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两千多年前,在南方的百越之地,有一个小国名曰东瓯。东瓯之名始见于《史记·东越列传》,东瓯原称王国,因建都大东瓯所以被称之为东瓯。《史记·东越列传》载:“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播者,句践之后,姓骆氏,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可见,东瓯属于勾践之后人和闽越的关系是紧密的,在地理上是相连闽中郡的范围之内。
在秦朝时期,东瓯王(驺)摇和闽越王无诸是臣服于秦的。秦王朝用的是羁縻方式来统治东瓯,即用原来的东瓯王摇去统治瓯江流域的越人。因此,有秦一朝,东瓯之地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秦朝末年,东瓯参加了反对秦国的起义,投入了项羽的阵营之中。秦朝灭亡之后,东瓯又投向刘邦,帮助刘邦攻打项羽。关于这一段历史,《史记》曾这样记载:“及诸侯叛秦,无诸、摇率越归鄱阳令吴芮,所谓鄱君笑灭秦。当是之时,项籍主命,弗王,以故不附楚。汉击摇率越人佐汉。”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政权,东瓯王摇因为辅佐刘邦有功,被封为瓯王。汉朝对东瓯依旧采取羁縻统治的方法,对东瓯建立起了臣属关系。西汉王朝政权巩固之后,刘邦开始大力削除异姓王的权力。东瓯作为一个封国,自然逃不掉这一劫,故而东瓯开始不向朝廷纳贡,最后演变到武装反叛的地步。
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掀起七国之乱,东瓯王随即加入叛军队列,公开与汉王朝叫板。《史记·东越列传》记载:“后数世,至孝景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濞反,欲从闽越,闽越未肯行,独东瓯从吴。及吴破,东瓯受汉购,杀吴王丹徒,以故皆不得诛,归国。吴王子子驹亡走围越,怨东瓯杀其父,常劝闽越击东瓯。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闽越发兵围东瓯,东瓯食尽,且降,乃使人告急天子。”
此时大汉的天子是汉武帝,汉武帝接到东瓯求援的消息,征求众大臣意见,此时救不救东瓯引起了大臣们的争论。《史记·东越列传》载:“天子问太尉田蚡,田蚡以越人反复无常,不愿派兵救之。”中大夫庄助却不这样认为,庄助认为:“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当安所告想?又何以子万国乎?”此时的汉武帝刚刚即位没多久,想要立一立天子威严,但又不能随意出兵讨伐郡国,于是给了庄助一个信物,让他去找会稽太守。
庄助果然带着信物来到了会稽,会稽太守起初不愿意发兵救东瓯。庄助也是个有血性、有脾气的人,他当即斩杀了会稽太守麾下一个司马,会稽太守不敢迟疑,遂发兵浮海救东瓯。会稽太守率兵攻到一半,闽越见有兵来援,于是便从东瓯撤兵,东瓯之围旋解。
庄助虽然救下了东瓯,但东瓯与闽越之间结下了仇怨,由于东瓯不敌闽越,因此乘汉武帝出兵之机请求归顺汉朝。汉武帝非常高兴,这是他即位以来的一件大事,汉武帝于是将东瓯越族民众迁徙到江淮间与汉民杂处。文献《集解》的作者徐广在书中记载:“年表云,东瓯王广武望侯,率其众四万余人来降,家庐江郡”
庐江郡在楚汉之争时分属九江郡辖,辖有今安徽长江以南大部地区,西汉景帝后移辖江北地,治所在舒城。东瓯越族大部分迁入中原地区后,渐渐在历史的长河中与汉族融合,东瓯越族融入汉族后,汉武帝在这些地区设置了郡县,这些地区直接成为了汉朝的统治区,没有融合的百越民族群体向东南、西南地区退缩。
最后一批没有迁走的东瓯越族人,仍然留在原地。这些人最后也融入了汉族之中,但他们却留下了东瓯的一些语言。这种语言在清朝时期依然有人还能说出,据清末的《平阳县志》记载,在平阳当地有好几种方言:“今语言分别有五派:瓯语、闽语、土语、金乡语、畲语,瓯语来自东瓯族,闽语来自闽越,此最难辨。”《平阳县志》记载的能说东瓯语的人,自然是东瓯族人的后裔。
可见,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中,东瓯族已然被汉族融合,但其依然保持着东瓯族一些语言特征,这种语言特征与今天的闽南话有些类似,但也有少些不同。大体说来,今天的浙江、江苏、福建、安徽四省,有不少人属于东瓯族后裔。
东瓯族,这个存在了将近两千年的民族,自此从历史上消失,成为了汉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史记·东越列传》《史记·南越列传》陈国强等《百越民族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01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