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将相和:廉颇与蔺相如的传奇故事与赵国的兴衰
前言王相将,是我国古代社会中一个国家存续的最基本配置,即君主、文臣、武将三者缺一不可。君主需要文臣治国,亦需武将安邦,而文武之臣都得通过君主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因此,无论是王相如唐太宗与房玄龄亦或...……更多
战国传奇:廉颇的荣辱与赵国的兴衰
大家都知道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廉颇是赵国名将,性格粗直。赵国相国蔺相如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至上,不跟廉颇计较,所以才有了将相和的局面。蔺相如死后,赵悼襄王宠信大夫郭开,...……更多
完璧归赵与将相和:蔺相如的传奇人生
...治家、外交家。蔺相如最重要的事迹是“完璧归赵”和“将相和”。-完璧归赵: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将相和: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居功自傲,...……更多
蔺相如与廉颇:赵国的两位大将,一段传奇故事
将相和的故事流传至今,更是被编写进了小学语文课本,作为典范故事来让学生学习和诵读。这个故事之所以有这么深远的影响和教育意义,广为流传,是因为故事所弘扬的无私无畏,有勇有谋,又心胸宽广的人格魅力,值得...……更多
廉颇: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五国联军伐齐的英雄
廉颇作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他的生平事迹和传奇故事都值得我们了解。廉颇一生征战沙场,他曾参与五国联军伐齐,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被拜为上卿。后来在长平之战中,他用坚壁固守的策略让秦军劳而无功,战功卓越...……更多
将相和的故事我们都学过,但廉颇与蔺相如的结局,课本可没告诉你
...相如原谅廉颇,两人结束了私人恩怨,自此后和睦相处,将相和。自古以来,将相和都是明君的心愿。外有战斗力超群的良将,内有一心为国的贤相,两人共同辅佐国君,自然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可是如今我们才知道,将相...……更多
将相和:廉颇与蔺相如的传奇
...人相互交好,成为刎颈之交,也为自身塑造了千古流传的将相和的名声。3.结束我们常说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不过军事实力只是国家实力的一部分,有时候会深刻受到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赵国的军事实力刚经过改革很强大...……更多
战国第一干饭人廉颇,最后却客死他乡
...想必身体一定很不错吧。廉颇的故事,其实我们更加熟悉将相和。在将相和事件后,蔺相如早早离开人世,廉颇则以老迈之躯,继续为赵国发光发热。但廉颇的结局却是客死他乡,没能回到他一生守护的赵国。将相和的故事,发...……更多
《将相和》这篇课文相信大家儿时一定都学过,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位大臣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故事。其实《将相和》也叫《负荆请罪》,它是一个一波三折的戏,开头讲的是“完璧归赵”,之后讲的是“渑池之会”,...……更多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的下场令人感慨
小学语文课本上《将相和》的故事,至今让人印象深刻。廉颇和蔺相如两位惺惺相惜的勇将良相的相知相交,传为千古佳话。但是语文课本上并没有写,廉颇和蔺相如最终下场如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开篇第一句:“...……更多
负荆请罪之后,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生变成什么样了
...史上的著名典故,也是一段佳话,讲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将相和”的故事,“将”是武官,指廉颇;“相”是文官,指蔺相如。廉颇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名气和白起、王翦、李牧并列,在蔺相如登上历史舞台前,廉颇就已经是...……更多
为什么蔺相如位居廉颇之上?
...卿。而蔺相如的加官进爵引起了廉颇的强烈不满,才有了将相和的典故。那为什么蔺相如可以一路高歌猛进,甚至位居廉颇之上呢?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两人是赵国的文武大将,也是赵惠文王的左膀右臂。而...……更多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的主人公廉颇与蔺相如,他们的结局?
...下了负荆请罪的廉颇,他们一同造就了一段千古美谈——将相和,可是,他们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01蔺相如赵惠文王当政时期,那块闻名天下的楚国“和氏璧”几经辗转到了赵国,被赵惠文王收入囊中。秦昭襄王得到了消息...……更多
郭开:赵国的背叛者与秦国的功臣
...为美谈,例如廉颇曾经和蔺相如之间的水火不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但是郭开不一样,他不会像蔺相如一样,从大局看事情。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问题,他只将这件事看做是自己的耻辱,只想着伺机拔了这颗眼中钉肉中刺,压...……更多
古代邯郸有哪些名人和故事?
