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商鞅、张仪等魏国人都去替秦国卖命,魏国为何留不住人才?
魏国曾经是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它已经强大了很长时间。在整个战国250多年的时间里,魏国有140多年是最强大的国家。即便秦国出现了大名鼎鼎的秦孝公,魏国的实力依旧碾压秦国。魏国的地理位置和外交环境都比秦国好...……更多
魏国出走九大人才,秦国成为最终赢家
...,也是电视剧中的搞笑担当!回归正题,春秋战国时期的魏国来源于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发动三家分晋。三家分晋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周围是秦国、赵国、韩国。魏国的处境可以说是非常不好。而魏文侯为了改变这...……更多
商鞅、张仪、范雎都是秦国的重臣,失势后的选择有何不同
...要谋反。商鞅听说秦惠王派人来抓自己,是带人撒腿就往魏国跑。虽然商鞅逃到了魏国,但由于当年他曾得罪过魏国人,因此,他又被魏国给押送回了秦国。走投无路的商鞅回到秦国后,便带领自己的手下真的造起反来,发兵攻...……更多
...惨呢?第四名,张仪:武王嬴荡即位后失宠,最终病逝于魏国相位张仪本为魏国安邑人,早年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后游历列国后入秦,受秦惠文王嬴驷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连横”破“合纵”,...……更多
秦国的崛起与统一:魏国人才的外流与秦国的吸纳
...。春秋末期,一个时代即将结束子夏作为一介寒儒进入了魏国。子夏是孔子的学生,是孔门十哲之一,这个长寿的老人与普通人相反,年龄越大思想越创新,且颇具异端色彩。魏、赵、韩三家作为晋的世家,在联合攻灭了智氏之...……更多
魏国为何在魏惠王时期走向了衰落
战国初期,魏国曾在风云变幻的大争之世中遥遥领先,由于率先实行变法,魏国在魏武侯时期一跃成为战国时期最强的国家,当时的魏武卒,百战百胜,令其它国家为之胆寒,一时之间天下无人与之争锋。因为强大的军事实力...……更多
魏国将秦国驱赶到洛水附近,为什么不直接灭了秦国?
...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春秋战国时期,魏国和秦国之间征讨不断,战国初期,魏国实力达到历史的顶峰,将秦国驱赶到洛水附近。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魏国并没有继续攻打秦国,而是就此收手。其实按照当时魏...……更多
商鞅,张仪,范睢,吕不韦和李斯,谁对秦国贡献最大
...之后经历了几代君主的动荡,国力已经大为削弱,甚至让魏国趁机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继位后,休养生息,想要收复河西之地,却直到死去都没能如愿。秦孝公继位,面临的考验还是挺严峻的,因为当时崤山以...……更多
这六大名相为秦国统一鞠躬尽瘁,却只有一人是善终
...卫国人,受到吴起的影响,喜欢法家刑名学说。他曾经在魏国,但不受重用,于是进入秦国。秦孝公非常尊重商鞅,以他为相,推行变法之术,改革户籍、军功爵位制度,重农抑商,制定严酷秦法,让秦国成为了强大富裕的国家...……更多
哪怕商鞅如此惨死,天下人才依然拥向大秦
...可这两个人,结局似乎也不太好,公孙衍在商鞅之后,从魏国奔赴秦国,很快被任命将军。《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犀首(公孙衍的别称,作者注),天下之善将也,梁王之臣也。”)于是,他大显身手,率领大秦精锐,向...……更多
聊聊秦统一六国的策略演变
...基础,更拥有了一支勇往无前的虎狼之师。秦国的东面是魏国的黄河防线,西面和北面是游牧民族,南面则是无穷的山脉,因此秦国要想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必须向东扩展。 战国初期,魏文侯任用吴起为将,在河西修筑了一...……更多
魏国是战国首强和人才培育基地,为何没能统一天下?
