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起源、发展与影响
...了解我国古代社会为何实行这种政策,就要从这个政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影响开始谈起。一,重农抑商政策的源来古代中国是大河文明,与西方以商业为主体的海洋文明不同,大河文明是以农业为主体的,因此古代中国非常重视...……更多
秦国统一六国又迅速灭亡原因是什么?
...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秦国作为中国封建历史的正统起源,作为整个中原地区文化发展的奠定者,正是这个王朝让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了正确的道路,正是这个王朝让后代的历史发展有了明确的框架,让后带的人们能够选择...……更多
西汉与东汉:起源、地理位置和制度的差异
...朝代:东汉和西汉,那么二者有什么差别呢?我们试着从起源、地理位置、制度、经济、文化、对外关系和统治力等各方面来分析一下。起源:西汉,又称前汉,在公元前202年,由汉高祖刘邦推翻秦朝建立起来的中央集权制王朝...……更多
秦国\\\
“第五纵队”的叫法源于西班牙内战时期。1936年11月,叛军首领弗朗哥的一位将领率领四个纵队的军队进攻共和军控制的首都马德里。叛军将领拉诺在一次广播中扬言,除了四个围城的纵队,还有一个“第五纵队”作为敌后内...……更多
鸿沟:战国时期的战略动脉与现代“楚河汉界”的起源
鸿沟,是古代运河的名字,在今天的河南省荥阳市。楚汉相争曾经以鸿沟为界限,也就是“楚河汉界”。后亦指疆土的分界。鸿沟的出现要源于战国时期。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出于对国家的需要,曾两次动工修建了这条鸿沟。...……更多
探源中国第一律—秦律
...律典的标本,通过秦律与唐律的比较,回应学界对于律学起源与《法律答问》性质的论争,认为睡虎地秦简中的《法律答问》是迄今为止已知最早的法律解释,在赞同李学勤先生“秦律说”观点的基础上,指出《法律答问》所包...……更多
春秋时期的晋国邦交策略及其影响
...直到曲沃武公重新统一晋国。政局的改变带动着晋国邦交政策的改变,文侯时期的勤王政策逐渐被经济贿赂的邦交政策替代,对外兼并的政策迅速执行,晋国的疆域迅速扩张。在此基础上,晋国逐步建立起邦交关系的新秩序。第...……更多
秦国的起源与发展:从家奴到帝国的崛起
大秦帝国之天下终于开播了,不过这一部已经改名为大秦赋,前几集的时候周天子联络诸国合纵攻秦,秦昭襄王派大军攻打周天子王畿,给联军来了一个釜底抽薪,赢异人带兵连下周天子三十五城,逼着周天子把象征皇权的九...……更多
...民族叫羌,一个至今依然存在的少数民族。现代的羌族人起源羌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夏朝称之为“夷”,商朝和周朝称之为“戎”。古羌人和中原王朝来往不绝,既有和平相处,也有残酷战争,两周之际,申侯为报复...……更多
商鞅变法对秦国及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影响呢?在商鞅变法之前,已经有很多国家开始实施变法政策,国家的综合实力在短时间得到了增强。在这种情况下,秦国本就内忧外患,还不实施改革措施的话,容易走上覆灭的道路。而商鞅作为秦国的重要人物,他果断出来...……更多
秦国的起源到底是陕西还是甘肃
秦国从西周初年就存在,是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的诸侯国,同时秦国在战国七雄中实现了统一,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而历史上人们更关注秦国的都城咸阳,并把陕西作为秦的发源地,而且现在陕西省的简称也...……更多
战国七雄的起源与发展:从建国之初到逐鹿中原
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大封天下诸侯,据记载当时受封的一共有71个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战国中后期,中华大地上仅剩下韩、赵、魏、楚、燕、齐、秦七个大国和一个小小的卫国。在诸侯争霸中最终剩下他们七家,可是在他...……更多
西汉初期郎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是什么?
