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魏国将秦国驱赶到洛水附近,为什么不直接灭了秦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8 17:59:00 来源:戏说三国

文章字数4157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春秋战国时期,魏国和秦国之间征讨不断,战国初期,魏国实力达到历史的顶峰,将秦国驱赶到洛水附近。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魏国并没有继续攻打秦国,而是就此收手。其实按照当时魏国的实力,是可以继续攻打的,即使灭不了,也能让秦国的实力受到根本性的重创。

因为魏国错失了这一次良机,秦国得以继续发展。之后秦国历经六代的明君,加上贤臣良将的辅佐,最终一统天下。

那么,为什么魏国没有在自身最强大的时候灭掉秦国,魏国最终的失败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魏国将秦国驱赶到洛水附近,为什么不直接灭了秦国?

河西之地的反复争夺

秦魏两国之间的征伐,和一个战略要地有关,这个地方叫河西之地。自春秋开始,两国就因为河西之地的归属权而多次发生战争。

在三家分晋以前,秦国和晋国有关河西之地的战争就有很多,其中最为著名一场战役的就是崤之战。

这是秦国君主秦穆公听信了间谍的话,打算趁着晋国新君即位之初政权不稳的机会攻打郑国。然而这件事意外被一个商人知道了,这个商人骗过了秦军,回去就给郑国和晋国报信。

晋国君主得知这件事之后非常生气,认为秦国实在是欺人太甚。确实,对于晋国而言,郑国的存亡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虽然晋国和郑国之间不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但是如果郑国被秦国灭亡,那晋国绝对不会坐视不理。

秦国在攻打郑国没有取得效果之后,就班师回国,然而在回去的途中,也就是在崤山附近,遭到了晋国军队的伏击。

魏国将秦国驱赶到洛水附近,为什么不直接灭了秦国?

秦国在这一战中损失很大,也就丧失了争夺河西之地的能力,后来也因此引发了秦国的内乱。崤之战是秦魏两国开始频繁争夺河西之地归属权的开始,即使是三家分晋之后,魏国也将河西之地的归属权争夺当作国家的国策来实行的。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

实行改革,魏文侯大败秦军

三家分晋之后,魏文侯认为河西之地是魏国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此时的魏国和秦国各自占据了河西之地的一部分,在魏文侯的眼中,河西之地被秦国占据,就好像在魏国的心中插了一把尖刀,是无论如何都要解决的。

不过魏文侯并没有着急立刻做这件事,而是选择先改革政策壮大自身实力。魏文侯任用了李俚和吴起等人实施改革,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不久后,魏国的改革完成,此时的魏国在政治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军事上也有了可以以一当十的魏武卒,基本上没有任何军队能和同等数量的魏武卒战斗。

魏国将秦国驱赶到洛水附近,为什么不直接灭了秦国?

魏国实力大涨,野心也随之增长。

做完这一切之后,魏文侯着手部署争夺河西之地归属权的问题。

经过数年的战斗之后,魏武卒在对秦国的征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魏武卒对上秦兵几乎是碾压式的胜利。

在魏国的连续攻击之下,秦国惨败,最终不得不放弃河西之地退守洛水,河西之地成了魏国的领土。

灭国乃是下下策,齐国深受其害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魏国却没有继续大规模进攻秦国,按照魏国的实力,他们是可以这么做的。那么为什么他们没有继续攻打下去呢?

魏国没有继续攻打秦国的第一个原因,是魏国只想要河西之地,此时的秦国虽然没有其余的大国那么强大,但是毕竟也是一个大国,想要彻底灭亡秦国,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这对魏国来说是不可取的,这会让魏国得不偿失。

魏国将秦国驱赶到洛水附近,为什么不直接灭了秦国?

三家分晋之后,魏国地处四争之地,基本上没有天险可以守,对于其他国家,魏国只能用以攻代守的方式来维护国家的安全。因此魏国的敌人并不只有秦国一个,魏国的主战场在东边,最需要解决的其实是东方诸国对魏国的威胁。

如果魏国为了灭掉秦国而倾尽全力,那其他六国很有可能趁着魏国国力空虚而背后捅刀子,魏国担不起这个风险,稍有不慎就是灭国的下场。

所以对魏国来说,只要拿到了河西之地,秦国对于魏国的威胁就大大降低,魏国就可以安心和其他大国争霸。

魏国没有灭亡秦国的第二个原因,是此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这么做。就算是魏国有灭亡秦国的能力,魏文侯也不会这么选择的。

一旦秦国被魏国灭亡,魏国就会众矢之的,其他的国家就会将魏国视为最大的敌人。魏国连秦国这样的大国都可以灭亡,那么其他国家魏国也是可以灭亡的。

魏国将秦国驱赶到洛水附近,为什么不直接灭了秦国?

