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河北一山坡寸草不生,考古专家调查后发现是谁的墓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5 14:0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途经秦始皇墓》

丧葬文化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而封建王朝的君主获得王室宗亲在逝世后都会将大量的珍宝和古物带进古墓,而这些古物对揭开古时人类的生活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属于是我国的历史沉淀结晶,所以我国对待文物的发现和保管十分严肃。

河北一山坡寸草不生,考古专家调查后发现是谁的墓

然而古代贵族的陵墓选址也十分考究,作为帝王,他们的陵墓一定是要在风水宝地,这样不光是可以庇佑后代子孙,使得统治绵延至千秋万世,更是可以让自己免受轮回之苦。而作为亲近的宗室,他们的丧葬礼制也是马虎不得。在西汉时期,刘舜作为汉景帝刘启的小儿子,受尽偏爱,虽说没当上皇帝,但是由于他身份尊贵,其拥有了礼制更是一点也不能少,而为何这样尊贵的常山宪王,为屈身藏于一小山坡下,如若不是山坡常年寸草不生引起了专家的注意,他的墓穴可能现在都还没能得到保护。

河北一山坡寸草不生,考古专家调查后发现是谁的墓

他的墓穴在如今的石家庄附近,这里常年都被葱郁的庄稼包围,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要找到一块能够俯视四周的山坡并不容易,更难得的是这一个山坡寸草不生,可见他的陵墓也是让那时的风水师伤透了脑筋。而正是因为这山坡,才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四周都是葱郁的庄稼,唯独山坡“一枝独秀”,这引起了专家们的好奇,究竟是什么才导致它呈现出了这一稀奇特质。

河北一山坡寸草不生,考古专家调查后发现是谁的墓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山坡上面有大量的木炭,所以植被并不适合在这里生长,然而更让他们感到蹊跷的是经过探测,下面还有一座巨大的陵墓。于是赶紧安排了考古学家前来调查。经过一番取证调查,发现下面的陵墓是稀罕常山宪王刘舜的,他虽然不是帝王,但是作为近亲宗室,他的一生还是过得十分精彩的。父亲是皇帝,母亲是皇后的亲妹妹,哥哥又是汉武帝刘彻,出生尊贵,从小就相当跋扈,就算闹出了乱子,先是有父亲撑腰,后来也有哥哥帮衬。

河北一山坡寸草不生,考古专家调查后发现是谁的墓

汉武帝登基后,就赐予了他一个富庶的封地,正是如今的河北石家庄一代。遗憾的是,考古专家们在开发他的陵墓时发现,盗墓贼已经领先了他们一步,这里已经遭到了破坏,为了防止发现古墓的消息走漏后引得他人趁机再捞一笔对古墓再次破坏,专家们赶紧通知了军队,让他们连夜赶来对现场进行封锁保护。

河北一山坡寸草不生,考古专家调查后发现是谁的墓

接下来,专家们马上开展起了抢救性的开发工作,在部队的保护下,这座千年古墓终于重现人间,而在常山宪王的墓穴之中,还有大量的文物被挖掘出来,根据统计,前后有7000多件的珍贵古物陆续被挖掘出。这些文物对还原西汉时期的历史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他墓穴中的文物覆盖面之广,包括服饰,经济和军事,这对考古界来说不失为一个好消息。

河北一山坡寸草不生,考古专家调查后发现是谁的墓

尽管古墓遭到了多次破坏盗墓,不光是盗墓贼,就连附近的居民也有来趁机打劫的行为,但是还是留下了7000余件文物,这足以说明他的古墓之前的古物更是多到离谱。从这件事情中,也让相关人员意识到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在寻找古墓时,一定要抢先于这群盗墓贼一步,不然这群江湖歹徒一逮住了机会,他们只想利用文物发大财,甚至不惜破坏古墓,对这些中华瑰宝丝毫没有怜爱之心,将老祖宗的文化束之高阁。

河北一山坡寸草不生,考古专家调查后发现是谁的墓

不光是考古研究,常山宪王的古墓也表达了当时的风水布局一说,它也证明了风水并不是各地统一,河北地处华北平原,这里的风水找穴跟传统意义上的风水虽说同出一脉,但是发展方向并不一致,这也表达了我国古代的墓穴是根据环境不同而发生变化。他的古墓也给我们研究中国丧葬文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讯息。

