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国俊 通讯员高晓平
南京素有清明时节吃青团的风俗习惯,4月的南京信手一抓,空气里弥漫的都是青团的香气。但是,传统而地道的青团美食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呢?日前,记者赶赴高淳乡村,去寻找手工青团的独特味道。
张富强今年56岁,制作青团已有20多年,他在高淳区桠溪国际慢城石墙围村开了一家乡村民宿。他说,每到这个季节,这里的许多村民都有赶制传统青团小吃的习惯,“我们这里大部分人都会做青团,这也是农家代代相传的传统。市场上的青团原料有艾草的、有破絮窠的、有青菜的,还有各种野菜的,我们高淳这里的青团大多是用传统的破絮窠做成的。”
清代的袁枚在《随园食单》里描述青团时称“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这里的青草,各地并不相同,有的地方用的是青菜叶,有的地方用的是艾叶,有的地方用的则是破絮窠。张富强表示,破絮窠是当地人爱吃的常见野生植物,学名叫“鼠曲草”,这种草的叶片背面长着一层白白的絮状物,有点儿像棉絮,所以被称为“破絮窠”,人们把破絮窠的嫩叶制作而成的青团称为“破絮窠团子”。
“手工制作青团,各地原料和馅料也会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制作过程都是相似的。”张富强介绍,以当地为例,制作青团先从采摘破絮窠和准备糯米粉开始,使用传统的石臼将其捣碎成泥,然后加入糯米粉搅拌和成团,再摘成一个个小团包入馅料搓成圆团状放入蒸笼,整个制作过程有多道工序,“放入蒸笼后蒸制15分钟左右,莹润如玉、软糯香甜的青团就做好了。”
“青团深受村民喜爱。”张富强表示,“清明前后,我们这里的青团需求量比较大,像今天我们制作青团的糯米粉用了30多斤,可以制作近500个青团。我们店里制作的青团除了供大家品尝外,还会回馈给前来食宿的游客,让他们感受农家春天传统小吃青团的美味。”
“青团是我们南京人特别喜爱的春天美食,我们从小就吃,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张富强觉得,现在市场上的青团与传统青团制作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馅料也不再仅限于传统的那几种,甚至还出现了小龙虾、螺蛳粉、柠檬鸡爪等各种奇特口味的青团,“不过作为春季典型食品,这个时候尝尝传统青团,真的感觉唇齿留香、滋味独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8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