...。战国时期,邯郸也是发生了很多出名故事,为人熟知的将相和、负荆请罪、毛遂自荐、脱颖而出、围魏救赵、邯郸学步、纸上谈兵等成语故事就是发生于此时。现在邯郸也有着秦始皇诞生地朱家巷、荀子故里、蔺相如回车巷、...……更多
战国后期赵国的军事、外交、经济与政治失败
大家应该都听过《将相和》的故事,廉颇与蔺相如为了维护赵国的安全与赵王的颜面,用尽了浑身解数,让赵国在面对秦国的时候也能够不落丝毫下风,但是最终赵国却仍旧败给了秦国,这是为何呢?在战国后期,远处西北边...……更多
蔺相如与廉颇:赵国的外交策略与内部政治斗争
将相和的典故,至今依然在广为流传。大多数人都认为,面对廉颇的多次挑衅,蔺相如之所以会处处忍让,是因为他在为赵国的大局着想。其实不然,这个典故背后隐藏的内涵,不仅关系到蔺相如和廉颇的个人仕途,还关系到...……更多
负荆请罪:廉颇与蔺相如化解嫌隙,共谋国家发展
...相如的很多典故都被纳入了课本之中,比如说完璧归赵、将相和等。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官位一路飙升,成为了赵王的得力助手。同时期的,还有一位重量级人物-廉颇。两个人非但没有水火不相容,反倒成为了知己。可...……更多
负荆请罪的廉颇跟蔺相如最后怎样了
大家小时候,一定学过“将相和”这一篇课文,春秋战国时期赵国两位最重要的文武大臣相互理解包容,给我们上演了一出感人的故事,“负荆请罪”这个成语也随着流传千年。课文到这里也就戛然而止,那么廉颇和蔺相如后...……更多
赵国大将廉颇逃亡魏国、楚国,是背叛赵国还是另有原因?
...官位却在其上,很是不服,紧接着就发生了“负荆请罪”将相和的典故。公元前266年,发生了震惊战国的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廉颇本来采取了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战略,秦军没有丝毫的办法,只能采取反间计...……更多
廉颇:战国时期的铁血大将与晚年叛将
...自于廉颇的经历。而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经传统戏剧《将相和》的演绎,更是被当作将相和睦的典范,成为人们的饭后谈资。另外,每当提起老当益壮这个词时,人们脑海里总是浮现出两个人影,一个是百步穿杨的黄忠,另一...……更多
司马光评蔺相如完璧归赵
...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国家利益为重。关于他与廉颇之间的“将相和”故事,更是被编入了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之中,而通过其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的故事,更是将他勇敢机智、不畏强暴、以国家利...……更多
廉颇的传奇人生:从辉煌到落寞的转变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从此将相和,同心协力保卫赵国。一饭三矢。后来,赵悼襄王继位信了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更多
...因为他的军事才能,更是因为他与蔺相如的一段佳话——将相和,而他也正因“负荆请罪”而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作为战国鼎鼎有名的四大名将之一,却作为教育后人的榜样广为流传,不可不谓之独特。但在真正的历史中,看...……更多
春秋战国:文武双全的士文化与秦国称霸之路
...。赵国这边是大将廉颇镇守长平,我们知道廉颇是通过《将相和》的故事。不过廉颇在当年六月被秦兵打退,尉城和故谷城皆丢。廉颇退到有利地形修建壁垒,闭城不出,而秦军屡攻不下。虽然廉颇非常被动,而且按兵不出,这...……更多
...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这也诞生了将相和、负荆请罪等历史典故。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再次击败齐军。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6年),楼昌领兵进攻魏国几邑(今河北省邯郸...……更多
...错必改的廉颇和智勇双全、宽宏大量的蔺相如这对因为“将相和”而广为传唱的名将贤相,也提拔重用了一大批名人。不仅如此,赵惠文王对臣属赏罚严明,有理有节。廉颇作战有功,赵惠文王就封他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赵,...……更多
一起来学习完璧归赵的智慧
...,保护了国家的利益,也被后人所称赞,流传后世。还有将相和等的故事,在对待廉颇的态度上一直能考虑大局,不计较自己的得失。才有了后面廉颇的负荆请罪。让我们学习他的这种智慧和遇事情迎难而上的勇气和魄力。同时...……更多
纪录片《司马相如》今晚央视播出,赋圣、文宗都框不住的“非常之人”
...坠地,他好读书、学击剑,因赵国名相蔺相如完璧归赵、将相和的故事,更名为司马相如、字长卿。在中国历史的浩瀚星河中,巴蜀大地的第一个文化明星正在升起。 从蜀中少年到一代“辞宗”“赋圣”,从琴挑文君到赋惊汉...……更多
名将廉颇,为什么会沦落至报国无门的结局?