魏国是战国第一强国,尤其是魏文侯时期,魏国人才辈出,君贤臣良,呈现出一派盛世景象。魏惠王初期,魏国还是当之无愧的战国霸主,但还是从魏惠王开始,魏国一步步走下坡路,最终被踢出战国行列强大的国家。在君主...……更多
张仪、商鞅、范睢算卖国求荣吗
...力,如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公孙衍,前脚刚帮助秦国击败魏国,攻取了河西之地,后脚就返回魏国,发起五国相王,以此联合多国合纵抗秦。但时人并没有觉得此举有何不妥,可见这在当时是非常正常的情况,这也在无形中深化...……更多
秦国和魏国打了上百年,魏国向秦国输送了三位旷世奇才
战国时期,魏国和秦国的矛盾很深。其实早在三家分晋之前,秦国和晋国就开始有了矛盾,矛盾的爆发点主要是河西之地,这个地区对于秦朝的重要性就像汉中对蜀国的重要性一样。三家分晋之后,从晋分裂出来的魏国为了向...……更多
秦国的外客相邦成了高危职业,盘点秦国结局最惨的三位外客丞相
...,权力甚至比相邦还大)商鞅谋反,最终商鞅被车裂。2.魏国人张仪:公元前328年刚刚入秦没多久的张仪被秦惠文王任命为相邦,前323年被罢相,前317年第二次任秦相,前311年惠文王去世,秦武王即位,张仪回到魏国不久后去世...……更多
为何秦国能够从边陲小国、弱国,发展到能够一举荡平天下
...笔者就要给大家说明一下秦国的强盛的原因。秦孝公任用魏国士子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彻底在秦国废除了陈旧且落后的世卿世禄制。并且逐步的在秦国建立新的制度,将秦国的王权进一步的提高,形成了一个专制主义的中央...……更多
地缘政治视角下,魏国迁都大梁的得与失
国都即国运,这是历史的铁律。梁惠王九年(前362),魏国将国都由安邑迁到了大梁。注意,按照司马迁的记载,魏国迁都是在商鞅打败魏军魏国献出河西之地后出于恐惧之心故而迁都大梁的。实际上,按照《竹书纪年》的记...……更多
商鞅、张仪、魏冉和范雎,他们对秦国都做出了哪些贡献?
...领秦国走向强大商鞅刚到秦国时,秦国还是末流国家,被魏国压迫的喘不过气来;商鞅去世时,秦国已成为天下最强大的国家,仅仅二十年间!商鞅通过变法,改变了秦国贫困、疲弱的局面。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废井田、重农...……更多
诸侯第一次合纵攻秦占据天时地利却失败了,错不在公孙衍
...也多以犀首论之。公孙衍的一生,可谓是异常精彩的,从魏国到秦国,再到魏国,再到韩国,皆有他的身影,并且整个战国的局势,也被公孙衍的活动影响着,那么公孙衍是如何翻云覆雨的呢?公孙衍事秦攻魏。公孙衍是魏国人...……更多
秦国的崛起与魏国人的贡献
...代齐之后,当时中国的局势更加混乱。从晋朝分裂出去的魏国频繁的攻打西部贫国秦国,还一度攻占了河西之地,在河西之地屯兵建城,让秦国很难堪。秦国虽然也想要夺回河西,教训一下魏国,但是无奈魏武卒太过强大,秦军...……更多
...攻,秦国针对六国的扩张战略逐渐成熟。商鞅孤立、打击魏国策略秦魏疆界相交,两个相争多年。秦国经商鞅变法后,实力迅速增强,秦孝公急欲向东扩张,遂采取中立楚韩,联合齐赵,孤立打击魏国的外交策略。同时,商鞅还...……更多
...文王急需一位具有天下格局的战略家辅佐。就在这时,在魏国郁郁不得志的犀首公孙衍入秦,受到了秦惠文王的礼遇,直接被拜为继商鞅之后的秦国第二任大良造。要知道此时的秦惠文王并未在秦国开始爵职分离的改革,也还未...……更多
战国时期魏国衰弱与他有关,逼走一位军事家,放走一个改革家
...主,但后来随着晋国的衰弱,从晋国中又先后分出赵国、魏国、韩国,在得到周朝认可后,这三个国家也跻身强国之列,都成为战国七雄。赵国、魏国、韩国虽然同出于晋国,但这三个国家各不同,特别是魏国人才众多,成为当...……更多
秦国的四位“大良造”除了商鞅,你还知道谁?
...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商鞅初期在魏国为官,不过,他在魏国没有获得重用。于是,商鞅离开魏国,前往秦国。在获得秦孝公的赏识后,商鞅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更多
秦孝公与秦惠文王对秦国一统天下的贡献
...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早在秦孝公继位的时候,秦国经历了自秦厉共公之后几代君位动荡,国力...……更多
唯一可以与秦国交锋的赵国,有机会统一六国吗?
