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辽宁凌源发现7座辽代窑址、2座清代墓葬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8-16 11:54:00 来源:新华社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完成了朝阳凌源市万元店镇热水汤东山遗址的考古发掘,共发现辽代窑址7座、清代墓葬2座,出土文物30余件套。

此次发掘工作始于2023年6月,发掘面积500余平方米。发掘的7座窑址呈东西向分布,间距在1.5至2米,受土地修整影响,均遭到不同程度破坏。

辽宁凌源发现7座辽代窑址、2座清代墓葬

图为辽代窑址发掘后全景

该项目考古发掘人员表示,从前期的考古调查、勘探,以及考古发掘成果分析,热水汤东山遗址与周边地区众多辽代遗址形成一处大的聚落遗址,并且遗址内有功能分区,热水汤东山遗址为烧制砖瓦的场所。热水汤东山遗址内部也有明显的功能分区,遗址南侧靠近山顶较高的位置为窑炉分布区;遗址北侧低处为窑内垃圾堆放处,同时该区域可能还存在晾晒土坯的场地。

辽宁凌源发现7座辽代窑址、2座清代墓葬

图为清代墓葬发掘情况

发掘人员认为,热水汤东山辽代窑址为典型的半地穴式升焰窑,窑址均在生土中挖出,以原生土壁为窑壁,窑室顶部推测为穹窿顶状;从窑床和窑址附近出土大量青砖和少量布纹瓦看,主要烧制砖瓦类产品。值得一提的是,遗址北侧发现的两座清代夫妻合葬墓为本地区考古中少见,这一发现为研究清代中晚期本地丧葬习俗提供了素材。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相关阅读:

辽宁红山文化考古发掘硕果累累

“玉出红山,礼行天下”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与长江、黄河并列的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直根系。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日报》整版报道辽宁红山文化,了解最新考古发现,感受中华民族何以伟大,中华文明何以不朽。

距今6000多年前,在辽宁省广袤的辽西地区,生活着一群或多群被称为“红山先民”的史前居民。

自从红山文化纳入研究视野,经过考古学家以及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累年潜心研究,作为我们先祖的红山先民,其精神世界及生活状态在穿越了层层时间迷雾后,逐渐清晰完整并生动起来。

牛河梁遗址发掘成果凸显

红山文化自发现以来,已取得大量研究成果。通过对牛河梁遗址及积石冢出土的陶器研究,让我们了解到,在红山文化晚期,专门用于祭祀的红色彩陶器已开始统一形制和批量生产,这是红山先民祭祀制度和社会分工的具体体现。

与此同时,牛河梁第一地点的最新考古发掘及研究表明,红山先民已经能够以建筑群的形式建设祭祀场所。那么,红山文化晚期人们的社会动员能力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省文物保护中心)院长白宝玉表示,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自1983年发现,并发掘出土女神塑像后,2017年,我们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合作,重新启动红山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通过几年的考古发掘,目前对这个地点的认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早期的考古研究认为,牛河梁遗址2号建筑址是由三座山台式建筑构成的“品”字形建筑群遗迹,经新的考古发掘初步确认,这里是由9座石砌护坡台基建筑组成,总面积达十余万平方米。考古人员通过对台基建筑进行解剖发掘,发现这些建筑是以山体岩石为基础,用土石混合料夯筑台基内芯,再用石块砌筑台基护坡,目前发现的部分夯土厚度超过了5米,可见,在5000多年以前,红山先民已经拥有了强大的群体动员与组织能力。

红山文化研究专家、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省文物保护中心)名誉院长郭大顺表示,发现的石砌护坡也能起到“墙”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讲牛河梁第一地点就是一座城。

此外,考古人员在3号台基上发现了与祭祀活动相关的遗迹、遗物。垫土层中出土的大型彩陶缸、彩陶盆(盖)、筒形罐、灰陶钵、圆陶片组合有可能是《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中记载的与“祼礼”祭祀行为相关的器物组合。

