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850年,向荣带着3万兵马来到广西,镇压天地会起义。此时,洪秀全、杨秀清发动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清朝才调整作战方向,进攻紫荆山。

向荣来广西之前,金田起义已经在酝酿,各地发起团营。但是,清朝貌似对此一无所知,没有察觉到洪杨准备发动起义,这又是为何呢?清朝的“疏忽”,让拜上帝教得以发展壮大,成为燎原之势。当然,清朝的“疏忽”的原因比较复杂,大概可以归纳为三点。首先,冯云山很有智慧,没有多少过激举动,让清朝放松戒备。太平天国,冯云山是实际创建者,从招募人员到规章条例的制定,以及如何发动起义,都是冯云山在运作。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前期办事,都是南王,谋划建立国家,也是南王。金田起义之前,除了首义六人,其余都不知道。”从李秀成的自述中可知,冯云山做事非常聪明,没有暴露力量,也不会让清朝得到相关的消息。那么,冯云山是如何做到的呢?很简单,就是尽量避免与当地士绅产生冲突,维持秩序而已。紫荆山期间,冯云山经常跟读书人交流,与他们谈论天下大事,并约束拜上帝教的举动。对士绅阶层信奉的东西,冯云山都理解,也不会破坏,这就给人一种假象:冯云山是清朝的臣民,安分守己。冯云山此举,效果非常明显。洪秀全来到紫荆山,采取过激举动,导致冯云山被逮捕入狱,拜上帝教一度群龙无首。问题来了,清朝为何放了冯云山呢?除了杨秀清“科炭”筹款,更多的是桂平知府没有“证据”,只能打发冯云山回原籍。清朝抓捕冯云山时,洪秀全还跑去广东,希望两广总督耆英能遵守规则,放了冯云山,允许拜上帝教发展。试想,如果清朝察觉到起义,洪秀全还敢去广东吗?冯云山的智慧,不但救了他一命,也让太平天国避免胎死腹中,从而得以发展壮大,并具备起义的条件。低调做事,图谋发展,冯云山做到了,这就是他的能力。其次,天地会起义、土客之争,为金田起义做了掩护。如果是盛世,广西一片太平,冯云山也折腾不起来,或者太平天国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就被扑灭,但现实并非如此。

清朝建立后,明朝余部继续抗清,分散在大江南北。吴三桂擒拿永历帝,将其绞死在昆明,但抗清的力量依然存在,天地会就是典型,他们以“反清复明”作为口号,长期与清朝交战。入关至今,清朝已经存在两百多年,天地会也闹了两百多年,谁能没能将对方彻底打垮。天地会平时从事生产,一旦清朝统治衰落,或者贪官污吏横行,他们会立刻活跃。晚清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广西、广东、湖南的天地会很活跃,他们多次发动起义。例如,湖南的雷再浩起义、李沅发起义,广西的陈亚贵、张嘉祥、罗大纲、张钊,等等。天地会是清朝的劲敌,他们活跃起来,吸引了朝廷的注意力。林则徐督师,目的也是消灭天地会,而不是太平军。林则徐病逝时,还没金田起义,清朝并未意识到真正的劲敌是洪杨。向荣进入广西,也是对付天地会,只是金田起义爆发,还建太平天国,动静闹得太大,清军才注意到他们的存在,却为时已晚。可以说,天地会起到了掩护的作用。当然,天地会的这些武装,后来部分参加太平军,例如罗大纲。有些则接受清朝的招抚,成为太平军的劲敌,例如张嘉祥,后改名张国梁。罗大纲、张国梁都是名将,威震大江南北。土客之间矛盾,也是由来已久,资源有限,生存艰难,清朝有意识地利用,都是促成他们冲突的原因。此时,再加上天地会起义,清朝也是焦头烂额,岂能有精力去管洪杨这伙人。李秀成自述中,对金田起义是这么说的:“土客之间,团练与拜上帝教,彼此都相互争斗,因而才出现起义。”要知道,太平天国首义6人,包括骨干力量,就是客家人。纷繁复杂的局势下,冯云山又懂得灵活应对,低调处理各种关系,清朝很难发觉他们的活动。可以说,时势造英雄,而英雄则推动了局势的发展与变化。最后,清朝缺乏能人,尤其是总督、巡抚,以及朝廷大员,有眼光的不多,对时局的敏锐度不够。当然,也可能是他们想息事宁人,不想给自己添麻烦。客观说,冯云山的活动,清朝官员真的没什么察觉,却不代表没有人不知道,可惜他们是“小人物”,说不上话。例如,王作新,金田地区的团练首领,眼光比广西巡视劳崇光、郑祖琛,以及桂平知府一伙强多了。拜上帝教刚一有规模,冯云山也妥善处理各方关系,但王作新就看到了问题,并告知桂平知府,说他们迟早会起义,应该果断将其扑灭。

冯云山两次被抓捕,都是王作新带人,只是第一次被人半路抢了回去而已。冯云山入狱后,王作新也是要求立刻集中兵力,对紫荆山基地围剿,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但桂平知府不同意。后来,桂平知府苦于没有“证据”,且杨秀清又送来银子,就放了冯云山,将其打发回广东。谁知,冯云山能力太强,将押送他的兵丁说服,一起参加了拜上帝教。清朝的“疏忽”,给了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发展壮大机会。但是,金田起义还是有点“着急”了,如果继续潜伏一两年,招募更多兵马,说不到太平天国就成功了。1851年,金田起义,包括家属在内,太平军才2万人,未免太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0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