...不是因为天下人才齐聚秦国嘛!商鞅来自卫国,张仪来自魏国,公孙衍来自魏国,范雎来自魏国,吕不韦来自卫国,李斯来自楚国,蒙骜、蒙恬家族来自齐国。总之秦国吸纳了大量战国人才,这才使得秦国实力雄厚,成为了列国...……更多
魏国的人才如果没有流失结果会怎样
魏国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随即周显王二十五年(前344)魏文侯在安邑称王,国祚179年。其领土包括现在的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东部、河北南部...……更多
秦孝公的求贤令“与之分土”有多吸引人?商鞅冲着这点去了秦国
...打破了奴隶社会任人唯亲的选才标准。而对于战国初期的魏国来说,它的称霸之路就离不开人才,确切地说是布衣英才,比如说主持变法的李悝,比如说攻灭中山的乐羊,再比如训练出魏武卒的吴起,皆是布衣中的佼佼者。那么...……更多
张仪与公孙衍:战国连横与合纵的真正创始人
...公孙衍才是合纵策略的倡始者;与张仪一样,公孙衍也是魏国人。商鞅死后,公孙衍被秦惠文王任命为大良造,积极谋划,向魏国发起攻击。当时魏国在与齐国的马陵之战中,魏国10万大军被齐国全歼,实力大减,秦国乘势进攻...……更多
张仪:从秦国相位到魏国流亡的纵横家
...秦国争取时间,可是商鞅最后被车裂,而张仪却被迫逃往魏国。张仪为秦国操劳了半生,为何到了晚年却被秦武王赶走,这其中究竟是一场误会,还是有人存心设计?张仪的出走对自身和秦国到底是福还是祸?为报复投身秦国苏...……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吉林机器制造局旧址:“老厂新生” 焕发活力本报记者 裴雨虹吉林市,一个名字里藏着故事的地方。1673年
2024-06-25 02:36:00
中国民间的皮影造型艺术
本文转自:甘肃日报【重推】中国民间的皮影造型艺术环县道情皮影 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中国皮影之乡”环县风光 资料图王杰文魏力群是中国皮影艺术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
2024-06-25 06:36:00
福州永德会馆:见证“无永不开市”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王春泉 张丽婷永德会馆正面图会馆是中国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各城市设立的联络机构,主要以馆址的房舍供同乡
2024-06-25 07:16:00
鳌峰书院:清代城郊型书院园林建置的起点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杨陈宸 杨静鳌峰书院现存的假山与亭在福建诸多书院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四大书院”之首的鳌峰书院,鳌峰书院是由理学大家张伯行创建的集教
2024-06-25 07:16:00
《近世社会的形成》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近世社会的形成》王章伟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宋代是中国近世社会形成的关键时期,本书从“士族”与“民间信仰”两大范畴分析其中的巨大变化
2024-06-25 07:22:00
明成祖朱棣有哪些轶事典故
朱棣,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在位共二十二年,年号“永乐”。朱棣早年封燕王,后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
2024-06-24 21:53:00
陈友谅为何会与朱元璋在水上进行决战
鄱阳湖之战又称鄱阳湖水战、鄱阳湖大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
2024-06-24 21:55:00
朱元璋的子孙真的吃垮了大明江山吗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宋、元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主弱臣强”,朝廷得不到宗室藩屏。以史为鉴,太祖制定了一套封藩制度,并从洪武三年开始
2024-06-24 21:55:00
诸葛亮并没有杀马谡,马谡到底是怎么死的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记载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精彩故事,以至于至今的民间戏曲,和人们的口口相传都认为诸葛亮真的斩了马谡
2024-06-24 21:56:00
明朝阉党焦芳,为何最后竟能善终
焦芳,字孟阳,河南泌阳县人(今属河南驻马店),明朝阁臣、阉党。明朝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
2024-06-24 21:57:00
简介明朝开国名将邓愈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1:57:00
历史上徐寿辉是什么人
公元1364年,惊天动地的鄱阳湖大战最终落下帷幕,仿佛是三国演义的再现,铁索连环和火烧赤壁终归扭转了战局,陈友谅这个罕见的强人终于倒下
2024-06-24 22:00:00
简介明朝著名宦官王振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2:01:00
嘉靖的3个皇后为何结局一个比一个惨
嘉靖从小就很聪明,父亲教他读书,几次下来他就会背诵了,后来稍微长大一点,父亲便让他学习参加王府的祭祀和典礼,因此他对各种礼仪和规范流程十分熟悉
2024-06-24 22:02:00
简介明初重臣杨士奇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2: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