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一起来学习完璧归赵的智慧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06 10:1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前言:

完璧归赵,顾名思义就是把物品完整的归还物品主人,在当时的战国时期是指赵国使臣蔺相如依靠自己的胆识和智谋把和氏璧完整的归还回赵国,没有让他落到秦国的手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可见蔺相如已经做好了准备,完成这一秦国所出的难题,展现出了随时为赵国奉献的大无畏精神。

一起来学习完璧归赵的智慧

列强争霸,发展壮大

1、和氏璧初现

和氏璧之所以能够在战国时期出现,吸引了列国众多的关注,并在后期被制作成传国玉玺,是由于在前期发掘出他的人有个十分悲惨的经历,此人就是卞和。

一起来学习完璧归赵的智慧

卞和曾经三次献上此宝石,但是三次都未得到君王的赏识,都觉得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并且因此砍掉了他的左足和右足,以此作为愚弄君王的惩罚。但是最后一次传闻卞和因宝玉未得到赏识而因此哭了三天三夜,最后成泣血,被文王所知,文王知晓此事后,便雕琢玉器的人抛开玉璧,果然找到了宝玉,和氏璧由此而来。

楚文王也是格外的珍惜这块宝石,一直深藏在楚国,但是他的后代也有贤明者为了奖励有功之臣,把这块宝玉赏赐给相国昭阳,最后被其丢失。

一日正好被赵国人在集市上买的一块玉,无意中发现正是流传已久的和氏璧,正好赵惠文王得知此事,作为一个国家的君王,只要喜欢就有人给自己,没有什么是自己得不到的,于是理所当然的据为己有,成为赵国的和氏璧。

一起来学习完璧归赵的智慧

2、商鞅变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制度也可以促进一个公司或者一个国家迅速的发展壮大。秦国就特别有先见之明,于是最先称为强国,摆脱了弱国的局面,唯才善用,启用商鞅去进行一系列的针对秦国的改革,因此成为了战国七雄中最强的诸侯。在于别国的战争中一般都是败少胜多,久而久之就想对外扩张,吞并其他国家,才有了对赵国的一系列试探,看看是否可以开战。

3、胡服骑射

秦国都知道要变法图强了,仅居秦国之下的赵国自然也是不甘落后,也做了一系列的改革,让他的国家部队穿胡服和学习胡人的骑射。这种衣服轻便,便于作战,在加上赵惠文王善于用人,不拘一格,也让他的国家迅速发展起来,甚至还去攻打其他国家,增加自己国家的领土,也因此让秦国有了忌惮,不随意出战,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

巧妙设局,大战才华

1、巧取豪夺

秦国一听说流传多年的和氏璧落入了赵国的手中,一直想试探赵国虚实的秦昭王终于等到了一个好的机会,可谓是一石二鸟,用十五座城池去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要知道秦国的君王能将国家发展的如此强盛,怎么可能会为了一块美玉而放弃国家的领土呢!就算是他同意,估计他国家的人民也会出来阻拦的,那就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试探赵国的实力。如果赵国同意了,那就说明他们实力不行,可以攻打,同时还可以得到一块和氏璧,何乐而不为呢,反之,如果赵国没有同意,那也能说明赵国的实力一般,于是秦昭王写信给赵惠文王,题已经给赵国出了,接下来就得看赵国怎么接招了,能不能领会秦国这一真实的意图呢?

2、缓兵之计

赵惠文王在收到秦昭王的来信后就召集大臣商量该怎么应对秦国的这一要求,群臣都开始说秦国其实就是一个借口,给和氏璧,我们也得不到城池,但是不给和氏璧,就有了秦国攻打赵国的理由,师出有名,而且马上就可以发动攻击,关键是得派出一个使臣出使秦国,来应对这个难题,但是派谁出使呢,所有人都不说话了。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个烫手山芋,去了秦国不给城池的话和氏璧也白送过去了,那就是出使失败,还有可能都回不来。

正当众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宦臣令缪贤举荐蔺相如,说其是家臣,可以担当这个重任,众人都不禁莞尔,心想我们这些大臣都不行,更何况一个地位低下的家臣呢。