结语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我国在很多方面的礼制都能追随到几千年前,那些流传下来的古文物更是被视为文化的“见证者”,所以从国家机关到民间机构对文物保护工作十分重视,为了防止文物流失于民间或者海外,我们不遗余力地打击着文物倒卖活动,缺失了文物也意味着我们的文化将会不完整,然而作为文化的象征,文物是一部分,我们也是一部分,它们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作为华夏文化的一份子,我们表现出来的也是千年文化的传承,我们拥有行动的能力,所以更是要保护同样代表文化的它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5 16: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辽宁凌源发现7座辽代窑址、2座清代墓葬
...流域及周边地区均有发现,行政区域涉及辽宁、内蒙古和河北三省区。换言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红山先民活跃在这片横跨三省区,共计20万平方公里的丰饶土地上。辽宁是红山文化的分布核心
2023-08-16 11:54:00
...中华文明起源和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刘萍)7月7日至9日,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张家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宣化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河北省
2025-07-14 07:52:00
古墓被盗,案件未破文物却在美国拍卖,专家:必须无偿归还中国
...墓贼,我国的文化宝库不知道还会增加多少珍贵的文物。河北古墓被盗1994年的春天,河北西燕川一个五代时期的古墓,遭到了盗墓贼的洗劫。这批盗墓贼是从西安和咸阳来的犯罪分子,他们带
2025-03-09 18:19:00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22年田野考古业务汇报会召开
...长城网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廉明坤)2月17-18日,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22年田野考古业务汇报会在石家庄召开,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河北省文物局局长罗向军出
2023-02-20 20:34:00
河北日报讯(通讯员翁晓静 记者李艳红)8月9日至10日,中国古代建筑遗址考古和文物保护学术研讨会在张北县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60余位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本次研讨
2024-08-19 16:57:00
...新闻网中新社石家庄5月28日电 (记者 陈林)28日,文物大省河北通过了关于修改《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增加了在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
2024-05-28 20:59:00
广西桂林警方抓获42名盗掘古墓葬系列案件
...偏僻。兴安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文海波:有甘肃、河北、河南、湖南、贵州,去的有些是几天,有些是一两个月,正常情况下出去旅游这个时间也不太对,去打工这个时间也不太对。所以我们
2023-06-11 00:06:00
开展拉网式、全覆盖考古调查 山西完成71个工业类开发区文物评估
...区域,目前已完成全部工业类开发区文物评估。”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王晓毅8日在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山西省共93个开发区,包括22个农业类和文旅类开
2023-10-08 17:09:00
著名考古学家黄景略去世,享年94岁
...毕业后进入文化部文物管理局,参与或主持洛阳东周城、河北燕下都、山西侯马晋国、山东临淄齐国故城、江陵楚纪南故城等遗址的勘探发掘工作。主持编写《山西侯马铸铜遗址发掘报告》《中国文
2024-07-09 23: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黔北老兵张振鑫的烽火与平凡
115地质队老宿舍区位于清镇市东北,低矮的红砖房整齐排列,院落纵横。岁月浸染下,砖色深沉。狭窄的巷道,如时光的脉络,连接着过往与当下
2025-08-28 05:0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张龙海:我在息烽守护年轻的“七烈士”
清晨,息烽县阳朗村薄雾未散,59岁的张龙海已握着扫帚清扫147级台阶上的落叶。这里是张露萍等七烈士纪念碑。每一级台阶都分为七步
2025-08-28 05:01:00
文物出道计划 | 莽嘟嘟的贵州汉代袖珍孤品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08-27 10:23:00
近日,“鲁迅故里景墙画面是否误导青少年”一事引发热议。孙姓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帖,认为景墙中鲁迅吸烟画面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2025-08-27 11:34:00
胜战·2025丨佛堂变战场!别再说福州没硬仗!162名普通警察以命护城,这段记忆,我们从未忘记。
2025-08-27 11:38:00
父辈的抗战丨微山老兵李延广身藏麦田,躲过日军小队搜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刘冲 从微山湖畔扛着红缨枪的儿童团团长,到战火中穿梭送信的少年通信兵;从解放战争里冲锋的战士
2025-08-27 13:24:00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队伍参观胶东革命纪念馆
近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实践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烟台市的胶东革命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通过深入了解胶东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革命历史
2025-08-27 16:58:00
筝鸣时评丨一位守陵人,一座忠义城
大众网评论员 姚双玉8月27日,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25:00
隐秘战线上的无声丰碑——探访威海贝草夼地下交通站纪念馆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潘佳蓬 李孟霏 实习生 沈语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
2025-08-27 17:26:00
“中国好人”杨智忠:24年,720名烈士,56次“回家”!
大众网记者 梁小童 潍坊报道8月27日下午,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35:00
台湾青年巩义行:触摸千年文脉,沉浸体验中原文化魅力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8月24日,台湾青年“品读郑州”交流活动走进巩义市,二十余位来自台湾的青年先后造访石窟寺、杜甫故里与永昭陵
2025-08-27 18:43:00
用24载光阴换56次团圆——记“中国好人”杨智忠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在山东潍坊有一位老人,用人生最宝贵的24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守望。他不是英雄,却守护着700多位英灵
2025-08-27 19:06:00
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记“中国好人”杨智忠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丰碑屹立,英名永存。山东潍坊昌邑的饮马烈士陵园,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之下更显庄重肃穆。阳光穿过繁密的枝叶
2025-08-27 19:08:00
大汉风华!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迎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特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姜曼一阙海昏侯,千年大汉风。8月27日,“金色海昏——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特展”开幕仪式在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举办
2025-08-27 22: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