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编者按】又是一年“考古时”。即日起,“考古2022”系列稿件将陆续见刊,这是澎湃新闻·私家历史连续第四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邀请8位学者撰写总结性稿件,对过去一年中国的重大考古发现做全时段、全方位梳理,以飨读者。
宋辽金元明清考古学是中国历史时期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代遗迹类型多样,既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面的社会文化细节,又可据此总结出恢弘壮阔的历史演进脉络。回顾2022年度的宋辽金元明清考古,在为数众多的考古工作中,配合基本建设的抢救性发掘依然占据绝大部分,但主动发掘项目也日益增多。除传统的城址、墓葬和手工业遗存的发掘与研究外,水下考古、宗教考古等发展突出,涌现出大量新成果。
都城和地方城镇考古
2022年度,辽上京考古队继续在辽上京遗址皇城内开展考古发掘,并首次于皇城西南部发现了始建于辽代的南向大型建筑基址(一号建筑基址)。通过发掘,证实该建筑在辽金两代经历过三次大规模营建,辽代始建时殿身面阔九间、进深四间,前出月台。辽代的改建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营建,殿身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前、后均出月台。至金代改建后,建筑规模略有缩小,殿身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殿内中央设坛安置塑像。但总体而言,三次营建过程中建筑的轴线位置、朝向和院落规模均大体相承。一号建筑基址规模之大,已超过了目前发掘所见的辽上京宫城之内的宫殿建筑,推断应为一处重要的皇家建筑。据《辽史》记载,辽上京皇城西南分布孔庙、国子监、寺院和道观等重要辽代早期建筑,为确认一号建设基址的性质提供了线索。
一号建筑基址三次营建的台基东北角及磉墩(北-南)
河南开封州桥遗址亦有亮眼收获。州桥是北宋东京城御街与汴河交叉点上的标志性建筑,本年度在州桥及汴河遗址考古中发现了唐宋时期的汴河南北两侧堤岸、唐宋至明清时期的汴河河道、明代州桥及明代晚期的金龙四大王庙等遗迹。在州桥东侧的汴河河道南北两岸发现了北宋时期的巨幅石雕祥瑞壁画遗存,其上雕刻有海马、瑞兽、祥云等。纹饰通高约3.3米,显露出的石壁最长约23.2米,构成气势恢宏的长卷,是目前国内发现的这一时期体量最大的石刻壁画。通过发掘,实证了自唐宋至清代汴河开封段的修筑、使用、兴废的发展过程,为研究中国大运河及其变迁史提供了考古实证。
州桥遗址全景
州桥遗址北宋浮雕石壁
长期以来,学界对宋代都城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大多集中在北宋东西两京和南宋行在临安城,而对北宋“四京”的另外二京关注相对较少。
2022年,河北邯郸大名府故城遗址的考古发掘以解剖城墙为重点,通过对遗址内城墙体的发掘,探明了城墙的始建、使用、废弃年代,实证了北宋时期的大名城为回字形三重城格局,与东京开封城相似。大名府为北宋河北路首府,有“河北锁钥”之称,庆历二年(1042),正式被设立为北京。无独有偶,作为北宋南京应天府所在,河南商丘宋国古城遗址也在发掘早期城墙的过程中发现了北宋时期的相关遗存。大名和商丘两地的新发现,对探索北宋南京和北京的都城制度和城市格局具有推动作用。
2021-2022年大名府故城遗址考古发掘工地II区平面图
近年来,为配合基本建设,金中都遗址的考古工作开展较多,本年度亦持续进行,在北京市西城区右安门内白纸坊东街以南的光源里一带揭露出早晚两期建筑组群和河道遗址。其中,早期建筑基址时代约为辽至金大定年间,晚期建筑基址时代约为金大定至金末元初。基址周围出土玉册、仿铜瓷礼器、高丽青瓷、汝瓷、龙纹瓦当、黄琉璃筒瓦等高等级遗物,可知建筑性质或与皇家寺院相关,推测为金代大觉寺遗址。根据河道所在位置,结合文献记载,推测其为沿用至金代的辽南京南护城河。本年度发现的建筑组群规模较大,结构完整、中轴对称、布局清晰,是金中都考古惟一经全面揭露且保存较好的官式建筑群,为北京城市考古、金代建筑考古和相关礼制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光源里遗址1号建筑基址所见须弥座
南宋临安城2021-2022年度的考古工作集中于地处杭州市上城区,揭露出自北宋至明清时期的多处遗存,以南宋时期建筑遗迹为多,包括水井和建筑塔基。水井井台为正八边形,直径5.45-5.55米、边长2.2米、高0.105米,砌筑精良,为南宋临安城内首次发现。塔基东西长5.68-7米,南北宽6.5-6.97米,高约0.17米,距地表2.7-2.9米,中部高,四周稍低。亦为临安城首次发现。结合文献,可知发掘区地处南宋时期的定民坊所在,推测揭露出的塔基、水井遗迹与坊内的“佛牙塔”、“棚心双井”有关。
