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
得了高血压,这些知识一定要知晓
班柳芳
一、学会精准测量血压
1.血压器选择: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标准袖带(气囊长22-26cm、宽12cm),肥胖者(>32cm)应使用大规格气囊袖带。
2.测量体位及方法:测量血压前半小时不吸烟,不喝浓茶及咖啡,排空膀胱安静休息5分钟。裸臂或只穿贴身薄衣进行测量,卧位时取仰卧位,肢体平腋中线。坐位时,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背挺直,双腿平放,袖带松紧度可伸入一指,首次测量血压测两边手臂,以高的一侧为准。
3.测量频率及时间:早上起床后一小时内,早餐前及服用降压药前测量,晚饭后睡觉前测量,早晚各测两到三次,每次间隔一分钟以上,取平均值。
二、知晓血压控制标准
1.成年人、年龄小于65岁的无或有合并房颤、冠心病、心衰、糖尿病、稳定的脑梗或脑出血,血压控制至<130/80mmHg。
2.65岁到79岁之间的高血压人群,血压目标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年龄≥80岁,血压≥150/90mmHg需要降压药物治疗,首先将血压将至<150/90mmHg,若耐受良好可以进一步降低。年龄≥80岁的衰弱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目标值为130-150mmHg,或根据医嘱确定个体化的血压控制目标。
3.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衰的患者,尿蛋白>300mg/d、透析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130/80mmHg,如果耐受可降至120mmHg。尿蛋白<300mg/d,没有透析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140/90mmHg,如耐受可将至130/80mmHg。
4.控制血压的同时要关注心率、同型半光氨酸、血糖、血脂这4个指标,高血压理想心率休息时在70次/分左右。每半年到一年查血脂四项,同型半光氨酸超过15umol/要积极治疗。
三、知晓高血压饮食
1.增加粗粮杂粮,减少精细粮,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薯类50-100g,占总主食的30%到50%。
2.增加蔬菜水果的比例,蔬菜量300-500克,以深色蔬菜为主。水果量200-350g,果汁不可替代水果。
3.适量低脂奶和豆制品,牛奶每日300-500克,每周3-4次左右豆制品。
4.肉类和蛋类,限制肥肉和内脏,以瘦肉为主,每日1-2两,适当增加鱼肉,每周至少吃两次鱼肉。
5.低盐、低油、低糖、低反式脂肪酸,每日盐不宜超过5克,油不宜超过25克,每日糖不超过25克,反式脂肪酸尽量不吃。
6.控制体重,推荐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内(BMI:18.5~23.9kg/m2,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
四、要按时服用降压药
1.降压药物往往在血压波动峰值出现前2-3小时服用,最佳服药时间因人而异。
2.短效降压药物,一般在15分钟左右即可见效,但持续时间短约5-8小时,一天需要服用三次。清晨醒来、下午1时、下午4时左右服用,如硝苯地平片、卡托普利等。
3、中效降压药物,起效时间在30分钟左右,药效持续时间在10-12小时,常需一天服用 2 次,在早晨7:00与午后15:00用药为宜,如硝苯地平缓释片、依那普利、非洛地平等。
4.长效降压药物,一般在0.5-1小时开始起效,持续时间长,一般一天服用一次就可起到24小时稳定降压的效果,通常早晨7:00用药,如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等。
5.降压药按时间规律服用,确保药物浓度,老年记忆力减退患者可以定制闹钟提醒服药。切记降压药需整片服用,不得擅自停药或减药。
五、要知晓运动注意事项
1.运动方式:提倡进行规律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如步行、慢跑、快走、走跑交替、骑单车、游泳等,伸展牵拉运动和抗阻力量练习为铺。
2.运动时间:每次进行 30 min 的有氧运动,耐受可延长,每周3次以上为宜,最佳运动时间是晚饭后1~2小时,运动前热身活动,运动后做好放松。
3.运动注意事项:尽量减少低头弯腰的运动,运动时要尽量放松身体,不要憋气,严禁运动后直接饮用凉水。 在运动中出现眩晕时,不要急于服用降压药物,休息后,如伴有胸闷、胸痛,可含服急救药物,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六、戒烟、限酒,保障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加强自我观察和自我管理,通过内外兼修改善高血压病病症。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多种冠心病危险因素,即使无典型心绞痛症状,应检查排除冠心病。
(作者单位:河池市人民医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2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