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渭南日报
李力鹏医生团队在我市率先将神经探测仪应用于喉返神经相关手术 通讯员 侯军锋 摄
本报记者 张晓玲
“它”是什么?“它”是神经探测仪及其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有了“它”,在甲状腺及食管癌手术中可以提早发现和保护喉返神经,减少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避免患者手术后声音嘶哑、失声、呼吸困难、窒息、呛咳等现象发生。
……
3月25日,记者走进渭南市第二医院,就“神经探测仪在甲状腺及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采访了该院肿瘤胸外科主任李力鹏和他的团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渭南市首例神经探测仪在甲状腺及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分别于2023年2月7日和2024年1月25日由李力鹏医生团队实施,截至目前分别进行了34例和9例。
“为什么要引进‘它’?”记者问。
“过去,在甲状腺及食管癌手术中千小心、万小心,手术后患者声音或多或少都有小变化。单侧手术,可能会出现声音嘶哑,像破锣嗓子,两侧手术,可能会失声,更严重的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等,得三个月到半年才能恢复,但声音回不到原来的清亮,更甚者可能需要永久性气管切开。”肿瘤胸外科副主任郝涌琦说。
“如何避免,或者减少此类现象发生?我们查阅相关资料,和业内专家探讨、交流,多方考察、研究,方才配置设备、引进技术。”李力鹏说。
回放手术视频可见,若神经探测仪屏幕上无肌电信号波和提示音,则说明此处无喉返神经;在进一步探查中,若出现矮小的锯齿状波形且神经探测仪发出“嗞、嗞”的嘈杂声,说明探针已靠近喉返神经区域;当探测到喉返神经时,神经监测仪会显示明显的肌电信号波形,并发出有规律的“嘟、嘟”的提示音,此时应小心暴露神经并注意保护、避免损伤。
“它的应用,对术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力鹏说。
打开第一位使用神经探测仪的患者病历。患者牟女士吃饭哽噎,查胃镜未见异常,超声检查发现是甲状腺双侧结节,右侧怀疑恶性,于是住院治疗,病理穿刺活检诊断为甲状腺右叶乳头状癌,然后施行“腔镜甲状腺右叶及峡部切除+右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郝涌琦告诉记者,神经非常敏感,不能骚扰,更不能碰,骚扰了会水肿,碰了声音会嘶哑。如果误伤或断了可以说是灾难性的,虽然接上了,但大部分患者恢复都不理想。神经不可再生,所以做手术时,需万分小心。有了神经探测仪就能提早得知此处有神经,在组织分离时提早做好保护措施,特别是清扫淋巴结时,可以清扫得更干净,同时还不伤害神经。
手术后第二天查房时,患者牟女士的声音和手术前基本没有变化,这让李力鹏医生团队感到非常欣喜,并坚定了将此技术进一步应用到食管癌手术的信心。
随着时间顺序翻阅电子病历,鼠标停留在2024年1月25日,这是一例“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食管管胃颈部吻合手术”。
“这个手术难度比较大,单说食管癌根治术,在完整切除病变的同时,最关键的技术就是清扫喉返神经两侧的淋巴结。”李力鹏说。
“手术后,患者情况如何?”记者问。
“从患者手术后声音临床监测来看,声音和手术前没有变化。从喉镜、气管镜检查看,喉肌功能、声门活动等和手术前没有变化。”郝涌琦说。
神经探测仪及其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再次手术及变异神经、网状神经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同时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李力鹏医生团队表示,他们将不断探索新领域、开展新技术,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技术服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6 06: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