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和氏璧是怎样流落到赵国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3-07 20:5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和氏璧是怎样流落到赵国的

春秋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名叫卞和,有一天,他在荆山采到一块玉璞,为了表示自己对君主的忠心,他把这块玉璞献给了楚厉王。玉璞是一种天然玉料,如果不经锯割,外表看起来和普通的石块没什么区别。楚厉王找来相玉家进行鉴定,但是,玉工没有识辨出来,认为它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没有什么价值。于是,楚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戏弄自己,命人砍掉了卞和的左足,并把卞和驱逐出楚国。

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卞和又去献宝,玉工仍鉴定为石头,楚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足。又过了几十年,楚武王之子楚文王继位。这时,卞和还想去献宝,无奈自己已是风烛残年,又被砍掉了双脚,行动很不方便,眼看自己的愿望无法实现,卞和便怀抱玉璞来到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都流尽了,眼睛直往外滴血。楚文王听说了这件事,派人接来卞和问:“天下被砍足的人很多,你为何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答道:“我并不是因为被砍掉双脚而痛哭,而是因为明明是宝玉却被误认为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人,我是为大王哭泣,他是非颠倒,黑白不分啊!”楚文王听后,让玉工进行打磨,果然得到一块洁白无瑕、光润晶莹的宝玉。因为是卞和所献,便取名“和氏璧”。后人遂用“楚玉、荆玉、卞玉、卞宝”等,泛指美玉或玉,用以称誉人的才德之美,形容物的质地纯真;用“献玉、卞和三献、美玉三献”等表示奉献才艺或杰作。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交往,往往以玉为使臣信物,而玉中极品和氏璧更是国家的象征。就这样,“和氏璧”被楚国奉为国宝收藏着,然而,“和氏璧”发现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各诸侯国,各诸侯国的国君都想亲眼看看这件宝玉。公元前333年,楚国吞灭越国,楚威王因为宰相昭阳在消灭越国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于是将和氏璧赐给了昭阳。昭阳某日请客时,出壁让各宾客观赏,席散时,玉壁却不翼而飞。虽多方搜查也毫无下落。国宝不翼而飞震惊了朝廷内外,楚威王下令,全国范围内搜寻这件价值连城的宝物,但是,最终没有结果。人们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张仪,因为张仪当时正在楚国游说,曾与昭阳一起饮酒,人们认为他有机会偷窃了和氏璧。楚威王命人对张仪严刑拷打,张仪拒不承认,楚威王无奈,只好将张仪无罪释放。张仪受辱后,辗转到了秦国,后来成为秦国的相国,为秦国日后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楚国为一件国宝损失了一个人才,这是他们所没预料到的。

和氏璧就这样销声匿迹了几十年后,有一天,突然在赵国出现,至于和氏璧是怎样流落到赵国的,至今仍是一个谜。赵惠文王时,一个名叫缪贤的宦官,从一名外人手中购买到这块玉,经过鉴定后,才知道正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赵惠文王得知后,便下诏将这件宝物强行夺进宫中。赵国得到和氏璧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秦昭王的耳中,秦昭王对这件稀世之宝产生了凯觑之心,于是,派人送信给赵惠文王,希望用十五座城来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明知秦国想强取豪夺,但慑于秦国势力,怕得罪秦国招来灭国之灾,只好派蔺相如持璧出使秦国。

蔺相如到秦国后,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看到玉璧,非常高兴,将玉璧传给左右嫔妃大臣观看,众人皆呼万岁。蔺相如见秦王根本无意割城给赵国,就走上前去说:“璧上有点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将璧递还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持璧而立,大怒道:“大王您想得此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群臣商议时,群臣们认为秦国依势欺人,拿十五座城换玉璧只不过是一种空话。可我认为,百姓之间交往都不会欺骗,何况秦国是一个大国呢!赵王采纳了我的建议,为了表示对秦国的尊重,赵王斋戒五日后,才派我将璧送给您。可大王您在召见我时无礼傲慢,还将璧传给众人看,这是在戏弄赵国。我看大王您根本无意割城易璧,就取回此璧。您若再逼我献出玉璧,我的头就和这玉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秦王惟恐玉璧被撞碎,连忙道歉,并召人拿来地图,指出给赵王割去十五座城。蔺相如看出这不过是秦王的缓兵之计,就对秦王说:“赵王派我送璧之前曾斋戒五日,现在大王您也应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这样我才会献出玉壁来”秦王没有办法,只好同意。蔺相如回到宾舍,认为秦王根本不可能割城给赵国。于是便派手下人乔装打扮,怀揣玉璧,连夜逃回了赵国。

五天之后,秦王在宫廷内设九宾之礼,命人宴请蔺相如。蔺相如进宫后对秦王说:“秦国从缪公以来二十余位君主,没有一位是信守誓约的。我担心因您的失约而辜负赵王对我的重托,所以,已经派人把玉璧送回了赵国。秦国强盛而赵国弱小,如果您先割十五城给赵国,赵国怎么会留璧而得罪您呢?我知道欺君之罪当杀,要杀要剐,您看着办吧。”秦王和众位大臣听后面面相觑。秦王想即使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玉璧,而且还会使两国的关系恶化,不如厚待蔺相如,自己也可得一个明君的声誉。于是,秦王在宫廷内以隆重的礼节款待蔺相如,并将他送回赵国,这就是历史上“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保住了和氏璧。

