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具活力的区域合作组织,中国与东盟在低碳教育领域携手并进,既是响应《巴黎协定》的务实行动,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7月25日,中国—东盟共建共享“低碳扩绿校园”产业推荐会在贵阳召开,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原副司长谢俐在致辞中呼吁,以推荐会为契机,将“低碳扩绿校园”打造为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的“金色名片”。
谢俐表示,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教育合作成果丰硕。自“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启动以来,双方在职业教育、科研创新、青年交流等领域结下了累累硕果。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合同节水+光风氢储”绿能体,实现年节水费40万元、绿电自用率达到20%。贵州省能源局授予学院全省首个“绿色低碳校园基地”,打通“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产业应用”脉络,项目以产教融合培养新能源领域人才,主导制定省级“低碳扩绿校园”建设标准,形成可复制的“双碳”贵工职院方案,并与中外校企发起中国-东盟“低碳扩绿校园”发展联盟,共促区域零碳发展。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原副司长谢俐
“今天的产业推荐会正是要扩大这种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协同效应。低碳校园建设方案、涵盖建筑节能改造、数字化碳管理平台、生物降解材料应用等领域,期待能与东盟各国伙伴们探索定制化与本土化的发展路径。”谢俐说。
他倡议,要以“产业”为桨,共拓低碳转型新路径,提出三点合作建议,一是共筑绿色校园标杆,联合制定绿色校园评价标准,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循环水系统等技术应用,让低碳理念从校园扎根、向未来延伸。二是通过校企协同创新与技术孵化,建立“低碳产业政校企合作联盟”,培育兼具环保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三是共享绿色发展红利,打造中国-东盟绿色教育博览会、低碳技术交易平台,促进绿色产品、服务与模式的跨境对接,让更多合作成果惠及双方经济社会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珍情
实习生 骆威
编辑 袁航
二审 谌贵璇
三审 李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26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