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张仪、李斯、商鞅、范雎,他们四人中谁的结局最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08 08:58:00 来源:戏说三国

战国时期,秦国作为当之无愧的人才引进大国,在人才引进和任用方面表现出色,然而这些人才的最终下场却大多不好,卫人商鞅、魏人张仪、魏人范雎、楚人李斯便是其中典型,那么这四人之中,谁的下场最惨呢?

第四名,张仪:武王嬴荡即位后失宠,最终病逝于魏国相位

张仪本为魏国安邑人,早年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后游历列国后入秦,受秦惠文王嬴驷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连横”破“合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避免了秦国因列国合纵而陷入连绵战争,因功受封武信君。

秦惠文王十四年(前311年),当张仪游说燕国返回秦国,然而未等抵达咸阳,秦惠文王便已去世,秦武王嬴荡即位。相对于极为赏识和重用张仪的秦惠文王,秦武王在作太子时便不喜张仪,再加上即位后多有大臣非议张仪,导致张仪迅速失宠。

张仪自觉失去宠信,再加上经常受到大臣诋毁,害怕被杀的张仪遂借着齐国派人来责备自己的机会,向秦武王献策,表示自己愿意前往魏国,将齐国的仇恨引向魏国,而使齐国出兵攻打魏国,秦武王便可趁机攻打三川,进而直逼周王畿,秦武王于是命人送张仪至魏国。

张仪至魏后,齐国果然出兵攻魏,张仪则出谋划策巧使齐国退兵,魏王则以张仪为相。秦武王二年(前309年),出任为相一年的张仪,最终病逝于魏国。张仪不仅是善终,而且病逝于魏相高位,也算是落叶归根了。

第三名,范雎:预感不妙主动请辞,返回封地后不久病逝

范雎本为卫国芮城人,早年为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受诬陷而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并通过上书自荐而引起秦昭襄王嬴稷重视,辅佐秦昭襄王“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获封应侯。

范雎之所以能够成功辅佐秦昭襄王,除了其出色的才能和谋略外,善于把握人心也算是其一项重要技能。然而,在位长达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绝对算得上是老谋深算、喜怒无常,就算是身为其左膀右臂的范雎,也很难准确把握昭襄王的心理。

因郑安平、王稽曾有恩于范雎,因此范雎在飞黄腾达之后,便也将两人扶上高位,结果郑安平后来攻赵兵败而投降,王稽也因犯法而被诛杀。按秦律,郑安平、王稽获罪之后,作为举荐官员的范雎也应连坐受罚,结果秦昭襄王非但没有处罚范雎,反而对其予以重赏,如此反常的表现,反而令范雎寝食难安。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5年),燕人蔡泽入秦,范雎在与其进行了一番深入谈话后,遂向秦昭襄王推荐蔡泽担任秦相,虽然秦昭襄王极力挽留,但范雎还是以重病为由婉拒。辞掉相位之后,范雎返回封地,不久病逝。总体来说,范睢也算是善终。

第二名,商鞅:遭贵族诬陷起兵反叛,死后遭车裂、诛灭全家

商鞅出身卫国公族,后师从尸佼学习杂家学说,曾于魏国国相公叔痤麾下任中庶子,公叔痤病逝之后,商鞅入秦,并受到志在变法图强、改变秦国积贫积弱面貌的秦孝公嬴渠梁重用,遂在秦国推行变法,并率军收回河西之地,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

商鞅变法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为平民进入上层打通了通道,使秦国欣欣向荣,日益强大。但却打破了延续几百年的贵族的世袭制,因此得罪了贵族势力。再加上商鞅在秦孝公病重期间,独揽军政大权,使秦国内部权力斗争激化。

秦孝公二十四年(前338年),秦孝公嬴渠梁去世,秦惠文王嬴驷即位,在“商鞅变法”中利益受损的公子虔等贵族势力趁机攻讦,罗列罪名诬陷商鞅谋反。为平息公族怒火,秦惠文王下令追捕,商鞅逃亡他国失败后,返回封地发动邑兵反叛,率兵攻打郑县。

得知商鞅起兵,秦惠文王连忙派兵平叛,并最终在彤地击败商鞅,商鞅兵败战死。商鞅死后,其尸体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同时被诛灭全家。相较于前两位来说,商鞅的下场可就要惨了很多。

第一名,李斯:下狱后被赵高诬陷,俱五刑、腰斩、族诛

李斯本为楚国上蔡人,后因悟出“老鼠哲学”而离家,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后入秦,初为吕不韦舍人,逐渐受秦始皇重用,历任郎、长史、客卿、廷尉、丞相,辅佐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和后续一系列改革。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病逝于东巡途中,秦二世胡亥即位,此后赵高开始受到重用,李斯虽然仍高居丞相之位,但却已经逐渐远离权力核心。胡亥在位仅一年,天下便叛乱丛生,李斯为维护秦朝统治,遂与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劝谏秦二世停建阿房宫,减少徭役,结果惹恼胡亥,三人被逮捕下狱。

