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世宗:宦官和内阁制约皇权?那就整顿,但内阁权力得先提升一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28 16:0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皇帝绝不允许有任何制约皇权的存在,他们想尽办法,把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再从其他的权臣手中把权力收归到自己的手中,皇帝与臣子之间更多的是权力的交锋与猜忌。

到了明朝时期,中国历尽无数个朝代已经成型的官宦制度,被明太祖朱元璋改变,他废丞相,把权臣的权利收回,后来又设立内阁机构。

从此以后,皇权不断发展,达到高峰。而到了明世宗的时候,内阁制度不断成熟,掌握的权利也越来越大。

明世宗:宦官和内阁制约皇权?那就整顿,但内阁权力得先提升一下

明代内阁官员

内阁最初的成立是为了维护皇权,制约臣子。可是随着制度不断完善,内阁越来越被重视,权利也不断增长。

而明朝时期,宦官的发展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他们掌握的权利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大。

宦官和内阁隐约有了制约皇权的可能,但是皇帝不可能任由他们的发展,危及自己的统治。

宦官(剧照)

内阁成立之初

说起内阁的成立,要回溯到朱元璋的统治时期,朱元璋从一介草民打拼成了皇帝,他比谁都看重这个皇位,这个统治。所以也是在他的手下,皇权不断加强,但是在一开始的时候,相权发展的势力很大。

丞相胡惟庸的权力威胁到了朱元璋的皇权,朱元璋不能放任胡惟庸,所以处死了胡惟庸及以他为首的一众权臣。

废除了丞相及中书省等机构官职,朝中的事务都落到了皇帝的头上。皇帝无法管理处置,就设置了内阁这个机构来辅助他处理朝政。

明世宗:宦官和内阁制约皇权?那就整顿,但内阁权力得先提升一下

丞相胡惟庸(剧照)

内阁成立之初没有什么权力,内阁只是为皇帝服务,把皇帝的意愿整理成文书,下放给各个部门,实际的权力还是掌握在皇帝的手里。

但是到了明宣宗时期,皇帝重用内阁的大臣,让他们也参与到处理事务中来,从这个时候起,内阁的权力开始膨胀。

这个时候,基本是皇帝批阅重要政务,而一些不重要的则有宦官和内阁的大臣代为批阅。这个时候,皇权已经逐步分化。

明世宗:宦官和内阁制约皇权?那就整顿,但内阁权力得先提升一下

明代宦官

皇权旁落

皇帝的负担虽然减轻了,但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收归权力而废丞相的一系列努力都付诸东流了。

就当时来说,大部分的奏章的解决方案出自内阁大臣,而皇帝下达的大部分指令出自宦官,宦官和内阁的权利膨胀,已经到了影响皇权的地步。在潜移默化下,甚至对皇权的意志产生了影响。

他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朝廷的事物,而皇帝只能看到他们筛选过的奏章,甚至对于事务的决策也受到内阁的影响,皇权旁落。明世宗登基以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削弱宦官和内阁的权利。

明世宗:宦官和内阁制约皇权?那就整顿,但内阁权力得先提升一下

朱元璋

削弱宦官的权利

宦官的权利本就是由皇帝赋予的,而他们权利的壮大也是因为他们参与了内阁的奏章筛选过程,想要把他们的权利收回来很简单,也不会对朝政运作有太大的影响,只是皇帝的负担会比较重而已。

明世宗登基不久就开始整顿宦官势力,对宦官的打击很大。而宦官没有家族的支持,如果没有皇帝,他们没有后路和退路,所以“严以治吏”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明世宗:宦官和内阁制约皇权?那就整顿,但内阁权力得先提升一下

明世宗

明世宗还把镇守在各地的宦官都收回来,进一步削弱了宦官的势力。在明世宗时期,几乎没有宦官擅权的现象。

明世宗的做法,震慑了宦官,让他们安分守己,不敢像以前一样干涉朝政。他的做法得到了很明显的效果。

但是对于内阁的权利膨胀,要解决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因为内阁与宦官不同,处理宦官不会影响到朝廷的运作,可是内阁与朝廷事务息息相关。

明世宗:宦官和内阁制约皇权?那就整顿,但内阁权力得先提升一下

宦官(剧照)

处理内阁的权利

封建时期的统治者想要治理好国家,势必要听取百姓的反馈,可是百姓与皇帝之间隔了层层官员,他们的反馈必须要经过层层官员才能传达到皇帝这里。而内阁,就是百姓的反馈传达的最后一关。

没有内阁的辅助,皇帝就无法接触最中心的政务,而是所有的政务都要落到皇帝的头上等他处理。

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的内阁已经不能轻易废除了。如果像整治宦官那样,就会造成朝廷治理体系的崩溃,皇权与官僚阶层的矛盾急剧恶化,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明世宗:宦官和内阁制约皇权?那就整顿,但内阁权力得先提升一下

