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韩安国是梁国人,担任梁王的中大夫,吴楚七国之乱,韩安国和张羽两人作为梁国将领,坚守城池,为赢得胜利立下汗马功劳。梁王因此日益傲慢,出行比拟天子,汉景帝不高兴,窦太后也不愿意见到梁国来的使者,责备使者...……更多
韩安国:从囚徒到国相的传奇人生
...甲正在肆无忌惮地羞辱着,曾经的梁国高级官员、中大夫韩安国。本来深知“虎落平原被犬欺”的韩安国,是不想多说什么的。可谁知,田甲却越来越过分·······终于,忍无可忍地韩安国对着田甲说道:“你难道不知道,就...……更多
汉景帝一朝的储位之争
...赴睢阳,严厉督促梁国官员缉拿公孙诡和羊胜。梁国内史韩安国不敢怠慢,随即动员所有力量,在梁国全境展开大搜捕,但整整搜了一个月,仍一无所获。最后,一个念头忽然跃入了他的脑海:梁王王宫。韩安国不敢耽搁,即刻...……更多
汉景帝厌恶梁王欲杀之,韩安国进言太后化解危机
雪泣悟主,臣节可亮。韩安国是西汉时期的名臣、将领,也是一位十分善辩的辩士,他自幼博览群书,成名较早,之后被汉景帝选为博士进入朝堂,先后侍奉过景武两帝,在七国之乱和抵抗匈奴中先后立下过赫赫战功。上图—...……更多
历史上的御史大夫韩安国是个怎样的人?
提到韩安国他是梁王刘武的智囊也是汉武帝器重的大臣在几十年的宦海沉浮中韩安国一直能屹立不倒于是很多人就说他是个首鼠两端的人那么历史上的韩安国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我想到了一个词死灰复燃。事梁孝王为中大夫。...……更多
被两代皇帝忽略一位名将——韩安国
...一把的情况下,更是有很多的人才被别人掩盖了风采。而韩安国就是一个被两代皇帝忽略的一个人,因为在他的前面有周亚夫,而在他后面又有卫青以及霍去病这样的名将。但是就是这样他依然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功绩,并且成为...……更多
2022-12-22 17:43韩安国,名将,皇帝
盘点下出自汉武帝时期的几个著名的成语故事
...灰复燃死灰复燃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汉武帝时期著名大臣韩安国,这个韩安国原先是梁王刘武的谋臣,帮助刘武出了很多的好主意,但是有一天梁王刘武准备派人刺杀反对立他为皇太弟的朝中大臣,韩安国知道后极力阻止。谁曾...……更多
同样拿了刘武的将军印,汉景帝不处罚李广却杀他是为何?
...了。在平定七国之乱时梁王手下真正统帅军事力量的人是韩安国和张羽,他们二人本来就是刘武的中大夫,在战争中接受了刘武的将军任命,指挥梁国军队才是名正言顺的事情。等到刘武要和侄子们抢着当太子时,他手下的军头...……更多
汉武帝后来何以举全国之力和匈奴交战
...有人对卫青和汉武帝说过这话,此人就是汉景帝时的名臣韩安国。他曾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为梁王手下大将,在梁都保卫战中立有大功,后又多次成功调解了窦太后、汉景帝与梁王刘武这一家子麻烦人物间的矛盾,政治智商那可不...……更多
皇位之争与梁园兴衰:西汉梁孝王刘武的传奇人生
...大,攻下梁国南面的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刘武任命韩安国与张羽为将军,拼死抵御,与吴楚联军僵持,拖住了吴、楚主力,才使周亚夫有了战略机会,能够最终大破吴、楚联军。窦太后虽然贵为太后,但还是像天下大多数...……更多
他们是汉景帝眼里的社稷之臣,有能力无威胁,依托于皇权而存在
...但梁王刘武可不是个无能之人,他手下的能人很多,包括韩安国在内,都是他的亲信之臣。汉景帝在位时,梁王刘武就因为继位的事,暗杀了以袁盎为首的十几个大臣,把京城搞的血雨腥风。有这个胆子的人,除了梁王没有第二...……更多
汉景帝与诸侯国力量对比如何
...不救。求人不如求己,梁王散尽家财,日夜激励士卒,以韩安国、张羽二人为将,领兵拒敌。 张羽之兄为楚国相,因谏楚王刘戊勿反被杀,张羽复仇心切,多次乘隙出击。韩安国性持重,张羽勇敢善战,二人合力,挡住了吴楚...……更多
汉朝长公主刘嫖:汉朝宫廷中的权力与亲情
...,再明显不过了。——国舅田蚡田舅舅与梁王手下的将军韩安国是朋友。他们都关系很铁。后来,梁王死后,司马相如都回成都了,韩安国的饭碗也不保了。他通过田舅舅的关系,才到了朝廷,做了京官。梁王的死与田舅舅有没...……更多