...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刺史将与大家一同分享这一制度的起源与发展。一、郎官制度的起源早在战国以前的封建奴隶制社会中,还没有形成一个高度集中的政权组织,在采邑制下,各个地方的封君就是地方的最高领导,从诸侯到...……更多
商鞅变法开辟秦国光辉道路,辉煌与阴影同存
...治理全国的,这种层层集中管辖的网络,使得中央的法令政策一贯到底。杜绝了封地势力阻挠,官僚政治取代原来的血缘政治,让中央对地方拥有绝对权力。从此,秦国中央政令下达通畅,国力凝聚。这一制度的实行,其中部分...……更多
冯亭妙计:上党归赵与长平之战的起源
战国时期的上党郡是一个四面环山的高原地区,在现今山西东南部。公元前262年,因秦国攻占了韩国的野王城,韩被迫放弃上党郡,只能把17座城当成弃子白白送人。但上党郡郡守的一个决定,却让这“弃子”发挥了巨大作用,...……更多
嬴政的帝国理念:超越时代的思想家
...秦国不屑一顾,但是大庆帝国才是中华文化真正意义上的起源,也正是从秦朝开始,中原文明才有了一个既定发展的政治制度,才有了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根基。秦灭亡之后,后世百代而行秦制,秦国是名亡实存,它灭亡的十分...……更多
秦国的混乱与改革:从五代乱政到商鞅变法
...国曾经历过五代乱政。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一时期的秦朝政策混乱,国家贫弱不堪。直到秦献公即位,秦国才开始慢慢步入正轨。所谓的贫弱,指的并不是秦国兵力匮乏、不堪一击。秦国的软弱是相对的,是在与商鞅变法后的秦...……更多
秦国的崛起与魏国人的贡献
...用。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在秦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法政策,如严惩私斗,奖励军功等政策,虽然得罪了老士族的利益,但是为秦国崛起奠定了基础。秦孝公嬴渠梁逝世之后,他的儿子秦惠文王嬴驷继位,嬴驷是一位有远大志...……更多
为何商鞅认为必须弱民以强国
...霸天下提供源源不断的战争支持。因此,商鞅指定的弱民政策,也带有浓厚的战国时期普遍的军国主义思想,他对待人民的政策只有一个思路:所有的平民只能是耕战之民——也就是说百姓本质上没人权,只是农具和武器,可以...……更多
汉朝对商朝、周朝文化的继承和影响
...从的不是儒家,而是法家。之后历代秦国国君都坚持这个政策。因此法家文化就是秦国的代表文化。现在再看一下西汉。关于西汉的文化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两个政策。一个是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这个政策主要是黄老学说里面的...……更多
秦朝衰亡的制度因素:从商鞅变法看历史的转折
...各行各业的人都开始从事农业,并采取了针对农民的愚民政策,从根源上断绝农民从事其他行业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卫鞅又要求国府根据粮食的产量来计算田赋,借机统一了国家的田赋制度。从经济角度看,这些制度既能增...……更多
秦国崛起:农耕、粮食与军事的完美结合
...特色就是,国家粮价之高不低,这也是商鞅变法带来的新政策。秦国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禁止粮价降到规定数额以下,不然农民没有活路,难免会发生暴乱。而且商鞅变法的时候有一项思路很重要,就是着重农民生活,牵制商...……更多
秦国统一六国背后的智慧:人才的发掘与运用
...一篇《谏逐客书》,成功的避免了秦始皇“闭关锁国”的政策——排斥外来人才。他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以及文字,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说像商鞅、李斯这样的文臣是公司里面的政策制定...……更多
秦国因变法改革才崛起,为何关东六国不效仿,进行彻底变法?