狱中,李斯多次上书,却均被早已欲取而代之的赵高所扣留,为了彻底铲除后患,赵高更是诬陷李斯与儿子李由谋反,对李斯严刑拷打、刑讯逼供,李斯熬刑不过,被迫承认谋反。秦二世一怒之下,秦二世于是下令,“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夷三族”。

毫无疑问,李斯的下场是最惨的,所谓“俱五刑”,便是将“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刑罚合一,即先将其刺字、挖眼、施以宫刑、砍去双脚,然后再处以腰斩。而且李斯全族被诛,其子李虽然由因率兵在外得以侥幸逃脱,但后来也在与项羽、刘邦的作战中被刘邦部下曹参所杀。

从以上四位的结局不难看出,张仪、范雎皆为善终,且张仪乃是病逝于魏相高位,而商鞅和李斯下场就比较惨了,其中商鞅虽然被车裂但那毕竟是战败身死之后的事情了,而李斯却是惨遭“俱五刑”、腰斩之刑,且商鞅是全家被杀,而李斯则是被诛灭三族。因此,仅以结局而论,四人之中以李斯最惨,商鞅次之,范雎再次之,最后才是张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8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商鞅,张仪,范睢,吕不韦和李斯,谁对秦国贡献最大
...鞅变法为之后秦国一步步吞掉其他六国奠定了基础。 2、张仪:连横破合纵张仪是魏国人,他曾和苏秦一起拜鬼谷子为师,学习游说之术。张仪曾经和楚王一起喝酒,楚王丢了一块玉璧,怀疑是
2024-04-30 22:49:00
秦国的外客相邦成了高危职业,盘点秦国结局最惨的三位外客丞相
...甚至比相邦还大)商鞅谋反,最终商鞅被车裂。2.魏国人张仪:公元前328年刚刚入秦没多久的张仪被秦惠文王任命为相邦,前323年被罢相,前317年第二次任秦相,前311年惠文王去
2023-05-13 20:18:00
战国时期最危险的职位是什么
...士兵相遇,在混战中被杀,嬴驷下令将商鞅的尸体车裂。张仪:帮助秦惠文王打破合纵,对秦国有大功。但是,张仪为人圆滑世故,得不到秦武王的赏识,后被赶出秦国,在魏国郁郁而终。甘茂:秦
2024-06-03 20:12:00
哪怕商鞅如此惨死,天下人才依然拥向大秦
...吗?可他还是做了!商鞅之后,一代纵横学大师公孙衍和张仪等人,依然一前一后来到秦廷效力,可这两个人,结局似乎也不太好,公孙衍在商鞅之后,从魏国奔赴秦国,很快被任命将军。《韩非子
2024-04-25 16:03:00
商鞅和张仪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对张仪和商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都是秦国功臣,为何商鞅被车裂,张仪却善终?秦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最终吞并六国,一统中原,其发展进程可谓波澜壮阔。当然
2023-07-13 21:03:00
商鞅、张仪、范雎、吕不韦这些秦国功臣的结局如何?
商鞅辅佐秦孝公、张仪辅佐秦惠文王、范雎辅佐秦昭襄王、吕不韦辅佐秦庄襄王和秦王政,最终使秦国奋六世之余烈,归天下于一统,商鞅、张仪、范雎、吕不韦这些秦国功臣功不可没,他们最终的结局
2023-08-27 06:21:00
秦惠王死后,张仪为何没有被清算
...“万世祖龙法”的商君商鞅和纵横六国,消弭攻秦联盟的张仪。商鞅得遇秦孝公而兴,逢秦惠文王而亡。张仪侍奉惠文王以两度相秦,辅佐秦武王则仕魏自保。两位得赏于国君,却与储君势同水火的
2024-05-01 20:00:00
这六大名相为秦国统一鞠躬尽瘁,却只有一人是善终
...动的贵族们纷纷攻击商鞅,最后商鞅被五马分尸。 三.张仪张仪是魏国人,贵族后裔,鬼谷子的学生,学习纵横之术。在苏秦的资助下,张仪入秦成为了客卿,然后又被秦惠王封为相国。张仪创
2023-05-19 04:03:00
秦国历史上最重视人才的一个国家
...时期秦惠文王时期最受重用的人才就是鼎鼎有名的纵横家张仪,张仪同样不是秦国人,而是魏国人,据说是鬼谷子的徒弟,战国时期的头号纵横家,张仪曾经游说东方六国,但得不到重用,直到张仪
2023-08-27 06:4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