作为朝廷军官,李广为什么接受梁王将军印
...在李广眼中,将军印是可以指挥梁国军队的权柄,可以和韩安国张羽等梁军主帅一起指挥两军和吴楚叛军作战,当时梁军战绩不错,至少兵锋正盛的叛军无法击败梁军,而汉军又可以协助梁军,叛军则是两线作战,无论如和,此...……更多
平阳公主与卫青的婚姻是怎样促成的
...一大批能臣干吏,且这些人要听从自己的指挥,而不是想韩安国那样,动不动就来个“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因为韩安国的影响力,加上老臣谋国的身份,汉武帝则不得不做出让步,嘴里说着:“韩大人可是个贤能之人...……更多
一起来看看韩安国的故事
...对小事要大度些,对大事要决绝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韩安国的故事,你就懂了!韩安国,字子长,是战国时期韩国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更多
田蚡与王娡:皇权的谋略与布局
...他身侧的人,都把他当做了瘟神,根本就没人来看他。而韩安国却来了,他对田蚡说:“武安侯,您这个病病得不是时候呀!百官没了首脑,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田蚡笑了笑,“听陛下的,就行了!陛下早就不是以前的小...……更多
...了不久,匈奴又来入侵,杀了辽西太守,打败了守城将军韩安国。于是汉武帝下诏,请李广重新出山,拜为右北平太守。李广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请那位霸陵尉同去。霸陵尉奉命报到。李广一见他,二话不说,当即将他“咔...……更多
窦婴之死:汉代外戚的辉煌与冤屈
...便会倒向您,储君之位还是您的!”梁王刘武没有听谋士韩安国的良言,按照羊胜和公孙诡的建议,展开了对大臣们的刺杀行动,袁盎作为反对立刘武为储君的为首大臣,成为了被暗杀的第一人。袁盎在临死前,还要到魏其侯窦...……更多
历史上著名的马邑之谋,最后以失败告终
...个决定立刻就引起了轩然大波,以王恢为首的主张派和以韩安国为首的主和派对此展开了激烈争论。第一:迫于束手无措和匈奴和亲,有两点难言之隐1:汉武帝刘彻20岁出头,还年轻,战争稍有不慎会动摇根本建元六年,汉武帝...……更多
汉武帝出动30万大军,为何无功而返
...商议对策。大行令王恢建议汉武帝拒绝和亲,而御史大夫韩安国则以匈奴兵强马壮为由,劝汉武帝接受和亲,群臣大多赞同韩安国的观点。汉武帝最终采纳韩安国的建议,与匈奴和亲。公元前133年(元光二年),马邑地方有个大...……更多
王恢之死,为什么却成了他最后的催命符?
...国,於是上许和亲。——《史记·韩长孺列传》御史大夫韩安国说:“陛下,匈奴人距离我们有千里之遥,我大汉的部队要去讨伐他们,就要长途跋涉到我们完全不清楚的环境中,这是兵法上的大忌,古语有云:强弩之末势不能...……更多
为什么领导会任人唯亲呢?你去看看汉武帝和卫青,也许就会懂了
...反对的声音是很强烈的,田蚡是最大的障碍,田蚡死后,韩安国也反对汉武帝对匈奴用兵,甚至拿出了和亲是“文景时代”就定下来的国策,来劝说汉武帝。他说:“陛下,和亲是文景时代定下的国策,战争就意味着灾祸,一旦...……更多
这场战争让匈奴和汉朝之间,彻底撕破了脸
...知道汉朝得厉害,就再也不敢轻视汉朝了。然而御史大夫韩安国则建议汉武帝接受和亲,毕竟匈奴兵强马壮,汉朝和匈奴打仗的时候,从来没有在匈奴手上讨到过什么便宜。大臣们大多数都赞同韩安国的建议,于是汉武帝最终也...……更多
马邑之谋:汉武帝围剿匈奴,注定有始无终
...,於是上许和亲。——《史记·韩长孺列传》田蚡看了看韩安国,他的意思很清楚,你得说话了,王恢的这个说法很危险,不能让他一错再错下去了。韩安国只好硬着头皮走出来,和汉武帝唱起了反调,他对汉武帝说:“陛下,...……更多
汉景帝曾提出让弟弟刘武即位,但遭到大臣的反对,窦太后打消念头
...子受罚,于是整日啼哭,不进饮食。汉景帝无奈,只好在韩安国的提议与操作之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刘彻为什么能上位? 关于刘彻为什么能够上位,其实是三个女人角逐的结果,而总揽全局的人还是汉景帝本人。一、...……更多
汉武帝三十万精兵伏击匈奴单于,为何没有成功?