元中都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也在进行。此前,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及当地文物部门曾于1998-2003年、2012年、2016年三次对元中都遗址的局部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近年来,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制定了《元中都遗址2022-2026年考古工作计划》,拟通过五年考古工作,集中厘清元中都宫城的平面布局、分期沿革和功能分区,基本明确皇城、郭城内外的建筑基址、城门、道路、水系等信息。作为元中都城市考古发掘和研究的新开始,本年度除发掘揭露4处建筑基址外,还对元中都宫城东半部区域进行了全面普探,对既往编号的遗存进行了重新核准,为今后长期、持续的考古发掘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022年,安徽明中都遗址亦有新发现。通过发掘,揭露出前朝宫殿区正殿西侧附属建筑基址、午门马道遗址和内五龙桥等遗存,对明中都前朝宫殿区建筑形制及整体布局、都城轴线及宫城内水系的研究有较大推进。
北京圆明园澹泊宁静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揭露出“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遗址。“澹泊宁静”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田字房”即其主体建筑。该建筑地面以上部分虽已不存,但基址保存尚好,在建筑北侧发现有南北两侧的田埂,南侧田埂可见两次修整痕迹。通过发掘,厘清了“田字房”的建筑形制和工程做法,为清代皇家园林建筑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澹泊宁静遗址“田字房”建筑台基基槽底部地钉孔及其上部排水暗渠
除都城遗址外,地方城址考古工作和研究也有较多收获。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2022年在扬州宋夹城以东的桑树脚遗址(友谊路以东区域)发掘并解明了遗址中部夯土城墙基本情况。为配合雄安新区建设,河北雄县古州城、雄安新区容城县城子遗址等皆有发掘。前者重点发掘了城内的3号建筑遗址,新发现三处建筑遗址及五处窑址。后者主要发掘了城墙、城壕及城内五代北宋时期的南北向主干道路,结合文献,推测城子遗址即容城旧治。位于浙江温州古城北门外的朔门古港遗址本年度通过发掘揭露出水、陆城门建筑遗迹和码头、栈道等航运遗存,还发现2艘沉船,出土大量瓷器、漆木器和建筑构件。遗址内涵较为丰富,反映了宋元时期温州港的使用情形,也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
浙江湖州德清县古城亦对三处城墙墙体开展发掘。湖北荆州本年度发掘了北城墙东段的马面遗存,首次发现明代砖墙叠压于五代至宋代城墙之上,为探索五代至明清时期荆州城的城市形制及沿革提供了新材料。杭州新登古城近年来的考古工作集中于城门的发掘,2022年发掘了位于北城墙中部的北门遗址,发现晚唐、南宋和明清城门遗迹。总体而言,多数地方城址的考古发掘是配合基本建设开展实施的,除上述涉及的遗址外,还包括徐州地铁2号线物资市场站配套项目明代遗址、商丘古城明清建筑基址、开封双龙巷北部地块明清遗址等。
朔门古港遗址重要遗迹分布图
朔门瓮城基址
墓葬考古
2022年宋元明清墓葬考古亦成果丰富。皇家陵墓方面,绍兴宋六陵本年度重点发掘了二号陵园,明确了二号陵园以南石椁墓M2的石藏主体及周边夯土台基的结构。此外,还在二号陵园以西解剖了一座石椁墓,并于其周围发现夯土磉墩、砖铺地面、道路、散水、疑似阙楼的大范围建筑遗迹,推测该组建筑及墓葬遗迹为某帝陵上宫陵园的核心部分,编号为三号陵园。二号陵园以南新发现一处大型夯土台基,编为四号陵园。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基建的发掘中,发现明代赵王家族成员墓葬一座(M5)。该墓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墓室为前后双室,使用石质墓门。墓壁和墓顶绘有祥云龙纹,出土墓志、铜镜、残铁剑(腐朽严重)、陶瓶、陶炉、金饰、银饰、砚台、瓷罐、玉带板等遗物。
绍兴宋六陵陵园遗址分布示意图
近年来,品官和平民家族墓群的研究日益受到学界关注,相关发现也颇丰富。众多家族墓地的新发现中,山东济南元代张荣家族墓地的发掘是2022年度最受关注的墓葬考古工作之一,现已清理相关墓葬32座,出土各类瓷器及陶俑500余件(组),发现石碑、碑座、神道石刻百余件,以及济南王张荣神道碑、济南王子孙谱碑等。墓葬排列有序,方向一致,规模各有等差。其中,张荣墓前后双门楼、八墓室,墓内壁画繁复,为研究这一时期高级官员家族墓葬提供了重要参考。
张荣家族墓地发掘区域航拍全景
张荣墓中室东、西壁下部出行图
除张荣家族墓地外,各地宋元时期家族墓地的发现还有很多,试举几例:山西太原市阳曲县清理金元墓葬3座,皆为八角形仿木结构砖室墓,呈品字形排列,据出土墓志志文和三墓排列方式,知其排葬次序应与五音葬法相符。山西原平市南头村2022年度新发现4座金元时期八角形仿木结构砖室墓形制相似、空间分布上亦体现出贯鱼葬的特点。河南淇县发掘金元墓葬25座,墓葬分布集中且排列有序,发掘者推测属同一家族的可能性较大。