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其他大国就会联合起来抵抗魏国,甚至有可能合纵攻打魏国。魏国有灭亡秦国的能力,但绝对没有以一敌五的实力。所以魏国是不敢做得太过分的,灭国是一把双刃剑,很有可能伤到自己。

对于灭国的巨大危害,在齐国身上有了现实的佐证。秦昭襄王时期,齐王没有把控住自己的欲望,听信了苏秦的建议灭亡了很富有的宋国,结果因此惹恼了其他大国。

五个大国在苏秦的撮合下,形成了合纵联盟讨伐齐国。五国联军在燕国名将乐毅的率领下,攻破了齐国的国都,齐王身死,齐国自此元气大伤。

“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

虽然后来有田单复齐,但齐国已然失去了和其他大国争霸的能力。

强大如齐国,只是灭了一个富有的宋国,就被五国联盟击败,要是灭了一个更大的国家,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魏国将秦国驱赶到洛水附近,为什么不直接灭了秦国?

魏文侯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才只夺取了河西之地,灭国是下下策。并且对魏国以及其他中原地区的大国来说,他们在心里是看不起秦国的。在中原争霸的阶段,秦国几乎是没有什么出场的机会,即使是有秦穆公时期的强大,但也被晋国挡住无法东出。

在中原诸国的眼中,秦国和蛮夷其实没有区别,他们对秦国的土地没有太大的兴趣。此时各个诸侯国最关心的事情是如何在中原地区称霸,而不是灭亡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的秦国。

在当时,就连各个诸侯国之间的会盟,他们都是不带秦国的,可见各国对于秦国的轻视程度。

魏文侯不辨忠奸,人才开始流失

魏文侯不灭秦国是出于对实际情况的考虑,那为什么魏文侯之后的君主没有做成这件事呢。历史事实告诉我们,魏国自魏文侯之后就进入了无休止的衰落期,这个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秦国又是怎样强大的?

魏国将秦国驱赶到洛水附近,为什么不直接灭了秦国?

不得不说,秦国的崛起完全得益于魏国。在秦国强大的过程中,许多出身魏国的人或者在魏国没有得到重用的人,大都在秦国得到了重用,而且一展宏图。

魏国的衰落是从魏文侯开始的,他执政初期还比较能够分辨出贤良和小人,因此魏国才得以强大起来,并拥有和其他诸侯争霸的实力。

然而到了魏文侯执政的中后期,由于大臣李克和丞相王错的诋毁,魏文侯开始疏远吴起。

魏文侯已经清白不分了,不过吴起并没有直接离开,他认为这种情况只是一时的。

然而事情的发展偏离了吴起的预估,魏文侯始终没有改变对他的态度。失望至极的吴起离开了魏国,他打算去楚国实现自己的宏图伟业。

魏惠王以后,人才几乎全为秦国所用

等到了魏惠王时期,人才流失的情况就变得更加严重,而且这一时期是魏国人才流失最多的一个时期。

魏国将秦国驱赶到洛水附近,为什么不直接灭了秦国?

第一个最重要的人才就是商鞅,商鞅是卫国人,为了自身的发展,他来到了魏国,然后遇到了赏识他的公叔痤。

公叔痤很清楚商鞅的才华,所以打算让商鞅为魏国所用,但魏惠王并没有重用商鞅。公叔痤十分失望,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举荐商鞅。

这样的人才,要那么为己所用,要么就不能让他想去哪就去哪。这是战国而不是太平之年,去了别的国家是就是给自己捅刀子。

对于公叔痤的建议,魏惠王是半点都没听进去,公叔痤死后,魏惠王依旧我行我素。不久后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商鞅听说后就去了秦国,随后成为秦孝公的左膀右臂。

后来秦孝公支持商鞅实行办法,秦国一改往日的衰败,实力迅速壮大起来。

第二个重要的人才是张仪,张仪是魏国人,但是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用。张仪很失望,于是在各国游学,最后遇到了求贤若渴的秦惠文王。张仪拜为秦国相国之后,开始大展身手,这个魏国没有重用的人,在秦国建立了许多人无法做到的事业。

魏国将秦国驱赶到洛水附近,为什么不直接灭了秦国?