2022年,考古人员在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2号建筑址的7号山台又有新的发现。7号山台位于第一地点东侧,即牛河梁发掘报告中的“东山台”,最外侧石墙保留较为完好。7号山台中、西部地势较为平缓,东部坡度较大。已在山台上发现了多组复杂的砌石与夯土建筑遗迹,精心细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正在紧张进行当中,期待会有新的发现。

红山文化早期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位于辽宁朝阳地区的牛河梁遗址处于红山文化晚期,同样位于朝阳地区的马鞍桥山遗址在时间上则处于红山文化早起。那么,红山文化早期的先民有着怎样的生活状态?他们的“村落”是什么模样?以位于辽宁省朝阳建平地区的马鞍桥山遗址作为研究样本,经过考古人员近几年科学系统、认真细致地发掘,给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

马鞍桥山遗址位于朝阳市建平县太平庄镇石台沟村的一处山坡上,是一处集合了居住、祭祀、墓葬于一体的红山先民聚落址。

6000年的沧桑岁月并未对这处遗址改变太多。站在发掘现场,环视四周,远处山梁纵横,交错不一;山脚下,老哈河的河水潺潺流淌,昼夜不息。可以看得出,几千年前,红山先民特意选择了这处依山傍水、可以遮蔽风寒的有利地势来作为他们的“村落”。

2022年是马鞍桥山遗址考古发掘的第4个年头。考古工作者在红山先民生活区进行两年的考古发掘后,初步厘清了生活区的面貌,随后又将目光敏锐地盯在紧邻生活区的祭祀区上,红山文化早期先民生活、祭祀场景因此逐渐浮出水面。全面负责马鞍桥山遗址考古发掘的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省文物保护中心)研究馆员樊圣英连续几年扎根在发掘现场。他表示,整个祭祀区是一处经过两次精心规划设计与营建的祭祀场所。第一次的建设,是依托北部一座小山头,先民对东、西、北三面山坡进行修整,形成三层“梯田”形的祭祀场所。第二次建设,是在第一次营建的祭祀区南部进行垫土,形成一个新的祭祀场所。

在祭祀区域内,发现了燎祭痕迹和祭祀坑。在祭祀坑内,除了有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陶、石器祭祀品外,还发现有鹿科动物骨骼和贝类等祭祀品。值得一提的是,考古人员在一个大型祭祀坑内发现了整套的农业工具,其中包括播种用的石耜(犁)、收割用的石刀、加工谷物时使用的石磨盘和石磨棒。一件涂有红色颜料的石耜也一并出土,由此可见,这些农业工具是专门用于祭祀活动的。

这一发现表明,红山先民除了对具象的神明(牛河梁女神庙)、祖先(积石冢)进行祭祀外,还对生业活动进行祭祀,这对红山文化祭祀对象的认识有了新突破。

此外,考古人员在对房址内的人骨进行科学检测后发现,马鞍桥山遗址的红山先民以食用谷物为主,再结合出土的成套农业工具,说明6400年前的红山先民已开始农业定居生活,打破了“红山先民以捕鱼与狩猎相结合方式生活”的认识。

选择依山傍水的山坡定居、从事农业生产、举行祭祀活动,红山先民——我们的祖先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精神世界,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开展正逐渐变得具象而丰满,他们正在以特有的“红山古国”形式开启文明的新征程。

辽宁境内遗址和墓地数量增至500余处

新中国成立后,围绕红山文化,辽宁省的考古工作者一直孜孜以求。考古工作者在对东山嘴、胡头沟、牛河梁、半拉山等红山文化遗址和墓地进行考古发掘的同时,自2017年起,辽宁省连续开展红山文化专项考古调查工作。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辽宁红山文化遗址和墓地数量已从过去90余处增加至500余处。

辽宁省的500余处红山文化遗址(墓地)主要分布在大凌河、老哈河、青龙河流域。区域内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丘陵形态多为漫梁状,山梁之间沟谷相隔,纵横分布着密集的季节河,且河流多河谷宽阔,河网密集。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不论是红山文化早期位于辽宁省的马鞍桥山遗址,还是晚期的牛河梁遗址,都只是红山文化众多遗址中的一部分。