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自2022年7月发掘至2023年1月,清理出两晋至隋唐墓葬155座、宋元明时期墓葬共2037座。其中宋元墓葬93座,明墓1944座,出土各类文物4000余件(套)。大松山墓群为贵州境内目前发掘的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墓地,为建立该地区两晋至明代墓葬发展序列确立了年代标尺,亦体现出这一时期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生活、商贸、信仰、丧葬等方面的多样信息。河南三门峡市灵宝县豫灵镇发掘北朝至明清墓葬64座,其中明清墓58座,分布在4个片区,每区之内的墓葬排列整齐、随葬品一致,发掘者推测其为一处家族墓地。浙江龙游清理明清墓葬共18座,根据出土墓志,知此地为横山张氏家族墓所在。长期以来,各地配合基建发掘的宋元明清时期墓葬数量十分庞大。相信相关资料的公布将为历史时期墓葬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材料。
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各时期墓葬平面形制一览
手工业考古
手工业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为我们认识各类手工业的技术发展和产业模式提供了实物资料,是历史时期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陶瓷考古在手工业考古中占据重要地位。2022年度,各地窑址发掘亮点不断。宁夏贺兰县苏峪口瓷窑址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西夏瓷窑址,经过过去1年的考古工作,清理了一、二号窑炉(Y1、Y2),出土多件“官”字款匣钵,可以推知其为西夏宫廷用瓷的烧制地,具有官窑性质。本次发掘首次在浙江上林湖以外地区发现大规模用釉封匣钵口的装烧技术,首次在西北地区发现在瓷胎、瓷釉和匣钵中大量使用石英的制瓷技术,填补了西北地区精细白瓷烧造的空白,复杂的窑业面貌也反映了两宋与西夏经济、文化交往交流的历史。
宁夏贺兰县苏峪口瓷窑址发掘区航拍图
宁夏贺兰县苏峪口瓷窑址出土细白瓷罐
苏州元和塘窑址自2016年开始发掘,至今已进入第四阶段,上一年中发掘出窑址、灰坑、房址、道路等遗存。窑址出土一批黑陶灯、尊、罐等,与南宋临安城遗址出土的器物接近,显示出该窑址或为《中兴礼书》中记载的平江官窑所在。龙泉窑相关的考古发现也有新进展。2022年度,在浙江大窑龙泉窑遗址的亭后窑址发掘龙窑窑炉2条、石砌排水沟2条,出土宋元时期瓷片和窑具堆积数十吨,对研究宋元时期龙泉青瓷的制瓷技术与烧制工艺、窑业生产制度,以及黑胎青瓷的发展序列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龙泉亭后窑址发掘区域航拍图
温州泰顺双革窑址发掘龙窑窑炉2座、窑前工作区1处、辘轳坑1处、淘泥池1处、窑业废品堆积2处,出土大量龙泉窑系青釉瓷及黑釉、酱釉产品,为研究龙泉窑系青瓷产业在该地区的发展进程提供了样本。
霍州窑是山西古代窑业的典型代表,发现迄今已近50年,2022年度首次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发掘清理出金元窑炉13座、灰坑13个、灶3个、明代窑炉1座、窑洞式作坊1个。金元时期出土遗物以细白瓷为主,兼有少量粗白瓷和黑釉瓷,另有匣钵、支顶钵、垫饼、支具等窑具。明代窑炉为马蹄形馒头窑,体量较大,保存较完整。窑洞式作坊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部为门前小院,作坊内有火炕、澄泥池、堆料区、灶台等设施,功能区明确。出土遗物以粗化妆白瓷为大宗,另有少量黑釉及零星细白瓷。
重庆合川区长土遗址本年度新发现3座明代窑和1座清代瓦窑,此外还清理出包括房址、沟渠等在内的窑业遗存。
山西霍州窑出土瓷器一览
除陶瓷考古之外,其他门类的手工业遗迹也有所发现。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即是22个遗产点之一。该遗址自2019年至2022年持续发掘,并于2022年度发现宋元时期的大型建筑遗迹一处。
宗教考古
2022年度,宋元明清时期宗教遗迹的调查和考古发掘有较多突破。其中,佛教考古成果最为丰硕。寺院建筑考古方面,杭州净慈寺内寺院西南部发掘出五代至宋的建筑基址。建筑遗迹以一八边形夯土台基为中心,整体呈长方形,坐南面北,由上述台基、天井、连廊、踏步、散水、排水沟等组成,推测应与文献记载中的“应真殿”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又在另一地段发现三组建筑遗迹和一处庭院,且在庭院内发现了开凿于北宋熙宁年间的圆照井遗迹。
佛教石窟寺的调查与发掘也收获颇丰。2022年度石窟寺田野考古和考古报告编写研修班在杭州举办,其间开展了吴越国时期烟霞洞的调查与记录工作。敦煌莫高窟以数量庞大、绘塑精美的石窟和造像闻名于世,近年来亦对石窟本体之外的地面建筑遗址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工作,本年度发掘了天王堂遗址及大牌坊广场一带的窟前建筑遗址。川渝石窟也是近年来石窟寺考古工作的重点之一,重庆合川涞滩二佛寺本年度持续开展考古调查和小规模发掘,对研究川渝地区佛教寺院的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瘗埋制度以及禅宗宗派问题等提供了新资料。