张仪在秦国担任丞相期间,为秦国制定了很多外交上的政策,在军事上也有不小的建树,甚至从楚国那里骗了不少的土地。然而这样的人才,魏国却没有重用,反而白白送给了自己的对手秦国。

在魏惠王时期,还发生了桂林之战和马陵之战,导致魏国国力大跌,魏武卒几乎损失殆尽。魏惠王重用军事家庞涓,从而丢掉了更好的军事家孙膑,他没有杀掉装疯卖傻的孙膑,反而把这位军事大才送给了齐国。其结果就是庞涓兵败自杀,魏国国力大损。

在魏惠王之后,魏国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差,人才流失程度也是更为严重。

其中比较重要的人才就是范雎,范雎是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他是个有才的人,但是因为长相不够出众,因此没有得到重用。

范雎的才华是在一次外交中展现的,他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让齐王都十分震惊,希望范雎能够为齐国效力,然而这个请求被范雎拒绝了。

魏国将秦国驱赶到洛水附近,为什么不直接灭了秦国?

回到魏国之后,范雎竟然遭到了魏王的怀疑,范雎那是一百个冤枉,他是为了魏国才拒绝了齐王的邀请,可谁想到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范雎最后以一种屈辱的方式进入秦国,不久后,他遇到了赏识他的君主秦昭襄王,秦昭襄王此时正苦于不能控制外戚,范雎便以此为重点向秦昭襄王献上计策,秦昭襄王很欣赏范雎的才华,于是开始重用范雎。

在秦昭襄王执政时期,范雎推行的一系列了军事上和政治上的政策,其中有很多都是针对魏国的,很明显,这是范雎对魏国的报复,结果魏国的国力受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范雎的远交近攻政策,让秦国在兼并土地的同时,受到很小的威胁。

后来范雎使用离间计,使得赵国罢免了唯一可以用的廉颇。最终赵国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国举全国之力支持的战役最终成了赵国国力衰微的一大根本原因。

最后一位贤才魏无忌

魏国最后一个流失的人才,应该就是信陵君魏无忌了。这是魏国最后一个可以信任的人,然而魏国并没有这么做。

魏国将秦国驱赶到洛水附近,为什么不直接灭了秦国?

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无忌应该是最有才华的。窃符救赵,是信陵君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就,这一次事件,既保住了赵国,也维护了魏国的利益,否则赵国灭亡之后,魏国也就离灭国不远了。

可是魏国的统治者几乎没有人喜欢信陵君,因为在他们的眼中,信陵君的存在会妨碍他们在魏国的利益。

最后魏王彻底放弃了信陵君,免去了信陵君的大将军职位。这件事彻底伤到了信陵君,他已经看不到魏国的未来了。秦国一招反间计就能让魏国深信不疑,这对信陵君来说是天大的讽刺。失望至极的信陵君从此退出朝堂,再也不管魏国的死活。