确实在别人眼里都是看地位来决定你的能力,但是正是因为有了伯乐的赏识才会有千里马的出现,惠文王就询问原因,令缪贤说自己曾经也犯过错误,想着去逃避,以此来免除惩罚,但是蔺相如阻止了他,并询问准备去哪,自己说是准备投奔燕国国君,他是自己的朋友,蔺相如回答道:当时燕国弱小赵国强大,燕国国军自然愿意和身为赵国大臣的你结交,但要是去投奔,以燕国的实力肯定会畏惧于赵国,要是知道是因为避难,说不定不仅不会相帮,还会为了表示友好把你送到赵国来,这样还不如自己主动请罪呢。令缪贤觉得有理,于是就听从了建议,果然赵惠文王原谅了他,这就是为什么觉得此人可以带和氏璧出使秦国的原因。也就是这一次献计让令缪贤更加的看重蔺相如,觉得此人可以担当大任。如果不是蔺相如的这次建议,恐怕也就不会有之后的完璧归赵了,所以当机会来临的时候还是需要自己主动去把握,才能够抓住机遇,成就自己,也能成就他人。

一起来学习完璧归赵的智慧

当惠文王召见时,蔺相如说秦以城求璧而不许。曲在我矣。我与之璧而秦不与我城,则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臣愿奉璧而往;使秦城不入,臣请完璧而归之!”这也是蔺相如当时的考虑,他认为不能让世人把原因归结为赵国,要让世人看到是秦国理亏,也得让赵国的子民认为他们的君王愿意为了国家的发展去秦国,不让他人有说法,他也成功的说动了惠文王,派他带领和氏璧出使秦国。

蔺相如到达秦国后果然秦国君王在别宫招待了他,规格也是很一般,明显就是不看重。我们都知道,当别人真心欢迎别人来做客时,肯定是座上宾,而不是像随意接待一样,于是当蔺相如献出和氏璧的时候,秦国君王看完,让身边的妻侍去看,完全在欣赏和氏璧

一起来学习完璧归赵的智慧

蔺相如觉得秦国确实毫无诚意,于是借口有瑕疵拿回了和氏璧,并指责秦国毫无诚意说若是逼迫就和和氏璧一起撞柱,也不让其落入秦国的手中,秦王一听立马说有诚意,并且拿地图指出城池,说划给赵国的。这一看就是秦国在敷衍赵国,于是蔺相如就说赵王为达心诚,斋戒5日,秦王也应该诚心斋戒,并且要高规格的接待才可以奉上和氏璧,秦王只能同。就是这个缓兵之计,才让蔺相如找到机会及时的把和氏璧的送回赵国,没有让和氏璧落入到秦国的手中,但是自己也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因为城池秦国是肯定不会给的。

一起来学习完璧归赵的智慧

3、顺利回归

五天后秦王按照正式的礼仪接待他们,蔺相如却说和氏璧自己已经送回去了,怕自己受骗,如果秦王当真有诚意的话可以先割掉城池给赵国,赵国自然会重新把和氏璧给秦国送了,赵王也不会因为一块玉而失信秦国。

秦王一听特别生气,但是却没有杀他,以礼相待,把他送回去了。为什么秦王会对蔺相如网开一面呢,按理说被别人如此戏弄,换了谁都会生气的,是因为蔺相如说;“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一方面是说我们国弱,若真的给了城池之后我们没有给和氏璧,列国都会失信,岂不是更有别国攻打我们的理由,而且和氏璧已经回赵国,就算杀了他也不能回来;另一方面其实就是在赌,赌秦国当时还并不想马上与赵国关系破裂,果然蔺相如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英勇完璧归赵,秦国也礼待之后让他回去。顺利的完成了这一使命。

一起来学习完璧归赵的智慧

着眼大局,不计得失

1、局部的成功

蔺相如以其英勇的胆识和智慧成功的让和氏璧完璧归赵,没有让秦国只要和氏璧不给城池的阴谋得逞,成功的维护了赵国的尊严,保护了国家的利益,也被后人所称赞,流传后世。还有将相和等的故事,在对待廉颇的态度上一直能考虑大局,不计较自己的得失。才有了后面廉颇的负荆请罪。

