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从湿温论治发热神昏合并尿潴留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4-04 11:0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 陈银环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湿温是由感受湿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以身热不扬、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腻为主要表现。由于湿为阴邪,其性重浊黏腻,难以速化,与热相合,蕴蒸胶着,病势缠绵难愈,病程较长,多以脾胃为病变中心,湿热蒙蒸于上,清窍壅塞,则神志昏蒙,湿热下注,蕴结小肠、膀胱,则致腹泻或小便不利等。笔者从湿温辨证,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发热神昏合并尿潴留患者,患者最终痊愈出院。

邓某,男性,35岁,因“反复发热10余天,伴头痛、意识不清1天”2024年1月23日入院。患者于10余天前发热,恶寒少汗,身重肢倦,胸闷脘痞,体温最高38.5℃,伴有咽痛,被当地医院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予抗感染治疗,效果不显,发热反复并出现排尿困难。患者因工作繁忙一直带病坚持工作,2天前因“反复发热伴咽痛、尿潴留”前往某医院就诊,予莫西沙星、头孢唑肟钠联合抗感染治疗,仍寒战、发热,1天前热峰达39.6℃,今日晨起患者热退,但神志不清,表情淡漠,头痛,呕吐黄绿色胃内容物1次,查体不合作,被家人急送诊,以“发热神昏查因:颅内感染?”收入院。刻下:神志不清,精神疲惫,体温36℃,伴寒战、恶心,无咳嗽、咳痰等不适,纳眠差,大便4日未行,小便难解,已留置导尿管。既往体健。查体:脉搏71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9/61mmHg,神志昏蒙,精神状态较差,言语模糊,查体不合作,对答不切题,面部油腻。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mm,对光反射灵敏,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阳性。舌红,苔白厚腻如积粉,脉细缓。外院检查提示总胆固醇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酯4mmol/L。入院后立即行腰椎穿刺术,测脑脊液压力160mmH2O;脑脊液常规:白细胞数6×106/L,单个核细胞80%,分叶核细胞20%;脑脊液生化:微量总蛋白852mg/L↑。超敏C反应蛋白8.03mg/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2mmo1/L↑,红细胞沉降率测定27mm/h↑。呼吸道病原体IgM八联检:腺病毒IgM抗体148.654S/CO↑。抗核抗体测定:抗核抗体阳性,核均质型1:100,胞浆颗粒型1:100。

诊断:西医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高脂血症、尿潴留,中医诊断为湿温病(气分湿热证)。

治则:分解气分湿热。

给予告病重、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留置胃管和尿管,西药予抗病毒、预防抗感染、脱水降颅内压、调脂、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此患者湿蒙清窍而致神昏蒙,面部油垢,结合舌苔,则须考虑浊邪的可能。湿邪与浊邪同类相求,难以截然分开,一般化湿药恐难以奏效,且浊邪往往夹毒,应燥湿化浊与清热解毒并举,故方用芳香宣窍之菖蒲郁金汤合用清热解毒之甘露消毒丹加减:石菖蒲20g,郁金15g,栀子10g,连翘10g,牡丹皮10g,通草10g,绵茵陈20g,黄芩10g,浙贝母15g,射干10g,白豆蔻20g,藿香(后下)10g,佩兰(后下)10g。2剂,日1剂,水煎服,分2次鼻饲。

1月28日二诊:患者体温37.1℃,神志转清,可简单对答,说明方已中的。查其舌象,白厚腻苔逐渐化开,变为黄白腻苔。因湿阻下焦,在膀胱者主以淡渗通利、苦寒通导为主。方用菖蒲郁金汤合茯苓皮汤加减:石菖蒲20g,郁金15g,栀子10g,连翘10g,黄芩10g,牡丹皮10g,通草10g,茯苓皮15g,薏苡仁30g,猪苓15g,淡竹叶10g,甘草6g。3剂,日1剂,水煎服,分2次鼻饲。

1月31日三诊:患者神清,对答如常,语音稍低,精神好转,体温36.8℃,舌淡红,苔薄白,可少量进食易消化流质食物,但脘中微闷、食欲不振。此为恢复期,余湿未净,脾气不舒,胃气未醒,治宜芳化淡渗之法,涤除余邪,方用薛氏五叶芦根汤加减:藿香叶10g,佩兰叶10g,鲜荷叶10g,薄荷叶10g,枇杷叶10g,芦根20g,冬瓜仁15g,淡竹叶10g,甘草6g。2剂,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后拔除胃管,定时夹闭尿管,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停用降颅内压及抗病毒、抗生素等西药,只保留中药及营养支持治疗。

2月1日患者神清,对答如常,语音清晰,精神可,可扶墙站立并缓慢行走,体温36.5℃,复查脑脊液压力130mmH2O,脑脊液等各项指标均正常,拔除尿管后可自行解小便。2月2日痊愈出院,嘱出院后继续调养休息,清淡饮食。1周后复诊,已恢复如初。

