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北王韦昌辉:勇敢、忠心、讲义气,却也是一个悲剧人物。韦昌辉之死,兄弟间手足相残,诉说太平天国的辛酸。一、毁家纾难,支持金田起义,韦昌辉出资最多说起韦昌辉,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天京事变”,北王滥杀无辜,数万太平军将士死于非命,他是太平天国的罪人。
不能否认,天京事变的扩大化,韦昌辉逃不了干系,但并非负主要责任。从金田起义到天京事变,有关韦昌辉的“缺点”记载,几乎没有。忠王李秀成,他在自述中“大吐苦水”,对北王韦昌辉也是正面评价居多,“能征惯战,有见机灵变之才”,说他头脑灵活,能打仗。广西提督向荣,率兵征讨太平军,一度将韦昌辉视为“贼首”,说他是太平天国的实际掌舵者。向荣这么一说,并非不了解敌情,而是韦昌辉能量太大了。都知道,太平天国实际缔造者是冯云山,没有他深入不毛,在紫荆山区开拓根据地,就不会有金田起义。冯云山能成功,韦昌辉是关键人物,他出资、出力,功不可没。冯云山抵达紫荆山时,都是“单线”发展拜上帝教,一对第一进行工作,将他们拉进来。几年时间,冯云山发展了3千多人,这是太平天国的骨干力量,杨秀清等“首义五王”,都在里面。紧靠3千人,就能发动起义吗?答案是否定。1849年之后,拜上帝教的人数突然达到数万人,两年后就能发动起义,兵器、钱粮、物资,样样不缺,究竟是如何做到呢?韦昌辉,金田人,大财主,资金雄厚,家族背景强大。冯云山第二次从广东来到桂平时,夜宿韦昌辉家,与他彻夜聊天。次日,韦昌辉决定参加拜上帝教,支持冯云山的事业。韦昌辉“入股”,对拜上帝教而言是大好事。有韦家的财力支撑,拜上帝教如同井喷式发展。金田起义所需要的武器、枪炮、弹药、粮食、物资,都是经过韦家操办。起义前,韦昌辉“毁家纾难”,变卖全部家产充入“圣库”,与大家一起分享,不留一丝一毫。再则,韦昌辉带来3千人马,都是他亲朋好友,给金田起义注入强大的动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韦昌辉搞定了太平天国的“后勤”,是大功臣。此外,韦昌辉实力强悍,是冯云山对付杨秀清的筹码,用来平衡各派力量。二、征战沙场,勇猛刚强,又有谋略,负责天京防御带兵打仗,也是韦昌辉的长项,他具有统帅的才华。也许有人会说,太平天国的许多重大军事行动,都不见韦昌辉的踪影,凭什么说他能力强悍?天京事变之前,太平军东征、西征、北伐,以及著名的庐州之战、武昌之战、九江之战、田家镇之战、湘潭之战,都没韦昌辉的戏份。戏份不多,并非韦昌辉不行,而是杨秀清打压北王,害怕他提高威望。太平天国内部斗争非常激烈,韦昌辉前期表现抢眼,萧朝贵阵亡长沙后,他被打压了。“天父”杨秀清身体不好,“天兄”萧朝贵经常下凡,处理军国政务。韦昌辉与萧朝贵关系好,是西王的铁杆亲信。太平天国早期,萧朝贵带兵打仗,韦昌辉表现机会非常多。1851年1月,金田起义爆发,韦昌辉就是前锋大将,猛将罗大纲后来也受其节制。大湟江之战、官村之战、中平之战、永安突袭战、大垌之战、湘南之战,韦昌辉每次都冲杀在前,所向披靡。1852年10月,萧朝贵在长沙阵亡,“天父”杨秀清没了制衡,他有意识地打击西王集团,韦昌辉被“雪藏”起来。定都天京后,韦昌辉负责京师防御,北王兵马遍布京城内外。1853年6月,太平军西征,朝臣推选韦昌辉,但杨秀清不给。杨秀清不想让韦昌辉、石达开立战功,对自己构成威胁,“王爵”不参与西征、北伐、东征。胡以晃、赖汉英在南昌城下遇到挫折,朝臣又建议派韦昌辉去督师。杨秀清还是不答应,改派韦昌辉的弟弟韦志俊前往南昌,后来夺取九江、湖口、汉阳,三次镇守武昌。
1854年2月,西征战场再次告急,朝臣推举韦昌辉,杨秀清不给,而是派林绍璋去湘潭。结果都知道,林绍璋在湘潭惨败,损失2万精兵,湘军得以崛起,李秀成将其视为“十大错误”之一。林绍璋战败,湘军反攻,杨秀清派秦日刚督师,10万大军在田家镇战败,湘军抵达九江城下,西征第一阶段成果丧失殆尽。此时,杨秀清才决定派“王”去督师,让翼王石达开节制前线兵马,取得湖口大捷。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达到军事上极盛。杨秀清为了夺取权力,取代洪秀全,将韦昌辉“支开”,接管京师防御工作,让北王去江西打仗。