一起来学习完璧归赵的智慧

让我们学习他的这种智慧和遇事情迎难而上的勇气和魄力。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回去后从一个宦官的家臣到士大夫,成为赵国的首相,也让赵国没有受到损失,成功的化解了秦国的这个难题。

2、外交的失败

按理说蔺相如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怎么会成为外交上的失败呢!对比之下当然是大获全胜,但是我们注意看,在蔺相如说要任凭处置时,记载: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说明秦国的真实意图只是在试探赵国的虚实,而相视一笑只是说明自己的目的达到了。虽然没有直接的说出自己的意图,但是蔺相如的表现已经让他们知道赵国没有能力和秦国一战。于是在蔺相如回赵国不久,秦国就攻打赵国,但是蔺相如只是站在了赵国的利益上,达到了战术上的胜利,但是对于整体的战略来说,秦国取得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在这些面前,和氏璧的得失就不是特别重要了,所以蔺相如胜利了但是对于外交上来说确实加速了亡国的速度。

总结:

历史总是充满了朝代的更替,个人的功败,看到无数先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充斥着智慧的光芒,在历史上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从来不是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是长远的利益去考虑,所以造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学之坛。有时候表面上赢了的不一定是真的赢了,表面上输了的也不是真的就输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6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战国风云中的智勇传奇:蔺相如与秦王政的博弈
...虎视眈眈地觊觎着周围的国家。赵国拥有一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这块璧不仅价值非凡,更蕴含着国家的象征意义。秦国得知后,便派使者到赵国,提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这无疑是一个
2024-03-31 03:45:00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代价实在太惨烈
...命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壮丽的篇章。 智勇双全:蔺相如与和氏璧的传奇交换在战国时期,赵国出现了一件轰动全国的传世宝玉——名为“和氏璧”。这块宝石璀璨夺目,传说中拥有神秘的力量,让
2023-07-30 14:00:00
完璧归赵:蔺相如的智慧与赵国军事实力的重要性
...后暂时还没有寻找到能像他那样统兵作战的将才,而为了和氏璧赵国调动了大量军队在秦赵的边境伺机而动,对秦国又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也给了蔺相如有恃无恐的资本,在这样的环境当中秦国如果
2023-09-16 20:06:00
你知道“完璧归赵”后还发生了什么别的故事吗
...“完璧归赵”,说的是,战国时赵王得到了一块美玉曰:“和氏璧”,秦国得知后,愿以十五座城池交换,赵国惧怕秦国,就派蔺相如前往交涉,蔺相如运用自己的智慧,终于使“和氏璧”又安全回
2023-02-02 11:16:00
秦国拿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蔺相如献技完璧归赵
...在公元前283年,赵国不知用什么手段得到了楚国的宝贝“和氏璧”,书中记录在运输过程楚国将和氏璧中遗失,后在一位石玩店小贩手中买了过来。这便成为了赵王的心头肉。天天爱不释手,这
2024-06-18 17:01:00
和氏璧是怎样流落到赵国的
...洁白无瑕、光润晶莹的宝玉。因为是卞和所献,便取名“和氏璧”。后人遂用“楚玉、荆玉、卞玉、卞宝”等,泛指美玉或玉,用以称誉人的才德之美,形容物的质地纯真;用“献玉、卞和三献、美
2023-03-07 20:59:00
一块和氏璧引发的战争,完璧归赵是什么典故?
战国时,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珍贵的宝玉——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便派人送了一封信给赵王,说愿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赵王召集群臣商议这件事,如果答应了秦国,将和氏璧送过去,
2023-06-27 14:36:00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
...完璧归赵了。完璧归赵这个故事里,蔺相如让赵国守住了和氏璧,也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秦昭王周旋,才没有使得赵国和其他国家一样沦为战争之地。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发生在曾经的战国时期,那个
2023-05-17 12:50:00
蔺相如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
...令缪贤的门客。周赧王三十二年(前283年),赵惠文王得到和氏璧,秦昭襄王听闻,派人出使赵国,愿意以十五座城池交换。赵王与大将军廉颇及群臣商议,若把和氏璧交给秦国,担心秦国不给
2023-05-31 10:2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