按 患者身在“东南土卑弱”“湿热为病,十居八九”的广东岭南湿热之地,湿热病邪盛,加上此患者病前曾因久作劳倦,导致体质明显下降,湿热病邪乘虚而入,正气奋起抗邪,故见发热。初起湿热阻遏卫气,呈现湿象偏重、热象不显的病证类型,表现以身热不扬、恶寒少汗、身重肢倦、苔腻、脉缓为主。脾胃功能状态的改变是引起湿温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劳思伤脾等导致脾胃气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致湿从内生,湿郁久化热,或外来湿热之邪侵入中土,均可导致湿温病变。清代医家薛生白在《湿热病篇》中所论的“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指出了湿热病变的内在因素为中焦脾胃内伤。由于湿为土之气,而脏腑之中,阳明胃为水谷之海,太阴脾为湿土之脏,同属中土,故湿热之邪侵犯人体,多阳明、太阴受病。如清代医家章虚谷云:“胃为戊土属阳,脾为己土属阴,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也。”故患者出现胸闷脘痞,恶心呕吐。湿温病变重心虽在脾胃,但因湿热病邪有蒙上流下的特性,故也可蒙犯上焦,清窍壅塞,引起神志昏蒙、头痛;湿邪流注下焦,蕴结小肠、膀胱,则致小便不利甚至尿潴留等。在传变过程中,脾胃功能的状态、中气的盛衰决定着湿热的转化和本病的发展趋势,如薛生白所云:“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即素体中阳偏虚者,则邪从湿化,病变偏于太阴脾,发为湿重热轻;素体中阳偏旺者,则邪从热化,病变偏于阳明胃,发为热重湿轻。湿邪黏滞,与热胶合,更是如油入面,黏腻淹滞,留连难解,故湿温病大多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瘥后易复发。

治疗湿温,以“分解湿热,湿去热孤”为原则。因湿热蕴蒸所致,单祛湿而不清热则湿难退,单清热而不祛湿则热难清,应做到祛湿清热两相顾。正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所指出的“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

湿温病邪在气分阶段,如治疗得当,或脾胃功能得以调节,可因湿热渐解而转入恢复期。恢复期可见余湿未净,或胃气不舒,或脾气不运等。如湿重热轻,湿浊久郁不解,则湿渐伤阳,发展为寒湿或湿胜阳微等变证,故患者发热久治不愈,10余天后体温骤降至36℃,并很快出现神志昏蒙、尿潴留等危重证候。故辨证中要多注意观察发热、面色、神态、气息、脉象的变化,如体温骤降、面色苍白、神情委顿、呼吸急促、脉象细微短促等,当考虑变证的发生,以防骤变导致严重后果。湿温病后期调理亦至关重要,后期邪气已衰,余邪未净,湿热余邪蒙蔽清阳,胃气不舒,脾气未醒,故脘中微闷,知饥不食,治宜极轻清之品,以轻清芳化,祛除余邪,藿香叶、佩兰叶、鲜荷叶可芳香化湿,薄荷叶、枇杷叶、淡竹叶可清透余热,芦根、冬瓜仁可清除余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4 11: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做了补充和发挥。其突出特点是着意阐发温热病,主张把温病和伤寒区分开来,这对外感病学是一大发展。人物简介庞安时(约1042~1099年),字安常,自号蕲水道人,蕲水(今湖北浠水
2023-02-20 21:54:00
适合心脑血管病患者吗?
...药品中最负盛名的急症用药,其处方源于我国经典医书《温病条辨》,与紫雪丹、至宝丹一起,合称“中医温病凉开三宝”。张艳说,心为君主之官,心包犹如君主之宫城,代君受邪,本方善清内陷
2023-12-29 03:44:00
张恩树从热、痰、虚论治温热病
...“乙脑”)44例,其中16例曾用辛寒清气之法治疗,这些患者除个别微汗外,大部分患者都无汗,因为这16例乙脑以偏热型为主,加之暑性酷热,与阳明经相应,热邪内炽,津液耗伤,故表现
2023-11-23 08:09:00
因手上小小的疖肿 株洲一男子险些丧命
...医师接诊检查后,立即为张叔叔做了腰穿,抽出黄色混浊脑脊液。后来脑脊液化验白细胞高达2800.0*10^6/L(正常0-8*10^6/L)
2023-08-11 08:40:00
春季如何预防老年人中风?
...警觉,应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CT、核磁共振检查,甚至脑脊液压力测试等,早发现、早治疗。2.中风的预防(1)及时进行体检,及时了解自身血压、血糖、血脂、心脑血管等理化指标的变化
2024-04-08 01:13:00
吃对救命,吃错是毒!以下几种情况不可乱用安宫牛黄丸
...出血、脑炎、脑膜炎等危急病症。它源自清代医学巨著《温病条辨》,为治疗温病的“凉开三宝”之一,更是急危重症的救命稻草。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安宫牛黄丸
2024-01-20 12:29:00
聊聊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叶天士
...年,就超过了教他的朱先生,声名远播。他是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其声望地位,并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也是名贯大江南北的人物。其著作《温热论》至今仍被临床医家推崇备至。《
2023-03-19 12:24:00
安宫牛黄丸并非包治百病,4类人不能服用
...不疑!——安宫牛黄丸200多年前,清代老祖宗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写下方子:牛黄、麝香、朱砂、犀角、雄黄、珍珠、郁金、冰片等十多味药。安宫牛黄丸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的作用,适
2023-10-19 15:58:00
健康来了|惊蛰时节话养生
...。安宫牛黄丸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急症用药之一,被誉为“温病三宝”之首,是清热解毒、震惊开窍的传统中成药。惊蛰期间,如有“三高”及慢性病患者,家中常备安宫牛黄丸,可以预防热闭引起的
2023-03-07 16:37: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