“雪藏”了差不多4年,韦昌辉再次出山,也是所向披靡,杀到瑞州城下,湘军坚守要塞,拒绝出战。可以说,韦昌辉很猛,打仗很有一套。三、忍受东王挑衅,甘愿替洪秀全受罚,对天王忠心耿耿韦昌辉地位显赫,能力强悍,家族背景了得,杨秀清十分忌惮。如此,韦昌辉成为杨秀清重点“照顾”对象,他动不动就表演“天父下凡”,杖责韦昌辉,让北王下不了台面。1854年夏季,天京水兵不满杨秀清残暴,又想返回湖北老家,起来闹事。北王麾下大将张子鹏残酷镇,压,湖南、湖北的水兵不满,便揭竿而起,双方相互厮杀。张子鹏“犯错”,韦昌辉得承担责任,但杨秀清“食言”是兵变的关键。杨秀清从武昌东征时,对湖南、湖北士兵许诺:“到了南京,你们就可以回家了,先借你们的船只用一下。”定都天京后,杨秀清“选择性忘记”承诺,将两湖士兵编入“水营”,让他们参加西征,去打湖南、湖北,这就不对了。两湖水兵去打两湖,打自己的家乡,谁会这么干,不闹事才怪。
杨秀清不可能“认错”,韦昌辉只能当替罪羊了,被杖责200大板,好几天都下不了床。当众杖责北王,赤裸裸地羞辱,韦昌辉埋下了仇恨的种子。1855年,杨秀清的小舅子抢夺韦家的田产,韦昌辉的哥哥不给,据理力争。杨秀清大怒,表演“天父下凡”,让韦昌辉亲手处死自己的哥哥。杨秀清挑衅,韦昌辉只能忍了,毕竟他是“天父”,是太平天国的精神纽带,不好当面翻脸。单纯看军事实力,韦昌辉及其家族掌握的兵马,完全能跟杨秀清掰手腕。杖责韦昌辉还不过瘾,杨秀清连洪秀全也不放过。1855年冬,洪秀全打算修缮天王府过冬,让宫女去劳动,杨秀清出面干涉,以“天父”名义,让洪秀全在自己面前跪下来,接受40大板。洪秀全给“天父”下跪也不是一两回,但说到“杖责”,还是头一次。洪秀全是君主,无奈没实权,杨秀清以“天父”名义杖责,也不敢反抗。关键时刻,还是韦昌辉出面,甘愿代替洪秀全接受惩罚。韦昌辉直言:“臣下不能好好辅佐天王,才有今日之事,都是臣的错误,甘愿受罚。”杨秀清目的达到了,见好就收:“洪秀全小儿,你已经认错,这40大板就先记下来,朕回天了。”洪秀全下跪的那一刻,诸侯王都在场,包括石达开,却没一人站出来。可知,大家十分畏惧“天父”,但韦昌辉甘愿受罚,可知他对洪秀全的忠心。四、起兵“勤王”,有所克制,终成替罪羊韦昌辉忠心耿耿,跟杨秀清矛盾又很深,洪秀全才决定让他“勤王”,从外地率兵返回京师,诛杀东王杨秀清,主导天京事变。李秀成自述中,韦昌辉、石达开支持洪秀全,三人建立起同盟,一起对付东王杨秀清。“北王、翼王密议,诛杀东王,及其兄弟三,原清、辅清,其余皆不得多杀。”
杨秀清嚣张跋扈,目无尊长,还想让洪秀全册封“万岁”,不臣之心明显。洪秀全是光杆司令,没有直属武装力量,天京城防都是东王人马,不是杨秀清对手。韦昌辉、石达开、秦日刚手握重兵,支持天王,这是洪秀全敢于动手,与杨秀清叫板的底气。没有诸侯王支持,洪秀全压根玩不转。1856年9月,韦昌辉率领3千兵马从瑞州赶回天京,星夜兼程。陈承瑢打开了大门,韦昌辉迅速抢占各条街道,构筑障碍物,阻挡东王援兵。一切准备就绪,韦昌辉率兵直奔东王府,踹开大门,朝着卧室杀去。杨秀清身体不好,手无缚鸡之力,当场被韦昌辉处死,“勤王”目的达到了。杨秀清死后,韦昌辉并没有立刻杀戮,而是有所克制,只是杀掉东王的儿子,并未滥杀。但是,韦昌辉注定不能封刀,“只杀兄弟三人”的协议,压根做不到。杨秀清是“天父”,是太平天国信仰的纽带,他不能有错误。洪秀全不可能发布圣旨,斥责杨秀清,承认事变的合法性,韦昌辉只能背锅。洪秀全一生,从未下旨斥责杨秀清,为了凝聚人心,洪秀全还把自己的第五子洪天佑过继给东王,承袭爵位。杨秀清的特殊身份,没人有愿意承担杀“天父”责任,石达开留在湖北,原因就在这里。洪秀全没有颁布“圣旨”,盟友石达开留在湖北,也不回来,这对韦昌辉而言是致命的。此时,东王杨秀清留在京师的兵马7千余人,装备精良,自己仅带3千人回来,胜算并不大,只能先下手为强,事边不可避免扩大。没有“圣旨”,韦昌辉就是杀害“天父”的凶手,就是乱臣贼子。盟友石达开不回来,与自己站在同一条战线,韦昌辉处境很孤立,只能放手一搏,最终败亡。
1864年7月,天京陷落,忠王李秀成被俘虏,写下数万言《自述书》,对诸侯王作了点评。北王韦昌辉“能征惯战,见机灵变之才”,并未说他有啥缺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2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