道教考古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2020-2022年,武当山五龙宫遗址经过了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基本厘清了五龙宫南宫的布局与结构,探明了遗址年代及形制,首次发现五龙祭祀法坛与永乐投龙简等遗存,出土宋元明时期的遗物千余件。
新疆唐朝墩古城景教寺院遗址2021年的发掘工作延续至本年度,在寺院遗址内新清理出400余幅珍贵壁画,出土了汉代、回鹘、叙利亚文字遗存在内的大量遗物,是这一时期在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见证。
水下考古
水下考古是“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福建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已于2022年8月至10月开展了第一期水下考古发掘。沉船遗址位于漳州沿海的古航道莱屿航道所在,出土遗物主要为元代晚期龙泉窑瓷器,为研究元代龙泉窑瓷器的外销模式提供了新材料,也是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此外,海南文昌清澜港经走访复查,显示出岗门一带的海床之下或存在沉船遗迹,并出水一批明代晚期青花瓷器。
圣杯屿沉船遗址所见瓷器原始堆积
圣杯屿沉船出土龙泉窑高足杯
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在我国南海海域执行科考和深潜作业时,在南海西北陆坡发现两处沉船遗址。两艘沉船分别编号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和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其中一号沉船遗存以瓷器为主,推测文物数量超过十万件,年代约在明正德年间。二号沉船遗存以原木为主,推测为从海外装载货物驶向中国的沉船,年代约在明弘治年间。
二沉船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是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此外,长江口二号沉船于2022年11月整体打捞入坞,即将进入考古发掘和保护研究的新阶段。相信借助最新的科技手段、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未来还将出现更多精彩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内部瓷器堆积
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原木堆积
其他
军事遗存的发掘与研究近年来也颇受关注。四川眉山市彭山区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本年度仍在持续发掘,新出土遗物万余件,包括“荣世子宝”等明代荣王世子金印、“永昌督理之印”银印、“钦赐崇德书院”鎏金铜印等,以及箭镞、火铳和铅弹等大量明代兵器。长城考古也有新发现:北京延庆柳沟长城发掘清理了明代宣府镇南山边垣实心敌台,出土“万历二年题名鼎建碑”;怀柔箭扣长城首次在敌台顶部铺房内发现明代火炕、灶址等遗存;延庆大庄科长城考古首次发现营建空心敌台开凿基槽的实例和营建敌台前开凿自然山体的实例;昌平南口城、上关城发现了半地穴式铺房遗存。陕西省靖边县清平堡遗址考古是中国长城遗址首次开展的大规模考古发掘,自2020年至今已历三年,目前已揭露出中心楼、南门及瓮城、显应宫、民居与商铺、堡外的寺院等遗迹,出土大量建筑构件、生活用瓷碎片、彩绘泥塑神像等遗存。
2021-2022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对屯堡遗存开展较为全面的考古调查,厘清了屯堡及相关文化遗存的整体构成。
2022年8月至12月,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对武夷山市屏山书院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现已清理出一组保存相对完好的明代建筑基址。为研究该地区的书院历史、书院建筑形式及其变迁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注:上述总结盘点的资料来源主要为《中国文物报》、文博中国、中国考古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及各省市考古研究所年度田野工作汇报的网络报道,及上述各单位的微信公众号等。笔者目力有限,难免挂一漏万,敬请广大读者海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30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