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世宗的大婚,虽然憋屈但利于斗争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1-09 13:4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虽然明世宗朱厚璁在入京时坚持不走东华门,表达了不过继于明孝宗的意愿。但实力的不足,让他在大礼议的第一轮斗争中落败。不仅改称明孝宗为“皇考”,还另外下旨称“大礼事必”并厚赏杨廷和等人。(嘉靖元年三月十五)上御奉天殿颁诏曰:“自古帝王以孝治天下,尊亲之礼其来远矣。仰惟圣母慈寿皇太后敬相,皇考孝宗皇帝训育 … 又奉圣母懿旨,上圣祖母尊号曰寿安皇太后,本生父母曰兴献帝、兴国太后 ……(“圣祖母”指宪宗贵妃邵氏,朱厚璁的奶奶)《明实录世宗实录·卷之十二》

明世宗的大婚,虽然憋屈但利于斗争

当然明世宗他不是服软放弃了,而是想“曲线救国”,掌握更多的权力后再来。那怎么“曲”呢,其实说起来也挺简单 -- 结婚。

在古代家族中,男子成婚标志着他可成家立业独立行事。对于皇帝而言,也只有娶了皇后才可名正言顺的亲政并发布旨令(不然得太后垂帘或枢臣辅政)。另一方面父丧后,儿子至少得守孝27个月,这期间是不能结婚的。平民等得起,嗣皇帝能等么?就算他愿意等,他能两年多不名正言顺的亲政么?

所以皇帝们在预感到大限将至时,都会给未婚太子选配妻子。如果来不及成礼,也均会以遗诏的方式命令他们尽快完婚,因为嗣皇帝们是不能自己干“不孝”之事的。

例如明英宗最后一年就在给太子朱见深挑选妻子,并且在遗命里要求“东宫速择吉日即皇帝位,过百成婚”。明孝宗遗诏里也对朱厚照下达了类似的旨意,“嗣君以继承为重,已敕礼部,选婚可于今年举行,毋得固违”。

世宗想结婚就相对麻烦一些了,因为武宗遗诏里并没有要求他尽快完婚的旨意,他总不能在为大行皇帝服丧期间自行下旨礼部要求选后吧。因此他只能被动地指望朝廷和张太后,依照惯例主动为他筹办婚事。

其实正德十六年十一月,朝廷就有人提出得尽快给14岁的嗣皇帝筹办婚事。虽然张太后在当年末就向礼部发出懿旨要求准备选后事宜,但朝廷并没有真正为此事动起来。

所以世宗不得不先在礼仪上服软,装出一副认输的姿态。以便朝廷和张太后将精力转移到他的婚事上,不过这大婚从头到尾都让世宗更觉憋屈。

明世宗的大婚,虽然憋屈但利于斗争

首先,大婚全程都是张太后说了算。

从名分以及宗法上,世宗的婚事由张太后来决定并没有问题。但从人情世故上,张太后也应该照顾一下世宗母子的情面。只是这个纵横后宫几十年无敌手的皇后,早已养成了目中无人的习惯,更别说退让妥协了。

世宗陪蒋氏第一次觐见张太后时,蒋氏可能是腿软、也可能是还未摆脱当年作为王妃觐见的记忆,反正是跪下去了(不是行正规的叩拜礼)。张太后也是如往常接见命妇一般,不劝慰、不说话,扬一扬手算作答礼以及示意可告退。这对世宗而言,不啻于一种羞辱。

张太后没有询问过蒋氏对未来儿媳有啥期许,而且她自己对未来的儿媳也没啥要求,下达的入宫简选旨令只是要求内官尽快挑出人选。最后一轮面见(宦官带最优三人入宫觐见,由皇帝或太后决定最终人选),张太后也没有通知蒋氏来看看,自己就拍板了。

其次,世宗在自己的婚事里找不到存在感。

在选后以及筹办婚事的过程中,世宗想给自己以及自己娘家这边找些颜面。就派宦官去内阁沟通,希望大婚的相关懿旨能以自己祖母寿安皇太后的名义来发,好歹寿安皇太后也是张太后的长辈。

结果阁臣们没一个站队皇帝的。杨廷和不仅直接拒绝,还暗示皇帝不要故意搞事。

他指出四月派遣宦官赴各地选秀,是由张太后颁发的诰谕,天下皆知。现在改由寿安皇太后下懿旨,属于节外生枝、不由正途。“今日传旨改从寿安,事不归一、礼不由正,何以昭示中外?”

最后,选后的过程也让世宗觉得非常“潦草”。昭圣太后为上选婚,台官言“大名有佳气”,乃求得大名府元城县学诸生陈万言女,迎入宫,致是遂册立之。《明通鉴·卷五十》

明世宗的大婚,虽然憋屈但利于斗争

为了尽快完婚,世宗自己八成也没有想过搞全国“海选”,但在两京地区搞搞规模性的普选总是应该的吧。毕竟是皇帝大婚,必要的场面和颜面还是得顾虑的。结果皇后人选,张太后和朝廷只是简单的“一言而决”。

