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淮海战役,杜聿明还没到战场,就已经预料到了战败的结局。
杜聿明晚年写《淮海战役亲历记》的时候说:“我内心恐惧上涌,以赴刑场心情上战场。”
那么,他为何如此绝望?为何心灰意冷?

这要从1948年春天说起,当年杜聿明为蒋氏制定了大决战的部署。
按照部署,蒋军主要坚守大城市,用机动部队吸引我军主力在某地攻坚作战,待我军攻势疲惫时,蒋军再冲出来反攻,打的是防守反击。
在刘邓加入战场之前,先以优势兵力打掉陈粟,而且要用重火力打我军的步枪和手雷弹轻武器。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我军的兵力还弱于蒋军,可杜聿明却制定了先防守、再反击的被动部署,显然是忌惮我军。
这番部署早早破产,因为大决战还没开打,杜聿明就被调到东北了。
当东北一败涂地的时候,刘邓的中野和陈粟的华野,已经发展壮大。
这时候再打防守反击,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而且中野在不远的将来,肯定要加入淮海战场的。
再想“消灭”陈粟华野,纯属痴心妄想,所以杜聿明早早就知道,此战他们必败。

当杜聿明在1948年11月8号从东北撤到北平时,淮海战场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可能回到半年前。
杜聿明内心很无奈很痛苦,为何不按他之前的部署打呢?他对此深感无力,却不敢发火。
11月9日中午,傅作义邀请杜聿明在司令部吃饭,聊起淮海战役何基沣和张克侠刚刚起义的事情。
杜聿明闻了更是思绪大乱,因为战线被彻底撕裂了。
当时,黄百韬兵团正在西逃,要过京杭大运河,可后路的一个个渡口,被我军三野主力抢占。
敌59军和77军,要跟三野主力抢夺大运河,为黄百韬兵团打开撤退道路。
恰在此时,何基沣和张克侠带领59军和77军的23000多人起义,撕开了蒋军的战线。
杜聿明急忙问,徐蚌会战(淮海战役)的军队都部署在哪里?
傅作义说,大概都在徐州周围,但他身在北平,并不太了解那边的详细情况。
杜聿明在写回忆录的时候,描述当时的心情:这时,我的恐惧心理一直上涌,觉得徐州战场好像一个“刑场”,我一到徐州,不是被打死,即是被俘。

他反复思考,该如何拒绝去徐州呢?
因为蒋军大势已去,大概率会处在被动挨打的状态,他去了也没有什么办法。
他想过装病,可之前已经答应蒋氏去指挥徐蚌会战(淮海战役),如果突然拒绝前往,不仅难以对蒋氏交待,也会被同僚笑话。
更让他绝望的是,东野(四野)肯定会入关,解放大军在一年内席卷全国势不可挡。
到那一天,自己的生命也会随着蒋家王朝的完蛋而完蛋。
杜聿明用了“完蛋”一词,这就是他当时的真实想法,既然没有希望活下去了,那就追随蒋氏从一而终,效忠到底吧。
怀着复杂的心情,他告别傅作义,吃完饭后启程上飞机,当天夜里到了南京。

杜聿明顾不上休息,立刻去找顾祝同,询问徐州战场的情况,想详细了解实情。
顾祝同正在跟淮海战场的刘峙打电话,要求黄百韬兵团夜里先在碾庄待命,等次日再决定黄百韬兵团的动向。
说完这句话,顾祝同望向杜聿明,问刘峙要不要跟光亭(杜聿明字“光亭”)通话?
杜聿明接过电话,过了几秒钟,听筒里传来刘峙的声音,大喊着要杜聿明快去淮海战场,大家都在等他。
杜聿明内心拒绝去淮海战场,回应说,要先见老头子(蒋氏)之后,才能决定去哪里。
在电话里,杜聿明询问了战场上的情况,得知黄百韬兵团过运河的时候损失很大。
他们不知道的是,当天夜里我军已经过河,把碾庄黄百韬团团包围,这个兵团已经是瓮中之鳖。
挂了电话,顾祝同谈起“何张起义”的事情,说徐州差点就被“敌军”趁虚而入。如今邱清泉且战且退,李弥兵团也调往徐州防守。

顾祝同
杜聿明下意识地问,主力为何不按照原计划,撤退到蚌埠呢?很显然,这句话是杜聿明此行的重点。
顾祝同误以为杜聿明在质问他,所以不太高兴,表示之所以改变原计划,是因为时间来不及了。
杜聿明只能转移话题,而顾祝同再三暗示,希望他明天参会(蒋氏的官邸会报);杜聿明不想参会,或者说不想去徐州,所以找了个理由推了。
当晚,杜聿明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满脑子想的都是跟我军决战的部署,为何没有按照他之前制定的计划去打?
如今,还未决战,就已经溃乱。
杜聿明当晚想着,等妻子到南京后,让妻子帮忙“打掩护”,说他重病缠身。可是当天夜里,妻子并未到南京。

(杜聿明和妻子曹秀清)
杜聿明跟家里人谈论当前的局势,都认为蒋氏王朝气数已尽,家人劝他找退路。
可他却想着,不能背负“不忠不孝”的骂名。
家人再三劝杜聿明离开,杜聿明解释了两次,也就保持沉默,不再回应。
第二天也就是11月10号,杜聿明上午去找何应钦,谈了东北战败的原因,俩人都认为怪蒋氏一意孤行,才导致一败涂地。
何应钦虽然认为蒋氏犯了错误,但他依旧劝杜聿明下午参会,跟“老头子”见面之后,去徐州指挥作战。
杜聿明说,想要一辆全新的吉普车,在战场上方便指挥。
其实俩人都心照不宣,这是为了战败逃跑准备的,有了新车可以跑得快,降低被俘的概率。
何应钦直接把他本人的座驾,送给了杜聿明。
当天下午,张治中邀请杜聿明去参加下午4点举行的官邸会报。
下午3点,杜聿明见了张治中,俩人再次谈起了东北惨败的经过,认为徐州非常混乱,此战如果不能胜利,带来的影响比东北惨败更大。
杜聿明因为害怕去徐州,所以见了张治中,就询问和谈的事,说两军能否放下刀兵,握手言和?
张治中是出了名的“和平金刚”,一直主张和平,可他说蒋氏拒绝停战。
杜聿明疑惑地问,既然不能与敌讲和,又不能打,该如何是好?
张治中生气地说:“他要打呀!”
此言一出,杜聿明心凉了一半,无奈只能去参会。
后记:
那么,杜聿明原来制订的计划真的可行吗?杜聿明在被俘之前,一直认为是可行的,即机动作战吸引我军攻坚,待我军疲惫时再反攻。
然而,杜聿明多年后在回忆录中说,所谓的原计划其实也是无用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1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