红山文化有着广袤的分布区,在西辽河流域、大小凌河流域、滦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均有发现,行政区域涉及辽宁、内蒙古和河北三省区。换言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红山先民活跃在这片横跨三省区,共计20万平方公里的丰饶土地上。

辽宁是红山文化的分布核心区,也是红山文化研究的重点区域,更是全国发现红山文化遗址最早的省份。1921年6月,瑞典学者安特生对锦西(今葫芦岛市)沙锅屯洞穴遗址清理时就发现了红山文化遗存。此后百年时间里,随着考古工作者对红山文化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在这片土地上升起并逐渐清晰起来。

具体来说,五六千年前,红山先民在选择居住址时,往往沿河而居,会倾向于顶部较为开阔平坦的丘陵或者漫长的坡地,背风向阳、地势开阔平坦。

依据考古调查采集到的遗物特征,考古人员将调查发现的红山文化遗存分为“生活居住址”和“墓地”两种。

生活居住遗址采集陶器种类较为丰富,陶质包括夹砂陶和泥质陶,夹砂陶器主要有筒形罐,泥质陶器包括钵、壶、瓮等。石器中细石器数量丰富,还包括有个体较大的石耜、石斧、石刀、石磨棒等。虽然调查发现的生活遗址数量较多,但是遗址规模普遍较小,应该与区域内缺乏形成超大型聚落的自然环境条件有关。

