋祠接待游客45.7万人次,同比增长33.85%,创下历史同期新高。纷至沓来的游客提升了晋祠的旅游收入,也有助于周边乡村发展民宿等新业态。生态价值的恢复,直接通过旅游收入、文化品牌溢价、产业转型等方式转化为经济效益,证明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实现双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23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