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秦国拿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蔺相如献技完璧归赵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8 17:0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秦国拿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蔺相如献技完璧归赵

今天的主要目的就是谈谈我们的《史记》中记载的蔺相如一人,《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无法超越的经典。其中记载了许许多多的哲学、政治、经济、军事之类的故事。

和《资治通鉴》被称为“史学双壁”。这足以证明它在文学界的地位以及分量了吧。而书中记录的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秦国拿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蔺相如献技完璧归赵

一提及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第一人,蔺相如的排名绝对首当其冲的。他的《完璧归赵》小故事可谓是脍炙人口。小学就学着,大家学习及老师讲诉的都是蔺相如的机智聪慧。也是英雄豪杰的一个代表。

在这样的一本书里学者们却发现了一丝端倪。被大家所学习的蔺相如精神,所称赞的机智勇敢。书中的蔺相如真像大家所说的一样聪明吗?

秦国拿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蔺相如献技完璧归赵

这貌似不见得。回望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都在为壮大势力努力着,而当时最强的便是秦国。要知道在当时是有齐、楚、韩、赵魏、燕、秦这么多个国家,秦国如何称霸的?

大家都在为蔺相如竖着大拇指,觉得她智勇双全戏耍秦昭襄王。殊不知若不是秦昭襄王有更大的计谋,蔺相如又且能完璧归赵。毫发无损地走出秦国。

在公元前283年,赵国不知用什么手段得到了楚国的宝贝“和氏璧”,书中记录在运输过程楚国将和氏璧中遗失,后在一位石玩店小贩手中买了过来。这便成为了赵王的心头肉。

秦国拿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蔺相如献技完璧归赵

天天爱不释手,这时秦昭襄王也得知了此消息,便派人到赵国以十五城池交换为由让赵国交出和氏璧。傻子都能看出来这就是为了骗取和氏璧。那赵国这么多君臣又且不知道。

但是碍于当时秦国的国力,又不得不交出和氏璧。至少面子要给一个,不然后果不可估量。也抱着楚王会给十五座城池的侥幸心理,虽然不太现实。

秦国拿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蔺相如献技完璧归赵

虽然强弱差别巨大,可谁又乐意将自己的掌中宝交出去?而且作为一国之主,赵王就算给也不会亲自去。在这种两难的时候,蔺相如站了出来,给赵王信誓旦旦的承诺至少得一样。否则玉不在,人不在。

至少勇敢这个时候体现出来了,赵王立即派马车护送蔺相如到秦国。到了秦国,看见秦国没有任何迎接准备,就感觉情况不太妙了,这时秦昭襄王又召见了。只好捧着和氏璧,呈了上去。

秦昭襄王结果和氏璧仔仔细细地打量一番,一边称赞是块好玉,一边传给自己的妃嫔们把玩。这是极其不尊重表现了吧。甚至就没把这块玉放在眼里,或者说没把赵国放在眼里。而且也只字未提十五座城池的事。

秦国拿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蔺相如献技完璧归赵

蔺相如这个时候站了出来,打着和氏璧有缺陷要指给秦昭襄王看的由头,把和氏璧拿了过来。拿着玉就要向墙上撞去,做好了同归于尽的准备。秦昭襄王见此举动,做出了退步,答应交换。并且做好迎接仪式。

连夜蔺相如就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他依旧不相信秦国。第二天秦昭襄王知道以后,大怒。君臣都说要处决蔺相如,秦昭襄王斟酌再三还是让蔺相如回到了赵国。

秦国拿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蔺相如献技完璧归赵

这个时候大家看见蔺相如完好无损回到了赵国,并且带回了和氏璧。纷纷询问,可能是添加了许多色彩,大家都追捧蔺相如了。而蔺相如也因为此事受到了重用。

在此之后,甚至他有了一丝飘。对于廉颇他的感觉都是,我能戏弄秦昭襄王,其余人我也不放眼中。这已然成为了炫耀的资本,可他并不知,在学者眼中他愚蠢至极。

没过多久,秦国就开始侵略赵国,接连占领了赵国边境,还在一次聚会上讽刺了秦昭襄王。

秦国拿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蔺相如献技完璧归赵

其实学者早已看出完璧归赵这件事并不能证明蔺相如机智过人甚至把自己的愚蠢暴露得干干净净。这样的做法只会激怒秦昭襄王加速他侵略赵国的速度。

蔺相如可能从没考虑过两国之间的强弱差别巨大,一个霸国的楚王又怎会把一块玉放眼里,他为什么没有?更别说用十五座城池换。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其实秦昭襄王说白了,就是在试探赵国的能力。有能力就不会献玉,没有本事即使再喜欢也是护不住的,即使万般不舍还是得奉上来。蔺相如可倒好一上来就自告奋勇,毛遂自荐。