来源:中国日报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7 10:59:5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宁夏十大考古发现,你知道几个?
...)、西夏陵、西夏佛塔(宏佛塔、拜寺沟方塔)、西夏瓷窑址(苏峪口瓷窑址、磁窑堡窑址)、宁夏长城考古调查。“宁夏十大考古发现”是宁夏考古工作的典型代表,涵盖了古人类及各个历史时期
2023-11-10 20:28:00
辽宁营口发现三燕文化遗存
...古发掘,共发掘魏晋时期墓葬10座、房址8座、灰坑4座、窑址1座、水井1座,出土文物百余件(套)。据介绍,辽宁省博物馆考古队曾于1972年对曲茔汉代墓地进行过考古发掘,清理东汉
2023-09-02 09:25:00
东西问丨贾笑冰:百年红山文化如何实现中外互鉴?
...被考古发现所证实。也是在他的指导下,确定了将建平—凌源—喀左的核心区域作为考古工作重点,有了牛河梁遗址的发现。 此外,孙守道和郭大顺在牛河梁遗址的考古、研究,奠定了目前红山
2025-05-03 15:27:00
全国最大盗墓案入选最高法典型案例,主犯姚玉忠五年前被判死缓
...,被告人姚某忠纠集、指挥被告人刘某等10人,在辽宁省凌源市、建平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朝阳市龙城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多次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被盗掘地1处为青铜时
2023-02-08 14:26:00
第一盗墓高手,栽了
...面仅有几十公分,盗墓贼的作业难度只有一个:精准找到墓葬的位置。今年61岁的姚玉忠最擅长这个,他被盗墓界奉为“盗墓祖师爷”。过去几十年的盗墓经历中,他极少失手,盗取的红山文物不
2023-04-17 14:32:00
“红山文化第一人”郭大顺:用一生找寻中华文明5000年
...先是接触到一批窖藏的商周青铜器,又发掘了一座西周的墓葬,进一步确认了青铜器的年代,我也感觉到辽宁考古“有了点意思”。历史学家傅斯年以前就提过,商文化起源于东北。我们发掘的成果
2023-08-29 11:14:00
考古2022︱宋辽金元明清考古:汴堤壁镌华胥梦,水下舶唱涨海涛
...发掘了城内的3号建筑遗址,新发现三处建筑遗址及五处窑址。后者主要发掘了城墙、城壕及城内五代北宋时期的南北向主干道路,结合文献,推测城子遗址即容城旧治。位于浙江温州古城北门外的
2023-08-30 11:44:00
从仰韶到龙山 文化谱系一脉相承,苏羊遗址发现多人二次埋葬坑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这里发现墓葬300余座,这一墓葬区可能是中原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面积最大、墓葬数量最多的成人墓地;这里发现的可能是仰韶文化早期的多人二次埋葬坑,长径约4.4
2023-12-20 16:33:00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启动 重庆武隆关口一号墓入选
...寺遗址25 河南洛阳龙门香山寺遗址26 浙江台州沙埠竹家岭窑址27 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28 湖南怀化桐林墓群、窑窿坡窑址29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
2024-01-19 22:1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洪崖山国有林场2个蒙古栎新品种顺利通过国家植物新品种现场审查
近日,由洪崖山国有林场选育的“洪崖山1号”“洪崖山2号”两个蒙古栎新品种顺利通过国家植物新品种现场审查。“洪崖山1号”“洪崖山2号”是洪崖山国有林场新品种培育团队于2020年在蒙古栎收集圃发现
2025-11-08 13:16:00
央媒看太原11月5日,新华社客户端以《特写:17个女孩的3分半钟》为题,报道了太原市聋人学校17个无专业舞蹈基础的女孩
2025-11-08 07:15:00
河南3人入选!2025年第二批“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揭晓
大河网讯 11月6日,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
2025-11-08 07:02:00
央媒看太原11月6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山西太原男子跌落山沟被困多方合力紧急救援》为题,报道了太原一男子在户外探险时跌落山沟被困
2025-11-08 07:15:00
擦亮文明窗口|崂山区:看派出所民警如何化身“救火队员”化解身边纠纷
鲁网11月7日讯生活中,难免遇到让人“心头一慌”的麻烦事,车辆突然不见、邻里争执不下、家庭矛盾升级……每当这时,他们却一直都在
2025-11-07 11:42:00
中新经纬11月7日电 (李晓萱 郑艺佳)近日,泡泡玛特某平台官方直播间在推广某款IP周边产品时,两名现场工作人员的私下对话被直播间收录
2025-11-07 12:10:00
中新经纬11月7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7日消息,为指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开展互联网健康科普,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2025-11-07 12:11:00
近日,一网友通过“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问政四川”反映,自己不喜欢名字“丽春”,跑了4次派出所,两次提交申请材料要求改名
2025-11-07 12:28:00
“经纬共生,澜湄艺境”国际艺术展暨学术论坛将于2025年11月29-30日在泰国曼谷举行
——共庆中泰建交50周年,推动区域文化艺术交流为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泰两国艺术与人文交流的深入发展
2025-11-07 13:28:00
【名医预约】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团队即将莅临泰安市中医医院,开展高水平多学科诊疗及学术交流!
鲁网11月7日讯为了让泰安的肿瘤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尖的诊疗服务,11月16日,我们特别请到了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旗下的核心医疗团队亲临泰安
2025-11-07 14:06:00
外卖小哥、网络主播集体发声!这份文明宣言请查收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请您珍视职业声誉、请您内容真实守底线、请您自觉抵制低俗虚假内容……”11月5日晚,在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上
2025-11-07 14:11:00
小叶医探 | 安徽疾控最新研判!手足口病疫情或达近十年高峰
大皖新闻讯 今天是立冬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也意味着进入了呼吸道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11月7日,“小叶医探”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2025-11-07 14:42:00
她把“老家”河南讲给世界听,评论区沸腾了
大河网讯(记者 张磊 申华)“爷爷,我们替你回来了。” 今年四月,台湾前电视台主持人翟翾在河南孟州老家土地上刻下一个“家”字
2025-11-07 14:42:00
民警张野的 “逆龄成长记”
在吉林市公安局船营区德胜街道,有个身影走到哪儿都被人热络地打招呼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围上来喊“张妈”;老人们热情地拉着她的手叫“闺女”
2025-11-07 14:49:00
当满载大湾区调味品、家居建材的班列从佛山丹灶启程,3天直达南京、常州的物流新篇,不仅是粤苏两大经济强省的动线升级,更是中国顶尖经济体从“齐头并进”到“双向赋能”的生动注解
2025-11-07 1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