...交情。一来一去,廉蔺二人又整出负荆请罪、刎颈之交、将相和等成语。赵都邯郸在后世成为成语之乡,自然少不了廉大将军的倾情贡献。拒敌长平苦战无功由于廉颇与蔺相如这对黄金搭档密切配合,加之秦国彼时的攻击目标变...……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本文转自:羊城晚报□刘立勤我们怎么也想不到,曾被我们戏称为“武知县”的武大海真的当上了县长。我们瓮城历史上从没出过什么大官
2024-06-26 07:43:00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范炳山本报讯 (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范炳山) 近日,莆田市档案馆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族谱
2024-06-26 07:43:00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何勇海近年来,“纪念刘备托孤1800周年”“纪念张飞诞辰1855周年”等会议多次冲上热搜,引发社会关注
2024-06-26 07:44:00
“泇河三公”与明清泇河开通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台儿庄古城运河奏疏馆内的“泇河三公”塑像。 “泇河”是指济宁微山县夏镇李家口至江苏省邳州直河口的一段运河
2024-06-26 05:46:00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立遗嘱人群年轻化 虚拟财产也能立遗嘱浙江遗嘱库首次发布蓝皮书记者 蒋欣如本报杭州6月25日讯 (记者 蒋欣如) 25日
2024-06-26 05:55:00
他首尝解读“甲骨天书”(了不起的甲骨文)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他首尝解读“甲骨天书”(了不起的甲骨文)《契文举例》被称为甲骨文研究“开山之作”孙诒让《契文举例》书影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弋从甲骨文发现起
2024-06-26 06:21:00
本文转自:山西日报在光村的一座旧宅院门口,见到了正在参观的朱小涛先生,他是朱自清的嫡孙,大伙围着他合影,我也一样,合影时趁便问他哪年离开太原的
2024-06-26 06:51:00
本文转自:山西日报阳城县邑诗文之风华起于金元,盛于明清。尤以有清一朝多贤哲君子,彬彬之士。其骚客述作如林,皆戛戛然独举
2024-06-26 06:52:00
文化中国行 | 安顺武庙:传承600余年的石柱殿堂
安顺武庙简介安顺武庙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历史上曾多次被毁、重建。现存大殿、观音阁为清朝中早期建筑,其他建筑均为后期修复或重建
2024-06-25 23:16:00
寻幽探古辽阳城(行天下)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杨慧宏 鞠立新《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26日 第 12 版)辽阳白塔和广佑寺
2024-06-26 03:57:00
数有战功,看来有关羽张飞在就是好,容易立功。先是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这里的平原令就是平原县的县令,而平原相就是平原国相
2024-06-25 18:07:00
当时到处都是黄巾和反贼,官府也到处都在募兵,所以在路上遇到去丹杨募兵的都尉毋丘毅,便一起同行。走到下邳的时候遇到了反贼
2024-06-25 18:07:00
刘备自小有大志,此时便带着他那群小弟,跟随校尉邹靖去讨贼。可是他第一次上战场就差点战死了,受伤后装死躺在那里,等贼人都走了
2024-06-25 18:06:00
陈胜吴广起义时,范增已经70岁,项梁率8000江东子弟兵渡江西进时,范增主动投军。当范增、项梁、刘邦等相会于薛地时,陈胜已经被杀
2024-06-25 18:11:00
当时刘备自己只有一千多兵,外加上一些杂胡骑和饥民有几千人,但那些都是乌合之众,上战场不顶用。所以当陶谦说要给刘备四千丹杨兵的时候
2024-06-25 18: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