注:嘉靖元年四月,张太后下发懿旨令礼部告示京畿八府选后事宜。当年九月十八日,世宗完婚并册封大名府陈氏为皇后。剔除准备皇后册宝、仪仗卤簿等时间,实际选后时间很短。

综上可以看出,至少世宗觉得自己在这场人生大事中如同提线木偶,心中的压抑和愤懑不言而喻。

这些说点题外话,虽然陈皇后是因世宗惊吓而流产致死,但是结婚之初,世宗并迁怒于陈氏。两人婚后感情还是挺不错的,爱屋及乌之下世宗对陈氏家人也很好。不仅封赏世袭伯爵、田八百顷等等,其兄闹事打死人也轻易放过了。

大婚之后,世宗在程序上摆脱了张太后的控制,不用事事再请太后懿旨了,他也开始了他的反攻倒算。

张太后和蒋太后生辰都在二月。嘉靖二年蒋太后生日时,世宗大操大办。不仅命朝中命妇上笺恭贺、入宫拜寿,还大宴以及厚赏在京皇亲勋贵。轮到张太后时,世宗就以张氏自谦的不要铺张为由,下旨命妇免入朝贺寿。

不服抗谏的官员,要么停职扣俸禄,要么交锦衣卫下狱并廷杖。此事之后,再加上世宗大量替换宫中管事太监,外朝就渐渐不得张太后的旨意和消息了(其后世宗又将张氏的两个弟弟下死狱,张氏也不怎么敢与外联络)。

明世宗的大婚,虽然憋屈但利于斗争

对于外朝,世宗的手法也一样简单粗暴。

像杨廷和这类领袖和元老,世宗的方法是放纵言官弹劾。比如每次杨廷和被弹劾,世宗都是给足面子各种宽慰,辞呈也都予以拒绝。但是他又不严惩相关弹劾官员,所以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就这样嘉靖三年,杨廷和、毛澄(礼部尚书)、林俊(刑部尚书)、孙交(户部尚书)、彭泽(兵部尚书)陆续以年老多病为由致仕还乡。

对于其他朝臣,世宗的方法是重启大礼议。

通过张璁、桂萼重新挑起大礼议的争端,对于不从的官员,世宗就以阻其尽孝之类的理由革职、廷杖。最终在“左顺门案”中通过一次性廷杖134名官员(打死16人),打服了朝堂,也赢得了大礼议的胜利。

明世宗是聪明,但他的很多“聪明”其本质是皇权。集权制度发展到明朝,皇权已占据了绝对优势,外朝以及地方缙绅大户根本无从抵抗。朱厚璁这个未成年光杆用他的实际经历,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09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世宗朱厚熜的皇后们的悲剧
...为一往情深的正面典范。然而就在这些深情的帝王中间,明世宗朱厚熜是显得如此的与众不同。这位素以“白眼狼”著称的刻薄皇帝,前后共册封了三位皇后,可惜结局均以悲剧而告终。今天笔者就
2023-10-29 07:39:00
嘉靖帝的权力之路:与大臣们的较量与斗争
...为接近,遂以“兄终弟及”的原则立次子朱厚熜为嗣,即明世宗。此时的朱厚熜刚刚满十四岁,武宗的母亲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认为朱厚璁年纪不大不小,而且他老爹家朱祐杬已故,没有太大的
2023-11-08 15:53:00
明孝宗独宠一生的张皇后结局如何
...耳光,但是明孝宗却选择了静静的听。要是将明孝宗换成明世宗,估计她不死也得残废。要知道明世宗就因为皇后瞪了他一眼,当即就要弄死皇后,吓得皇后直接流产。张氏兄弟都已经敢侵占民田,
2023-06-08 15:42:00
太庙变迁:明仁宗牌位移出背后的宗法与政治考量
...史中,太庙也曾经历过一些变迁。嘉靖元年(1522年),明世宗朱厚熜继位后,对太庙进行了调整,将明仁宗朱高炽的牌位移出。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间较短,仅有一年(1425年),但
2024-03-03 14:45:00
朱厚熜自己的陵寝究竟在哪里,陈皇后有没有与他合葬呢
...不令其先居幽室,钦此。”—《谕对录》陈皇后画像按照明世宗原来的意思,陈皇后身染恶疾,应该远离祖宗陵寝,将其葬于金山即可。所谓的金山,位于今北京石景山区,在明代是埋葬皇子、亲王
2023-06-21 16:21:00
伏阙谏诤和进谏一样,都是是指臣子们跪伏在皇宫门前,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姿态对皇帝进行激烈劝谏的举动。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伏阙谏诤的事情屡有发生。明代官僚士大夫的伏阙谏诤活动,尤为惨
2023-04-16 21:54:00
明世宗朱厚熜薄情寡义,喜怒无常,把自己的皇后一脚踢死
明世宗朱厚熜是个喜怒无常的皇帝,或许这与他早年生活环境有关。不说别的,就说他的三位皇后,就没一个善终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朱厚熜的第二位皇后,张皇后。在见到宫女张氏之前,朱厚熜本来
2023-01-04 20:33:00
嘉靖皇帝竟一度锐意改革,影响有多大
...,以翌年为嘉靖元年(1522年)。这便是在位长达四十五年的明世宗。②在通常的情况下,新掌权的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心,总要做些兴利除弊的表示。而正统、景泰、成化、正德年间的多次农民
2024-06-18 15:15:00
嘉靖皇帝是如何拿捏手下大臣的
明世宗朱厚熜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他与前任不同的地方在于,身为一名国家管理者,他几乎从来不上朝堂处理政务,而是躲在自己的深宫里炼制道教丹药,企图长生不老,当朝政务几乎全部交由内阁首
2023-07-04 22: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