但是事隔六十多年以后的公元前228年,赵国还是被强大的秦国吞并,赵幽王投降,献出了和氏璧。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王朝,和氏璧最终落到了秦王嬴政的手里。从此以后,和氏璧便从历史记载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有一种说法认为:秦始皇得到和氏璧后,命玉工将宰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皇帝的玉印。这样,和氏璧就成了国玺。代代相传。有人甚至还找到了用刻玺的边角料所制作的玉块。秦始皇死后,赵高利用和氏璧篡权。刘邦率兵攻入咸阳时,国玺落到了他的手中。刘邦建立汉朝后,就把玉璧作为汉朝的国印,从此,和氏璧成为“传国玉玺”。刘邦之后,传了九代皇帝。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当时因小皇帝刘婴年幼,传国玉玺由皇太后代管。王莽让弟弟到长乐宫去要玉玺,皇太后气愤地把传国玉玺摔到地上,骂道:得这块亡国玉玺,看你兄弟有什么好下场!传国玉玺被摔缺了一角,后来,王莽用黄金镶补,但无济于事,还是留下了缺痕。

但是,历史文献中关于秦国传国玉玺的来龙去脉记载还比较详细。《晋书.舆服志》、唐徐令信《玉玺谱》等记载“色绿如蓝,温润而泽”,指明它是用蓝田玉制成的,因此用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那么,和氏璧到底流落到何处呢?目前有两种推测:第一种推测认为,和氏璧被作为随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墓内,并没有作为传国玉玺流传后世。如果这样,将来有朝一日发掘秦始皇陵墓地宫,还有机会一睹和氏璧的风采。另一种推测认为,和氏璧可能在秦末战争中丢失或者被项羽掠夺而去。秦末,项羽率兵进攻咸阳,焚烧秦宫殿,挖掘秦陵墓,掠夺宝物美女,和氏璧可能就在其中。但随后而来的楚汉战争中,项羽兵败,又使和氏璧下落不明。玉玺或许藏在项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或许遗落在项羽败死的亥下(今安徽灵璧)。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一件非常著名的无价之宝,在它流传的几百年期间,多少人的命运、多少国家的命运都和它紧密地联系起来,而它神秘的失踪,又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历史上的一大悬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7 22: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块和氏璧引发的战争,完璧归赵是什么典故?
战国时,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珍贵的宝玉——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便派人送了一封信给赵王,说愿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赵王召集群臣商议这件事,如果答应了秦国,将和氏璧送过去,
2023-06-27 14:36:00
和氏璧真的能换15做城池吗
...几道的蔺相如为什么能全身而退呢?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和氏璧的来龙去脉。相传楚国人卞和在荆山里发现了一块美玉,就把它先后献给了楚厉王,楚武王,但均不被认可,卞和反因此被砍去了双脚
2023-05-14 16:32:00
蔺相如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
...令缪贤的门客。周赧王三十二年(前283年),赵惠文王得到和氏璧,秦昭襄王听闻,派人出使赵国,愿意以十五座城池交换。赵王与大将军廉颇及群臣商议,若把和氏璧交给秦国,担心秦国不给
2023-05-31 10:20:00
蔺相如的策略与战国格局:从和氏璧事件看赵国的兴衰
...定曲阳县相如村人,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第一时间就表示愿以15座城池作为交换。不过,赵王心里很忐忑,秦王势力庞大,实力雄厚,若不答应他的
2023-10-10 15:50:00
蔺相如完璧归赵后,秦国是怎么对赵国的?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美誉,又有荆璧、和璧、和璞之称,为天下少见的奇宝。西汉刘向《战国策》记载:“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愁,楚有和璞。”和氏璧最早是在楚国,后来丢失了
2023-01-13 11:49:00
完璧归赵真的是靠蔺相如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赵国的军事实力
和氏璧也就是传国玉玺的前身,是楚国人卞和在荆山砍柴时发现一块璞玉,于是献宝于楚厉王,厉王让人鉴别,得出一块普通石头的结论。厉王怒而下令削去左膝盖骨(膑骨)。楚武王登基,卞和再次携
2022-12-22 21:52:00
揭秘“完璧归赵”背后的故事:赵国连续两年遭受秦国重击
...相如的足智多谋以及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故事的最后是和氏璧被安全送回赵国,蔺相如也从秦国全身而退,故事到这里完美结束。但是老师却没有告诉我们之后的故事,其实历史上,“完璧归赵”
2024-03-20 05:17:00
战国风云中的智勇传奇:蔺相如与秦王政的博弈
...虎视眈眈地觊觎着周围的国家。赵国拥有一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这块璧不仅价值非凡,更蕴含着国家的象征意义。秦国得知后,便派使者到赵国,提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这无疑是一个
2024-03-31 03:45:00
一起来学习完璧归赵的智慧
...的战国时期是指赵国使臣蔺相如依靠自己的胆识和智谋把和氏璧完整的归还回赵国,没有让他落到秦国的手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可见蔺相如
2024-06-06 10: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