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作者:相忘于江湖
我军名将辈出,谁是最擅长大兵团作战的第一人?
这个话题见仁见智,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人心中也都有自己的标准。包括我军“五虎上将”彭、林、刘、徐、粟在内,指挥过大兵团作战的开国将帅屈指可数,他们都是大兵团作战第一人的有力竞争者。
我军“五虎上将”中的彭总,指挥过抗美援朝,林总有辽沈战役,刘帅有解放大西南,徐帅有鄂豫皖反围剿和晋中战役,粟裕大将也有孟良崮、豫东、济南和淮海等战役。
其他开国将帅,朱老总指挥过四次反围剿,陈赓指挥过豫西反攻,邓华、韩先楚在三八线表现出色,杨得志、罗瑞卿、耿飚兵团在华北战场贡献突出,许世友在胶东和山东战场的发挥神勇,都是我军大兵团作战的经典范例。
在这些名将中,谁是我军大兵团作战的第一人呢?
林总麾下兵员最多
大兵团作战,是我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我军“兵团”这一级编制,成型于解放战争后期,一般介于“野战军”和“军”(前身称为“纵队”)之间。我军兵团人数一般在6万到15万人之间,通常在10万上下。
兵团的作用,类似于抗战时期的集团军建制。
大兵团作战,顾名思义就是战役规模较大、一次歼敌人数较多的作战。大兵团作战,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发展和敌军削弱此消彼长的结果,大兵团作战一般具备几个特征:
一,我军人数规模至少在10万以上,双方参战兵力一般在20万人以上,一些“大决战”,双方参战总兵力甚至会达到百万以上;
二,大兵团作战不但是步兵的对决,炮兵、坦克、辎重部队也占了相当比重;
三,在一个局部区域,大兵团作战往往会起到一战定胜负的作用;
四,大兵团作战对指挥员的战略思维要求更高,兼有战略、战术要求;
五,大兵团作战消耗巨大,对交通线、后勤供应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六,同时存在闪击战、诱伏战、运动战、攻坚战、围困战等多种形态。
淮海战役的后勤小推车
我军名将如云,谁才是大兵团作战的第一人呢?
有人认为是“无师自通”的彭总,理由很简单:无论兵力多与少,彭总的指挥水平一如既往地稳定,而且越是大仗、恶仗、敌军越强,彭总大兵团作战的霸气彰显无遗。
解放大西北,华北2个兵团的加盟让彭总底气更足,到了抗美援朝战场,彭总指挥百万志愿军和十几万人民军,在五次战役和一年多的相持中,让联军一次次铩羽而归。
有人认为是“净打神仙仗”的粟裕,粟裕用兵算无遗策,豫东战役就连“当代孙吴”刘帅也谦虚地说自叹不如;淮海堵截黄百韬、守株待兔杜聿明,充分显示了大兵团作战的天才。
也有人认为是城府颇深的林总,红军时期林总的红一军团,就在历次反围剿中体现了大兵团作战的进退自如;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战场,三下江南四保临江颇具大兵团作战的神韵,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则堪称毕其功于二役。
刘帅
有人认为,大兵团作战第一人,首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很强的刘帅。
抗战时期。刘帅就组建了“游击集团”和日军打人民战争;解放时期,带领中野大开大合直插敌后,决战淮海“瘦狗拉硬屎”硬扛黄维兵团,进军西南直接埋葬蒋家王朝。
还有最为低调的徐帅,红军时期独立形成“游击战法”;抗战时期,提出平原“人山”理论;解放时期,始终以劣势兵力和老乡阎锡山捉迷藏,最终完成山西的解放。
朱老总指挥的第四次反围剿
粟裕的大兵团作战能力人所共知,这一点在他逝世后还写入了悼词。
在盖棺定论的评价中,“尤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这样的评语,是十大元帅十大将的唯一。但是作为大兵团作战高手,能打、善谋、低调的徐帅也有几个突出的优势。
第一点,徐帅是最早独立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元帅。
红军时期,全国拥兵超过10万的根据地主力,只有朱毛领导的红一和徐向前担任总指挥的红四。徐向前指挥的红四方面军大仗、恶仗不断,战果也很辉煌。著名的苏家埠战役、反六路围攻,徐帅以弱胜强,神出鬼没,将游击战和运动战完美结合。
第二点,徐帅是唯一的兵力始终不占优势的“五虎将”。
红军时期,徐帅只是锋芒初露;抗战时期,由于身体原因错过独立整合山东的机会,解放战争时期,以6万横扫10万的晋中战役,充分显示了徐帅大兵团作战的风采。
第三点,徐帅的大兵团作战,非常善于利用天时地利人和。
鄂豫皖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后,徐向前避实击虚,敏锐地找到突破口进入川陕大巴山,巧妙利用川军田颂尧和其他军阀的矛盾,打破10万敌军围剿,顺利站稳了脚跟。
很快,红四方面军就从不足4万人重新扩张到10万余人。
徐帅
比较起来,我军大兵团作战第一人,还得是彭总。
红军时期,彭总就是红三军团的军事主官;抗战时期,作为八路军副总指挥,组织了百团大战;解放时期,彭总带领西北野战军运用“蘑菇战术”和胡宗南周旋,最终逆袭解放大西北;抗美援朝,又带领五大野战军的代表打停联军。
有人说,彭总指挥的大兵团作战不多,称“第一人”恐怕不准确。
红军时期,我军打的主要是“游击战”;抗战时期,包括“百团大战”在内主要是破袭战;解放战争很长一段时间,彭总的西野只有四五万人,全军整编时也不过16万人。
但是,并不是指挥的人数越多,大兵团作战水平就越高。
在军史上,我军指挥30万以上大军的名将并不多。即便是敌军桂系“三巨头”之一的白崇禧,麾下也不过三四十万人。主席就曾许诺,如果白崇禧起义可以指挥30万军队。
认为指挥部队越多、大兵团作战能力越强的观点,有些片面。
的确,大兵团作战兵力越多,需要综合考虑、协调的地方越多,不可控因素也多,取胜的难度相应更大。但是,古人“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哲理,用在打仗方面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战略、战术和原理上有很多相通之处。
最典型的就是彭总,全军整编西野只有16万人,随着18、19兵团的加盟,壮大到35万人,鼎盛时期58万人。抗美援朝,彭总指挥中朝联军150万人,得心应手,毫无违和感。
彭总和金将军
还有人认为,彭总指挥大兵团作战,也打了败仗。
在《彭德怀自述》中,彭总总结军事生涯有四大败仗,分别是:
红军时期的红三军团强攻赣州无功而返,百团大战第三阶段关家垴攻坚战损失大,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府陇东战役宝鸡得而复失,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歼敌八万二自损八万五。
世界上原本就没有绝对的常胜将军,刘帅也说“能多数胜利就不错了”。
纵观彭总一生大的败仗还真不多,而且赣州之败是上级“左倾”所致,关家垴之战还不是大兵团作战,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失利,根源更多的是后勤保障的短板问题。
彭总对战争形势的判断,战术选择,临场指挥,天生霸气,都是极具个性的标签。尤其是彭总的“天生霸气”,更是其他任何开国元帅、大将和上将不具备的。
长期兵力短缺,并不影响彭总大兵团指挥的军事天赋。
面对联军敢于“亮剑”、巧于谋划,让联军占不到半点便宜。而邓华、洪学智、韩先楚等副手的搭配,也证明彭总不但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还善于知人善任、搭建团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3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