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程佳佳 李更春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与科技交流的不断深化,英语已逐渐成为科技领域对外交流的主导语言。为汲取国外先进的科技与管理经验,科技人才须熟练掌握英文,以便大量查阅涉及发达国家前沿科技的文献与资料,这为科技翻译领域创造了更多的机遇。因此,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具备复合型技能的科技翻译人才,不仅是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可行方向,亦符合我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需求。
鉴于我国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特点。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科技翻译人才,既满足了国家国际化发展的需求,也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的路径。通过构建以科技翻译为导向的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有助于改革现有高校翻译专业的育人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推动高校翻译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一批具备专业能力、跨学科能力以及外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科技翻译人才,满足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新时代国际发展合作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然而,当前高校翻译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英语教学阶段,以翻译理论教学为主,对科技翻译的特点认识不足,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偏弱。因此,组建一支既精通理论又熟悉科技的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高校科技翻译人才的培养,应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构建以科技翻译为导向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翻译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构建全过程、全周期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发展学生的科技翻译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跨学科思维。二是提升教师的科技翻译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为教师开展相关教学与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科技翻译人才培养。
科技翻译为导向的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体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明确多元化的育人目标。由于科技翻译具有跨学科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充分契合时代对于科技翻译人才的需求,将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基础翻译教学、以跨学科能力发展为目标的专业领域深入教学进行融合,以实践和思政教育驱动翻译育人体系内在价值动力,从知识、能力和态度等多个维度明确翻译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多学科交叉的教学体系。科技翻译教育研究涉及语言学、翻译学、教育学、科技领域等多个学科,通过跨学科、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不同学科间知识和能力培养的交叉与融合,推动翻译专业学生复合型知识与能力的构建。科技翻译人才培养中,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因此需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创新。一方面,应强化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构建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教学与内容体系,拓展侧重语言文学知识与技能学习的现有课程体系,促进外语翻译与科技领域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突出外语翻译的跨学科性。另一方面,应创新现有教学模式,对科技翻译的要求和内容等相关概念与理论进行界定分析,推进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打破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脱节的局面,突出学生在翻译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开展多样化的科技翻译实践活动,在切实考虑学生需求的情况下,培养“一专多能”的科技翻译人才。
构建多元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不断拓展与深化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学生成才共育、企业发展共建。具体来说,企业的科技翻译人员应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如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实习指导、毕业设计指导等;高校的翻译专业师生应定期走进企业,深度参与科技翻译实践,以真实鲜活的科技翻译案例提升科技翻译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水平。必要时邀请大型会议的专职译员和自由译者担任实践指导,使教师队伍更加多元化。
优化评价标准。科技翻译教育评价要加大对人才翻译职业素养的考核。因此,学生提升自身外语能力,课后进行广泛的阅读和词汇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良好的汉语水平是保证翻译质量的第二大要素,学生对汉语的句型结构和修辞手法等要有足够的了解和掌握。通过不断吸收和丰富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广泛阅读,了解科技前沿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掌握科技文体的特点及规律,通过实践不断打磨语言功底,才能在翻译中做到游刃有余。
培养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伦理。为了确保科技文献和技术资料翻译的准确性和严肃性,作为翻译工作者,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语言和知识的储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全部信息,还要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准确、规范地表达专业术语,对原文和译文读者负责。这就要求高校培养学生对于科技翻译工作科学严谨的职业素养,养成良好的职业伦理。
随着AI、通信、计算机、环境、能源、纳米技术、生物基因技术、遗传工程等科技的兴起,国家对于国际化科技翻译人才的需求逐渐凸显,科技翻译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关注科技翻译为导向的高校翻译人才培养,强化学生专业能力、跨学科知识能力和科技翻译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国际化的科技翻译人才,是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可行方案,值得深入探索与实践。
(作者单位: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本文系2024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科技翻译为导向的高校翻译人才主体性培养模式研究”研究成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1 0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