不久后,信陵君去世。信陵君死后的第十八年,秦国出兵攻打魏国,魏国国都大梁被攻破,魏国随即灭亡。

人才永远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的优劣和数量的多少,往往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历史上的强国无一不是在贤君良臣的基础上得以建立的,国家如此,人也是如此,有时候选择其实更重要一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2 00:46:4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魏文侯是如何登上中原霸主之位的
...国的南面,魏国偏西,韩国偏东。魏国西边是一河之隔的秦国,北边是强大的赵氏,东边是新兴的韩氏,南边越过中条山和黄河是秦、楚、郑国拉锯争夺的陕地,魏氏被紧紧地裹在晋西南一隅。虽然
2024-04-19 13:18:00
第一次河西之战是怎么回事
战国时期,秦国与魏国为争夺关中河西地区爆发了大规模战争,前后反复交战数次,秦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恰逢魏国精锐丧失殆尽国力大损,最终秦收复河西,史称河西之战。第一次河西之战背景东
2024-06-28 14:27:00
魏国为什么能够成为战国第一个崛起的国家,他是如何崛起的?
...而魏国就是战国第一个崛起的国家,他是如何崛起的呢?秦国、齐国?算个屁战国后期的魏国与韩国并没有什么两样,说它是秦国的附属国家都不为过,要不然也不会仅仅只三个月的时间就亡国。但
2023-06-08 20:40:00
...秦帝国之裂变》的主题曲中所唱到的歌词。我们都知道,秦国商鞅变法的直接诱因是秦孝公在即位之初,被诸侯“相轻”,连会盟都懒得叫上秦国,一度将秦国视为了小国、弱国。年轻的秦孝公不甘
2024-06-02 20:38:00
导致魏国衰退的始作俑者,一连犯下三大错误
...练出来的魏武卒,自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以吴起为将开始,秦国就开始了它的噩梦,河西之地落入魏国之手,秦国节节败退之下只能退守至洛水,战略空间被急剧压缩,而吴起则出任西河郡郡守继
2023-04-17 09:55:00
魏国占领河西后为什么不直接兼并秦国
...继承晋国核心的河东地区,将河西全部并入魏国。此时的秦国,被压制在关中,隔着洛水与魏国对峙。注意是隔着洛水,不是黄河。图-魏国夺取河西后疆域当时魏国的河西太守是吴起,魏国为什么
2023-05-17 19:33:00
秦国50万大军为什么会被5万魏军击败
...时期的著名武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四大名将,也即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李牧、廉颇。不过,他们主要活动于战国中后期。而在战国初期,吴起则是武将的代表人物。在为魏国效力期间,
2023-10-15 16:02:00
魏文侯的崛起:分散国土的强国之路
...了局面,魏国迅速成长为一个强国,称霸中原,甚至压制秦国数十年之久。一家独大的先决条件魏国最初在地缘环境方面的劣势十分明显,国土主要分布在如今河南省河内地区以及山西省的西南部分
2023-11-06 09:09:00
吴起传奇:从恶名昭彰到河西霸业
...说服了魏文侯。于是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将,并将他派往了秦国的西河地区,这也是魏文侯最头疼的地区。要知道秦国自秦穆公以后,穷兵黩武,一代不如一代。也正因为如此,其他国家都不愿意轻易
2024-03-08 05:4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从“战俘营”到“矿工墓” 那些无法磨灭的历史刻痕
)辽源,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土地上,辽源市二战盟军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与辽源矿工纪念馆遥相呼应,共同镌刻着反法西斯战争与日本侵略的深刻印记
2025-08-12 19:35:00
刚刚过去的休息日,晋阳古城考古遗址公园上演了两场专家“秀”。资深考古专家常一民、裴静蓉,分别带来精彩讲解,凭借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
2025-08-12 22:03:00
“火神爷”屡建奇功
清太徐手枪队队员。(资料图片) 抗日战争时期,清太徐有个手枪队,手枪队有个“火神爷”,神出鬼没在敌后搞突袭,舍生忘死阵前打鬼子
2025-08-12 07:06:00
玄武湖景区再添文化打卡点“中华美学之皇家园林”文化廊建成开放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玄武湖被誉为“金陵明珠”,早在六朝时期就是皇家园林湖泊
2025-08-12 07:47:00
中韩儒家经典研究论坛(2025)在孔子研究院召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汪泷 通讯员 李静8月8日,中韩儒家经典研究论坛(2025)在孔子研究院召开。本次论坛由孔子研究院
2025-08-11 11:20:00
潍坊:以笔墨重塑经学传统的时代魅力
鲁网8月11日讯(记者 王玉龙)8月10日,潍坊市美术馆内,一场以郑玄文化为主题的书法绘画创作展隆重开幕。这场由潍坊市委宣传部
2025-08-11 14:25:00
山东宁阳:烽火淬炼的红色热土与不朽英魂
鲁网8月11日讯这,是一封珍藏于山东档案馆的珍贵家书。时值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爱国青年朱蓂阶在信中写到“……大战即在日前
2025-08-11 15:37:00
8月10日,“河北五超”揭幕战上演现场版“长坂坡”,河北小学生踢球如赵子龙,勇猛闯关帅炸了!
2025-08-11 16:01:00
山河铭记|缴获6把日军军刀,是新四军东进抗日“第一枪”的荣耀
大皖新闻讯 近日,在重走新四军抗战路实地走访中,大皖新闻记者在庐江汤池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的一处展柜内,看到了6把日军军刀
2025-08-11 16:12:00
《治台良臣丁曰健》出版发行 丁曰健系清代治理台湾的安庆人
大皖新闻讯 由鹤远著作,线装书局出版的《 治台良臣丁曰健》日前出版发行。据介绍,丁曰健系清代治理台湾的安庆人。丁曰健(1800-1874
2025-08-11 16:13:00
从江岜沙“村T”精彩启幕
8月9日,贵州省从江县岜沙村“村T”正式启幕。岜沙村位于从江县丙妹镇西南面,距县城7.5公里,平均海拔500米,由大寨
2025-08-11 17:07:00
蚌埠汤和墓古迹园今起闭园
大皖新闻讯 对于近期要来蚌埠游览汤和墓古迹园的游客来说,可能是个小遗憾了,记者8月11日从蚌埠市文化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获悉
2025-08-11 17:24:00
今天19时,“河北五超”揭幕战正式开始,在文化市集上,赵子龙震撼登场,为“河北五超”加油。
2025-08-10 19:39:00
湖湘与皖江对话,共商长江大文旅
大皖新闻讯 8月9日下午,一场题为《嘉道湖湘近世派崛起与江南地区》的学术座谈会,在湖南金鹰影视城举办。此次活动,湖湘与皖江对话
2025-08-10 11:52:00
杭州日报讯 8月7日,“雅谊铁笔·楚天舒——中流印社社员作品展”在中国印学博物馆开幕。展览由西泠印社、湖北省文联指导,中流印社主办
2025-08-10 07: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