秦国拿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蔺相如献技完璧归赵

这无疑将自己的懦弱展现给他国,而他还上赶着给人家展示自己国家的懦弱。假若不是秦昭襄王计划着更大的计谋,别说和氏璧,可能就是蔺相如也会命丧秦国。

他的做法也是间接性的激怒秦王,坚定了秦王占领赵国的心。并且秦国也对赵国的实力掌握得差不多了。所以这才会没多久就开始朝赵国下手了。

至于为什么没立即对赵国下手其实也有理由。虽然知道了赵国实力不如自己,可是养兵蓄锐是必要的。而后一次聚会,蔺相如又一次激怒秦王。这才彻底爆发了。

秦国拿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蔺相如献技完璧归赵

所以说虽然几次“争锋相对”看来都是蔺相如赢了,其实他们输得很惨,他激怒秦王对于赵国来说这才是莫大损失。你说赵王是为了要和氏璧还是要国土?

从小所学习的蔺相如都从大智若愚到了愚蠢至极,证明不一定一件事只有一个面,连大家深信不疑的蔺相如精神都有AB两面性,所以凡事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秦国拿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蔺相如献技完璧归赵

还有我们对英雄的定义的偏差,第一次阅读蔺相如《完璧归赵》,我认为蔺相如就是英雄。越长大以后再回过头品味,发现蔺相如目光太过短浅。

逞一时口舌之快和英雄主义,根本不考虑后面的事。其实如果他不直接激怒秦王说不定赵国的命运还要延续一段时间,在实时事件面前一定要以大局观念为主。

秦国拿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蔺相如献技完璧归赵

否则就是一时胜利,永久失败。得不偿失,而且对于赵国来说凭自己的实力。主要目的就是壮大自己国家而不是去奉承秦国。蔺相如的做法也是在将国家推入火坑。

所以凡事在实施之前都应该慎重考虑,并且考虑长远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8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块和氏璧引发的战争,完璧归赵是什么典故?
战国时,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珍贵的宝玉——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便派人送了一封信给赵王,说愿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赵王召集群臣商议这件事,如果答应了秦国,将和氏璧送过去,
2023-06-27 14:36:00
揭秘“完璧归赵”背后的故事:赵国连续两年遭受秦国重击
...相如的足智多谋以及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故事的最后是和氏璧被安全送回赵国,蔺相如也从秦国全身而退,故事到这里完美结束。但是老师却没有告诉我们之后的故事,其实历史上,“完璧归赵”
2024-03-20 05:17:00
一起来学习完璧归赵的智慧
...的战国时期是指赵国使臣蔺相如依靠自己的胆识和智谋把和氏璧完整的归还回赵国,没有让他落到秦国的手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可见蔺相如
2024-06-06 10:10:00
蔺相如完璧归赵后,秦国是怎么对赵国的?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美誉,又有荆璧、和璧、和璞之称,为天下少见的奇宝。西汉刘向《战国策》记载:“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愁,楚有和璞。”和氏璧最早是在楚国,后来丢失了
2023-01-13 11:49:00
战国风云中的智勇传奇:蔺相如与秦王政的博弈
...虎视眈眈地觊觎着周围的国家。赵国拥有一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这块璧不仅价值非凡,更蕴含着国家的象征意义。秦国得知后,便派使者到赵国,提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这无疑是一个
2024-03-31 03:45:00
完璧归赵真的是靠蔺相如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赵国的军事实力
和氏璧也就是传国玉玺的前身,是楚国人卞和在荆山砍柴时发现一块璞玉,于是献宝于楚厉王,厉王让人鉴别,得出一块普通石头的结论。厉王怒而下令削去左膝盖骨(膑骨)。楚武王登基,卞和再次携
2022-12-22 21:52:00
完璧归赵真的是赵国胜利了吗
...背后的故事其实并不尽如人意。蔺相如虽然成功保住了“和氏璧”,但赵国却在此后陷入了更为艰难的处境。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赵国得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物——“和氏璧”。这块宝物原
2024-05-18 16:19:00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代价实在太惨烈
...命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壮丽的篇章。 智勇双全:蔺相如与和氏璧的传奇交换在战国时期,赵国出现了一件轰动全国的传世宝玉——名为“和氏璧”。这块宝石璀璨夺目,传说中拥有神秘的力量,让
2023-07-30 14:00:00
蔺相如的策略与战国格局:从和氏璧事件看赵国的兴衰
...定曲阳县相如村人,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第一时间就表示愿以15座城池作为交换。不过,赵王心里很忐忑,秦王势力庞大,实力雄厚,若不答应他的
2023-10-10 15: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