...集群臣进行商议。朝中的大臣分成两派,一派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首,他认为“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他的主张并且得到了大多数官员的赞同;另一派以大行王恢为首,他力主对匈奴开战,“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更多
赵佗后人因情乱政,南越国终陷汉朝铁蹄
...主持公道,制止闽越的入侵。汉武帝知道后,派遣王恢、韩安国派遣军队进攻闽越,摄于汉朝大军,闽越王弟弟余善发动兵变,向汉朝投降,汉朝兵不血刃就制止了此次冲突。为了表达对汉武帝的谢意,赵眜打算入朝拜见,但被...……更多
为什么你永远无法让所有人满意呢?看看袁盎和晁错的故事就懂了
...这个可能,这就是政论家和政治家之间的差别所在,也是韩安国评价晁错“精于大政、疏于人情”的原因。窦婴看晁错没话说了,接着开始分析说:“文皇帝时不知道有藩王之祸吗?当然知道,只不过文皇帝用的是‘温水煮青蛙...……更多
汉景帝刘启的权力驾驭术
...才侥幸逃到了梁国。“杀晁错,一定是你下的手!”面对韩安国的质问,袁盎冷冷的说:“天子决策,岂是我能左右的!”韩安国冷哼了一声,心里暗道:“什么天子决策,领导的意图,还不是你煽风点火,晁错死与不死,都无...……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重耳:姬姓,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2024-05-30 06:54:00
毁于一旦的柳书名碑终于“重获新生”,碑主人还是“山东老乡”
李文璇 济南报道只要对中国书法略知一二,你肯定听说过“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柳公权。由柳公权书丹的《苻璘碑》,是“诞生”于中唐时期的柳书名碑
2024-05-30 18:05:00
《家乡老话警世录》,这部由传统文化爱好者陈国举先生精心编纂的作品,以家乡老话为载体,深入挖掘并传承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智慧
2024-05-30 18:12:00
《重锓诚意伯文集序》:“汉以降,佐命元勋多崛起草莽甲兵间,谙文墨者殊鲜,子房之策不见辞章,玄龄之文仅办符檄,未见树开国之勋业而兼传世之文章如公者
2024-05-30 18:34:00
裴光庭(678年-733年),字连城,绛州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朝时期宰相,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之子(四子)。 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房
2024-05-30 19:04:00
康熙是如何开展战争善后,有效治理台湾,让台湾稳步发展的呢
1682年,康熙正式决定收复台湾,命福建总督姚启圣、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等人准备攻台之战。第二年7月,施琅率兵从铜山(今福建东山岛)出发
2024-05-30 19:06:00
三星堆人到底什么来头,为何商朝一亡就埋掉所有国宝
三星堆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它以地理位置命名,不同于龟兹文明,不属于河姆渡文化,有异于龙山文化,甚至在迄今为止发现的任何文明中
2024-05-30 19:06:00
康熙死后留下的58岁宠妃,为何颜面扫地含恨离世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在风雨飘摇之中的灭亡为中国的古代史画上了一个句号。虽说清朝后期是千疮百孔,在列强入侵之后受尽屈辱
2024-05-30 19:07:00
清王朝为何并不以清朝为正统,而是维持宋朝的正统地位
我国封建社会持续延绵两千余年,以秦朝为最开端,秦始皇的突出贡献不仅是扫清六合,更重要的是确立了正统观念。“大一统”思想影响下的正统观念是指国家在时空之中唯一的合法地位
2024-05-30 19:08:00
周札不出名,但他爹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他就是“周处除三害”的主人公周处。王敦发动叛乱时,负责镇守石头城的周札居然投降了仇人王敦
2024-05-30 19:10:00
十几年“有性无子”的华妃,为何没看透皇帝的算计
得知富察贵人和莞贵人怀孕后,华妃一个人坐在屋子里,闷闷不乐地往嘴里噎酸黄瓜。颂芝见状,心疼地跪在地上劝说:“娘娘,您不能再吃了
2024-05-30 19:12:00
蒙氏家族三代兴旺,为何不是赵高的对手
秦国的蒙家,其实简单得很,主要就是蒙骜、蒙武、蒙恬和蒙毅四个人。这里面蒙骜、蒙武和蒙恬祖孙三代都是正儿八经的武将,只有蒙恬的弟弟蒙毅是文臣
2024-05-30 19:13:00
聊聊智勇双全的海兰察
《清史稿》有云:海兰察勇而有智略。每战,微服策马观敌,察其瑕,集兵攻之,辄胜。这里所说的海兰察便是清朝乾隆皇帝统治时期的著名将领
2024-05-30 19:28:00
2020年年初,一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率先从武汉爆发,武汉这所城市再一次上了热搜,这座“九省通衢”引起了举世瞩目的关注
2024-05-30 19:29:00
唐朝时有这样一位战神,战功显赫,他一个人灭掉了四国,让北方的敌人闻风丧胆,他为大唐立下了无数的汗马功劳,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2024-05-30 19: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