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温病学派四大家分别是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7 21:4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明末清初之际,温病学派逐渐兴起,其中对温病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有四位,他们分别是:叶天士、薛雪、吴瑭、王孟英,史称温病四大家。

温病学派是中国明代末年以后,在南方逐渐兴起的,以研究外感温热病为中心的一个学术派别。明清之际,温病学派瘟疫流行猖獗,尤以江浙一带为著,且该地区气候溽暑,热病盛行,客观上促使江浙诸医家对温热病进行研究,并由此逐渐形成一个学派。

温病学派四大家分别是谁

叶天士

叶桂,字天士,以字闻名于世。

叶天士出身于医学世家,他从受到很好的医学熏陶,凭借自己的才智及好学精神,不到三十岁,叶天士就医名远播。

关于叶天士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叶桂号香岩,人称半仙,有手到病除的本事。因他一生治愈过不少奇疾怪症,连神仙都慕名来,变做一个平常人请叶天士诊断。叶桂号罢脉后,说了八个字:"六脉调和,非仙即怪。"羞得那神仙看过仓徨逃遁。不管这一传说是真是假,可叶桂妙手回春,起死复生的事都是有口皆碑的。

叶天士著作有《温热论》等,在温病学的基础上,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温病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薛雪

薛雪,字生白,号一瓢。薛雪青年时练过武术,擅于诗画,擅长治湿热病,撰有《湿热条辨》一卷。在我国医学史上,对湿热病专篇进行论说,薛雪是第一人。

乾隆年间,与薛氏齐名的还有名医叶天士,两个皆精于医道,俱擅治温病,惟彼有相轻之嫌,常互相攻击。据传,历史上曾有"扫叶庄"与"踏雪斋"这一杏林传闻。

吴瑭

吴瑭,字鞠通,19岁因父病逝而立志学医。

吴瑭受到吴又可《瘟疫论》和叶桂的启发,所以继承叶天士对温病的研究,于四十岁写成《温病条辨》。

吴瑭的这部书,是祖国治疗温热病较有系统的一部温病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除此之外,他还著有《吴鞠通医案》等著作。

王孟英

王士雄,字孟英,晚字梦隐,号半痴山人,以字行于世。

王孟英也是生于医学世家,在14岁时,他的父亲去世,叮嘱他道:“人生天地之间,必期有用于世,汝识斯言,吾无憾矣"。

父亲死后,王孟英遵家训钻研医学,焚膏继晷,终有所成。

经多年实践,对温热有独到见识,代表作《温热经纬》为中国温病学重要著述之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7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叶天士
...年,就超过了教他的朱先生,声名远播。他是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其声望地位,并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也是名贯大江南北的人物。其著作《温热论》至今仍被临床医家推崇备至。《
2023-03-19 12:24:00
中科御方|温病学派:中医抗疫史上的智慧之光
温病学派在中医发展历程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它的兴起不是偶然,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和医学背景,其理论创新更是为中医应对温热类疾病开辟了新的道路。明清时期,人口剧增,城市发展迅速,人口密
2024-11-18 11:10:00
温病大家叶天士成名的原因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天时、地利、人和温病大家叶天士成名的原因□ 吴力强 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 陶国水 江苏省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院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不仅是一座悠久的历史
2023-10-26 06:55:00
王孟英温病观八要
...凯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王孟英是晚清的著名医家,也是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为《温热经纬》。他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采取“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的编纂
2023-11-30 09:49:00
探讨这位传奇医学家叶天士的生平和成就
...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卫气营血理论叶天士在温病学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他提出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方法,认为温病的发展和传变规律是卫气营血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一
2024-02-12 06:51:00
以《温病学》为例看中医经典传承创新发展
...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以及汇集多种温病经典著作的《温病学》,这些均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和必修课。中医四大经典课程在学术思想体系上一脉相承,又与时偕行,在传承之
2023-12-14 10:19:00
...居上津桥畔,故晚年又号上津老人。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四大家\"之一。叶家世代业医,祖父叶时,甚通医理,父亲叶朝采,益精其术。叶天士自幼耳濡目染,也有志于此道,少时即受家学
2023-05-05 10:43:00
“有是证用是方”不可一概而论
...,不仅是治疗伤寒的专著,更是杂病的临证应用法则。•温病学理论是在《伤寒论》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弥补了《伤寒论》对外感风热病治疗的不足,看似寒温对立,实则羽翼伤寒,可作为外感温热
2024-05-27 10:10:00
中科御方|从金元到明清,中医流派如何演变?
...发展是对当时社会环境和疾病谱变化的一种回应。同时,温病学派在明清时期大放异彩。叶天士、吴鞠通等医家面对当时温病流行的情况,深入研究,提出了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等理论,与传统
2024-11-18 11: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