...不仅长得美,还在政治上颇有建树。邹忌推行的是法家的政策,也很重视人才,他为齐国笼络了不少大才,为齐国的壮大带来了强大的助力,孙膑就是在中国时候来到了齐国。 除此之外,邹忌还创造了齐国纳谏的盛况,也就是...……更多
秦襄公:统一六国的伟大先驱,引领秦国走向辉煌的智勇之君
...遗余力地支持铸剑、冶铁等民间手工技艺。在他的倡导与政策支持下,秦国农业进步神速,百姓们也开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富裕生活。与此同时,秦襄公在外交上也展现了他惊人的洞察力与胆识。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他...……更多
魏文侯的崛起:分散国土的强国之路
...侯采用李悝所建议的“尽地力之教”、“平籴法”等重要政策,来缓解由于国土分散带来的“人心不和”的问题。古代平民百姓想要的东西很少,不过是安居乐业,可这对于从前的魏国人来说并不容易。魏国分散的国土导致地少...……更多
张仪与秦国的兴衰
...在这种畏惧和依赖消失了。各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外交政策,重新考虑与秦国的关系。而这种重新审视和考虑的结果就是各国开始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六、历史的深度解读这段历史不仅仅是一个游说家的沉浮史,更是一...……更多
汉文帝刑罚改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非常被动的局面。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汉文帝对匈奴的政策与惠帝吕后时期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对匈奴不再是犯而不较、忍辱求全,而是在与匈奴和亲、争取和平环境的同时,努力加强边疆军事实力,威慑匈奴。 汉文帝即位...……更多
秦国四年三丧,商鞅变法成稳定基石
...始皇。正是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刻,秦国开明求贤的人才政策发挥了巨大作用。早在秦孝公时期,秦国便向天下发出求贤令:有才者来秦用之,秦国必重赏之。这一求贤令无疑是整个战国时期最开明最进取的人才政策。当时诸侯...……更多
...自然规律治理国家。他还实行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和百姓的政策,如修建水利、赈济灾民等。在商业上,吕不韦建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垄断了当时的盐、茶等重要商品。他的商业网络覆盖了许多国家和地区,为古代中国经济的发...……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同时也把首都定在了南京。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
2024-06-30 21:00:00
与元末明初朱升等诸多名仕一样,由于元朝官场过于腐败黑暗,汉官难以掌权,升迁基本无望,1346年刘伯温辞官隐居。但透过刘伯温的经历来看
2024-06-30 21:01:00
1360年,刘伯温来到南京,成为朱元璋的谋臣,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以下是实打实的三件功劳。1,针对当时形势,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
2024-06-30 21:01:00
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刘伯温发挥了顶级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刘伯温功劳来看,足以封公爵
2024-06-30 21:02:00
韩信本为平民,虽“志与众异”,但却没有谋生手段,因而家境贫困,常常靠他人接济度日,日久便为乡邻所恶,“一饭之恩”、“胯下之辱”等均发生在这一时期
2024-06-30 21:03:00
从仗剑投项到转投刘邦,韩信始终没能受到重用,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然而作为刘邦左膀右臂的萧何,却对其如此看重,甚至不惜冒着被刘邦猜忌的风险
2024-06-30 21:03:00
父亲曾担任锦衣卫百户。1568年,明神宗在民间大范围选美,王氏没能进入前三名,但因为自身条件较为出色,便留在了宫中,成为了慈宁宫的一名宫女
2024-06-30 21:06:00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上下的舆论越来越激烈,李太后不得不出手干预。在太后的质问下,明神宗说出不肯册立朱常洛为皇子的原因,因为他是宫女生的
2024-06-30 21:07:00
王恭妃死后,明神宗只是草草埋葬了她,陪葬品少的可怜,即没有派人守坟,也没有下拨守坟的费用。儿子朱常洛继位后,连追念母亲的仪式都还没形成
2024-06-30 21:07:00
聊聊大唐名将薛仁贵的传奇故事
威名赫赫的大唐名将薛仁贵一生身上出现了许多传奇故事:大丈夫弃耕从戎;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勇猛作战惊动天子;生擒敌将神射手
2024-06-30 21:08:00
聊聊隋朝名臣——赵绰
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盛世—“贞观之治”。唐太宗手下,人才济济。其中,魏征直言进谏
2024-06-30 21:10:00
聊聊太子李建成为什么斗不过李世民
陈寅恪先生,对于唐朝,有一个精彩的论述,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
2024-06-30 21:10:00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做了贡献巨大,那她最后结局是怎样的呢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文成公主的远去的身影消散在了茫茫大漠之中,她对汉藏文化交流的贡献却永载史册,书写了民族间友好往来的篇章
2024-06-30 21:11:00
220年12月,享国195年的东汉王朝走到了尽头,汉献帝刘协被迫退位,将皇位禅让给曹操之子曹丕。一般而言,亡国之君都不会有好下场
2024-06-30 21:12:00
白毦(ěr)兵,三国时期蜀汉的精锐部队,由永安都督陈到统领。“白毦”顾名思义,该部队的装束是以白色的鸟羽兽毛作为标志。文献资料见于诸葛亮在公元226年写给李严的书信中
2024-06-30 21: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