文渊阁,即明朝内阁所在地

更何况,在明世宗统治时期,战乱不断,政事繁多,光靠他一个人是无法解决的。

所以,明世宗决定反其道而行,在削弱内阁的权力之前,先提高他们的权力。

当时,内阁的首辅上书,请求授予内阁选用官员的权力,但是明世宗答应了。

并且在这之后,不断加强内阁权力的管理,对内阁首辅重用,这个时候内阁首辅已经有了擅权之能。

万历首辅张居正

管理内阁

权力集中在内阁首辅的身上,相当于以往朝代的丞相之位,这样一来,皇帝只需要管好首辅一人就可以控制内阁,又回到了最初,皇权和相权的对立。

而此时的内阁首辅一心扶持明世宗,一直按照明世宗的意志行事。这样一来权利又回到了明世宗的手中。

这个权力的转换过程非常繁琐,但是明世宗为了防止朝政体系的崩溃,所以下了一局大棋。

首先是选用一名值得自己信任的官员,加强内阁权利的管理,把内阁的权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而这个人又只听从皇帝的命令。相当于皇帝间接控制内阁的权利,内阁的权利回到皇帝的手中。

宦官权力不断上升

明世宗的这次改革,让明朝的统治阶层又恢复了权利,也为后来的统治奠定了基础,有效防止皇权的旁落。虽然壮大了内阁的权力,但是不用担心,内阁对皇权的威胁,在防止阶层问题矛盾激化的方面上有积极意义。

自古以来,皇权和相权的争夺不断,就算朱元璋废除丞相,最后也会产生一个类似丞相,拥有“相权“的首辅,而明世宗的整顿决策,让皇权重新集中在皇帝的手中。这是一种微妙的平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28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内阁制,与宰相制有什么区别?为何皇帝能长期不上朝?
...但是,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皇帝荒于政事,例如第11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痴迷于道教的修仙之术,20多年不上朝,许多大臣想要见他一面都难。既然,国家大权都集于皇帝一身,在皇帝不上朝的
2024-07-01 21:35:00
揭秘明朝宦官:皇帝的秘密武器与制衡文官集团的力量
...政,甚至可以肆意奚落与玩弄文臣。但是,武宗去世后,明世宗一即位,便着手肃清朝纲,将刘瑾凌迟处死。明世宗在位四十余年,宦官集团受到了空前打压。同理,明神宗后期不理朝政,重新宦官
2024-04-07 14:13:00
明朝中期皇权衰弱,文官集团与宦官的权力斗争
...皇帝的政治权利在明宣宗之后就开始不行了,之后也只有明世宗的政治势力强一点可以勉强压制内阁和宦官。到了万历年,明朝的政治地位仿佛衰弱到了极点。万历皇帝多年不上朝参政,并且一年也
2024-02-06 19:39:00
宣府镇国府:武宗北巡的行宫与最高权力中心
...点可以从陈鹤的《明纪》和谈迁的《国榷》中得到印证。明世宗继位后,于嘉靖元年将镇国府重新改为太平仓,隶属于户部管理,直到明亡。清代,太平仓先后改为承泽亲王府,庄亲王府。20世纪
2023-11-05 22:15:00
探究明朝言官政治属性的演变及其影响
...能够接受批评虚心改正的更是凤毛麟角,明朝的皇帝如如明世宗、明神宗都被言官批评其“好疑”。再者说,明朝的皇帝大多迷信寻仙问道,例如嘉靖皇帝沉溺于设坛祭神,宠信道士,以及或者是“
2023-09-16 22:27:00
明世宗的大婚,虽然憋屈但利于斗争
虽然明世宗朱厚璁在入京时坚持不走东华门,表达了不过继于明孝宗的意愿。但实力的不足,让他在大礼议的第一轮斗争中落败。不仅改称明孝宗为“皇考”,还另外下旨称“大礼事必”并厚赏杨廷和等
2025-01-09 13:40:00
明世宗朱厚熜的上岗路,利用杨廷和的装糊涂步步紧逼
...之孙,绍孝宗皇帝之统,名正言朱厚熜顺,天与人归。《明世宗实录·卷一》 杨廷和在让步的同时也没忘继续提醒朱厚熜登基后重新认爹,比如他在劝进笺里继续强调遗诏的相关内容。并在即位
2025-01-13 07:27:00
朱厚熜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朱厚熜,即明世宗,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共四十五年,年号嘉靖。他是明宪宗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次子,明孝宗朱佑樘的侄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驾崩,死后无
2024-06-26 14:51:00
从“嘉靖中兴”到“壬寅宫变”:明世宗朱厚熜的治世与乱世
明世宗朱厚璁(1507-1566),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公元1521年,武宗驾崩,死后无嗣,其生母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
2024-02-07 16: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